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301章[南投縣竹山鎮] 2020竹山巧巧鼠竹藝燈會(上)
2020/11/15 22:31:10瀏覽299|回應0|推薦5
旅行日期:109.01.24、109.01.26 
關鍵字:2020竹山巧巧鼠竹藝燈會、九十九崁、祥雲獻瑞,紫氣東來、橫街

竹山建城355年,終於盼到歷史上第一場燈會。
從民國108年(2019)12月31日到109年(2020)2月9日,由竹山鎮公所主辦,主燈區位於竹山郵局前的元標廣場,前山路、橫街、雲林路,以及竹山路等等街道為軸線,串連菸葉館、連興宮、城隍廟、臺西客運,以及克明宮等等地標,「2020竹山巧巧鼠竹藝燈會」規模不大,卻別出心裁,竹子的堅固與韌性,在街頭巷尾的藝術作品展現得淋漓盡致。

「自從九二一大地震以後,竹山很久沒見到這麼多人了!」茶餘飯後,家中的長輩們紛紛提到;的確,晚上八點之後,黑漆漆的街道是我對竹山夜深的印象,如今時逢農曆新年,湖北省武漢市爆發未知傳染疾病的消息漸漸在大街小巷流傳,儘管如此,不畏懼疫情的人們依然絡繹不絕,元標廣場噴灑的水霧,還有放射的雷射光與樂音,不時引人歡呼笑鬧。

1.

展開燈會巡禮之前,父親和我暫時離開市區,前往鎮公所附近的「九十九崁」,而這裡更適合當作這座三百多年城市故事的起點。
「林圯埔」是竹山的舊稱,明永曆19年(1665),鄭經頒布「屯田之制」,派遣參軍林圯率領屯丁200人由斗六門(今雲林縣斗六市)越阿拔泉溪(今清水溪)建立竹圍仔庄(今竹山鎮竹圍里),與原居的鄒族魯富都(Luhtu)大社發生衝突。永曆22年(1668)10月,林圯與百餘屯丁被鄒族人殺害,隨後來自斗六門的援軍鎮壓鄒族人,並且將此地命名為「林圯埔」以表紀念。

由於人口眾多,加上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清光緒12年(1886)設置雲林縣,縣治位在今日竹山鎮雲林里,這就是鎮上有「雲林路」和「雲林里」的來由,竹山從此擁有「前山第一城」的美譽;光緒19年(1893),縣治遷往斗六。日據大正九年(1920),因為境內廣布竹林而改名「竹山」。

不僅一度成為雲林縣治,竹山更是清代八通關古道的端點。光緒元年(1875),臺灣鎮總兵吳光亮率兵2000餘人從林圯埔東進,耗時10個月,完成長約152公里,通達璞石閣(今花蓮縣玉里鎮)的官道,如今竹山仍然保留不少舊跡,「九十九崁」即為古道的起點;為了方便行走,後人鋪設石塊,步道中途設置石椅。

2.

循前山路折返市區,竹藝燈會自此展開。竹竿搭起的牌樓,以老鼠娶親的故事為發想,巧鼠巧巧與妮妮在入口牌樓迎接南來北往的遊人。走到頂橫街路口,三元宮主祀慚愧祖師,廟前的竹編松鼠一雄一雌,翹起尾巴輕快地奔跑;馬路對面,洗手間外佈置竹牆,牆上的方孔錢與牆底的聖誕紅增添洋洋喜氣。

奉祀觀音大士爺的正覺寺,是繼三元宮之後遇到的第二座寺廟。相傳咸豐八年(1858),來自嘉義民雄一位雜貨郎到竹山售貨,經過此地因為內急,將隨身佩帶的香火籤掛在樹上,卻忘了帶走,當地居民發現夜裡常現靈光,發現是一面刻寫「觀音打貓大士神位」的木牌,於是開始膜拜,甚為靈驗。正覺寺對面,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在路旁展示藍腹鷴、鴕鳥等等竹藝花燈,其中,大學橋的擺設,更呼應入口牌樓「老鼠娶親」的歡樂與浪漫。

3.

轉眼間,前山路、集山路與橫街會合的三角廣場終於抵達,而這裡正是竹藝燈會的中心,主燈「祥雲獻瑞,紫氣東來」彷彿一團飄浮的雲朵,白天時藉由縫隙篩下一地的陽光燦爛,夜晚時則有七彩霓虹好似煙火綻放。

主燈的創作者──劉昭明先生原本從事木雕加工業,為了響應環保理念,決定轉作竹工藝。製作主燈之前,必須先將竹片煙燻以防蟲蛀,「現場製作」是創作者的堅持,樹立竹架,再將竹編一一接合,竹編的交織,加上竹片的質感,營造出主燈輕盈、質樸的樣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主燈所費不貲,所有經費皆為紫南宮出資,十足象徵竹山人自立互助的精神。

廣場中央矗立的鐘樓環繞香環,底下裝飾土地公和土地婆的平面竹編,這些也都是紫南宮的贊助。「元標」是三角廣場的別稱,而我一直以為高聳的鐘樓就是元標,因為燈會,才得以避開車流直接走進廣場,也才因此得以一窺元標的真面目。

日據時期,竹山鎮和鹿谷鄉同樣隸屬於竹山郡,明治38年(1905)設置的竹山街役場和大正九年(1920)設置的郡役所,即位於現在的竹山郵局,郡役所轄有警支廳、稅務、庶戶及地籍,為了確立中心地籍,日人引進測量位差儀器,並且豎立「元標」石碑,石碑上標誌竹山標高514尺,也就是海拔155公尺74.2公分。大概是舉辦燈會的緣故,原本埋藏樹叢中的元標經過整理,終於重見天日。

4.

越過集山路,橫街懸掛成串的燈籠天幕,導引遊人前往其他地標。前山路與雲林路之間,不過百公尺的街道,組成天幕的燈籠各個獨一無二,街頭兩端略有變化,前半段是竹編燈籠,後半段同樣由竹片編成,然後紙糊彩繪,圖案是許多國小與社區的創作;不過,最特別的當屬於正中央的「米老鼠燈籠」,造型圓渾可愛,也有人認為像是蓬鬆飽滿的甜甜圈。

夜晚,天幕化作燦爛的燈海,燈海下是許多遊人手上燈籠的光亮,兩側騎樓跟前,攤販現做的餅乾、蛋糕,以及茶飲香氣四溢。不令人意外地,最受歡迎的正是「米老鼠燈籠」,街道兩端不時可見遊人將手機高高舉起,捕捉燈海的光彩,有些人更直接站在「米老鼠燈籠」之下,校對角度與燈籠合影。

為了吸引遊人走遍所有燈區,鎮公所特別在APP裡設計趣味遊戲,只要掃描每個作品旁的QR CODE和作品介紹,收集足夠點數就可以兌換獎品。跟隨著天幕導引,堂哥祐笙在晚飯後加入父親和我的行列,走向下一個燈區──菸草站;此時,夜晚的歡騰才正要開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5313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