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怒江沿岸澡堂會與廢城知子羅《深秋雲南行 7》
2017/12/31 18:22:05瀏覽2503|回應0|推薦34

106.1123日清晨攝影團從騰衝縣的和順古鎮出發,目標是怒江上游的知子羅,一座廢棄的縣城。

這一次的深秋雲南攝影行,對我而言有兩大目標,一個是騰衝的銀杏村,另一個就是怒江上游人神共居的「丙中洛」,從地圖上看這一條路線呈英文大寫的 「L」型,從雲南省會昆明市到騰衝縣的銀杏村,走的是「L」型底部的那一橫,全程700多公里都是高速公路,而從騰衝到丙中洛的路線,就是沿著怒江一路向北,全程則是一般的山路。

從地圖上看雲南的地理位置,在中國版圖的西南邊陲地帶,而騰衝更在邊陲的邊陲,是對緬甸的重要口岸,而怒江就在中緬的邊界上一路向南,我們則沿著怒江而上一路向北,到達西藏邊陲地帶,原屬於藏族居住地的丙中洛。

看著這一張地圖我覺得頗為有趣,今年初秋的九月我才為了追逐中國境內最早的秋色,而飛到中國最北邊的內蒙古大興安嶺,隔著邊界的小河觀察中俄邊界平坦開闊的草原。深秋時節,我卻又到了中國最南邊的群山峻嶺中欣賞最晚到的秋色,今年這個秋天對我而言真是太精采了。

從小時候的地理課本上我已熟知「怒江」一詞,記憶中還曾經聽過一首「怒江情歌」,歌詞大致是這樣唱的:「怒山高高雪嶺寒,怒江滔滔金沙岸,怒江呀,怒山呀,山對山嘛岸對岸。怒山少年情歌傳,花香鳥語滿山岡,怒江,怒江嘛長春暖,長春暖。」歌詞已經模糊了,但看見怒江一詞,怒江情歌的旋律就湧進了心頭。

那天清晨我們的遊覽車出了騰衝城後不久,就繞下高速公路,從怒江大橋下通過之後,怒江就出現在我們的右手邊,從此我們就一路向北而行。

這一段路邊上的怒江出乎意料之外的平靜,與想像中波濤洶湧的怒江有一段差距。沿路江邊上出現樣式、顏色都一致的平房,看來都是近一兩年大量興建的建築,導遊介紹這些都是政府補助栗粟族居民所興建的。

一開始山路雖然狹窄崎嶇但還算通暢,接下來導遊卻告訴我們一個不知道應該說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的訊息:「因為近年來到丙中洛的這一條路交通量越來越大,所以今年入秋之後地方政府全線發包擴建道路,十一月開始禁止大客車進入。但是因為我們這一條旅遊路線的人員,都已經在線上完成報名與繳款,所以旅行社經過陳情之後獲得特准我們這一批大客車進入,今後三年一直到完工前,旅行社都將不再經營這一條線路。」

再向前走了一小段路之後,真的遇到了施工中的道路,我們的旅行噩夢從此開始了。施工道路路面惡劣不說,管制手段的粗糙,再加上中國人爭先恐後、不守秩序的天性,讓這一條山路讓人走得心驚膽顫外,再加上對爭道亂象的氣憤不平。

就在走走停停的無聊路程中,導遊提到這一段路上的「三江併流」特色,讓我覺得頗有知識性,所以查閱了相關資料是這麼說的:

三江併流指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怒江(薩爾溫江上游)、瀾滄江(湄公河上游)和金沙江(長江上游)這三條大江在中國雲南省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穿過橫斷山脈高大的雲嶺、怒山、高黎貢山中幽深的峽谷,並行奔流數百公里而不交匯的自然奇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間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而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4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大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高山與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獨有的三江並行的自然奇觀。

由於「三江併流」地區未受第四紀冰期大陸冰川的覆蓋,加之區域內山脈為南北走向,因此這裡成為歐亞大陸生物物種南來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難所,是歐亞大陸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區。三江併流地域山高谷深,氣候生物垂直分帶明顯,下部是乾熱河谷,向上逐漸演變成寒冷的雪山,地域內動植物多様化極其明顯。這一地區占中國國土面積不到0.4%,卻擁有全國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國25%的動物種數。目前,這一區域內棲息著珍稀瀕危動物滇金絲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頸鶴等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和禿杉、桫楞、紅豆杉等34種國家級保護植物,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地區之一。

 「三江併流」還生活著納西、傈僳、藏、白、彝、普米、怒、獨龍等22個少數民族,是世界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字、多種宗教信仰、多種生產生活方式和多種風俗習慣並存的匯聚區,是中國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樣性最為富集、歷史文化積澱極為深厚的地區之一。

因為地形遭到擠壓的特性,所以這個區域內的火山、地熱地形特別多,所以前兩篇曾經介紹過的「騰衝地熱谷」就是一個典型,此外區域內的地熱溫泉也特別的多,當天我們經過的怒江河邊,就有一處有名的「栗粟族澡堂會址」。

「栗粟族澡堂會址」位在怒江河岸上,所以必須從公路走下深深的山谷,公路邊上有一整排高大的樹木,當時只覺得很高大,並沒有識別出是合樹種,回來之後才覺悟到那就是有名的木棉樹,聽說每年的早春開花時節,橘紅色的木棉花開得滿坑滿谷非常壯觀。

在怒江大峽谷,最出名的民俗,要算在春節期間舉行的「澡塘會」。「澡塘會」是怒江地區的傈僳族一個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盛會。在每年的春節,過完大年初一,從大年初二到初七,住在高山峽谷的傈僳族人都要背著毯子、被子,帶著米、肉、油、鹽、菜和炊具,相約著來到怒江邊有溫泉的地方。

他們在岩壁下、石洞裡、石縫中鋪上乾草,攤開被子,這裡就成了他們七天臨時的「家」。他們在這裡,歡快地舉行露天宴會,進行盪鞦韆、「擺時」(賽歌)、上刀梯、下火海(踩炭火)、射弩等娛樂活動。江邊的幾個天然溫泉池則是天天都去浸泡,據說能消除疾病,洗掉一年的過失和罪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一年的勞作中。

下到那燙人的簡易石砌的溫泉澡池中。泡在溫泉水中,洗去一身的污垢,舒展開筋骨,然後聚集在一起談天說地,對歌跳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聚在熱氣騰騰的溫泉水中一邊搓洗,一邊說笑,嬉戲打鬧,其樂融融,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畫面。資料來源

「澡堂會」在雲南的傈僳族,已經有著200多年的歷史了。「澡塘會」,其實就是傈僳族的狂歡節。據說,這種風俗是緣於傈僳人多散居于山里,人與人的交往受到交通不便的限制,缺少聯繫往來,澡塘會就是他們進行社交的盛大聚會,而且他們還認為;用這個天然溫泉的水洗過,一年裡都不會生病,所以又叫「洗百病」。洗浴完畢的,有的就靜靜地躺在溫泉水中閉目養神;有的遙看飛鳥;有的若有所思。那份樂在其中的閒適和無拘無束的自在,簡直就是美若神話的日子!資料來源

這一處溫泉的泉源

神奇的是在泉源上方,就是一棵高大的木棉樹,它的樹根群就包覆在泉眼之上!

這一處溫泉池群中,有數座被江水帶來的泥沙所掩沒,有工作人員正在辛苦將砂石清除。

沿途走走停停,在一處險要的地形停車,地名好像是老虎跳峽谷。

江水經過千年來的切割,直立的山壁聳立在江畔。

另一處名為金銀灘地險灘旁,才得見怒江江水的怒吼聲。

仰望江邊高高的山頭上,陡峭的懸崖上居然還有人居住!

今日的目的地,就是位在怒江旁山頭上的「知子羅」,離開沿著怒江修建的228省道後,要爬上陡峭山頭上的知子羅還有16公里的路程,沿途都是「之」字形上升的山路。在遊覽車辛苦的爬升過程,我心裡在想,古時候的民族為何不住在水邊,而要會生活在交通如此不方便的山頭上?

知子羅聚落的起源,據文獻的記載「一千多年前,遠古氐羌部族中的一支烏蠻部落後裔,越過碧羅雪山從瀾滄江兩岸來到了怒江上方的知子羅繁衍生息,他們自稱“怒蘇”,是碧江怒族的起源。知子羅是怒江峽谷最初幾個為數不多的集市之一,那時居住在更高處,同為烏蠻部落後裔的傈僳族都要下來趕集,用傈僳語稱讚它“知子羅”,意思是“好地方”。到了中華民國始建之年,雲南都督府殖邊進駐,設立了知子羅殖民公署。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成立了碧江縣臨時政務委員會,知子羅自此成為碧江縣的政治、經濟中心。到1960年代中期,知子羅已發展為一座傍山環水,經濟文化設施齊全的山城,成為連接怒江地區與內地交流的重要中心。

當天傍晚時分,在辛苦的一天車程之後我們來到了知子羅,第一站就到達知子羅的教堂,教堂的建築沒有多大特色,但是教堂牆上所貼的三幅標語卻讓我無言,成了教堂的最大特色。

知子羅的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常年被雲霧籠罩,是個難得的好地方。天氣好的時候,左看是碧羅雪山頂,右看是高黎貢雪山,腳下千米的怒江喧騰咆哮,三百里峽谷盡收眼底。然而,地質專家經實地勘測後認為知子羅存在著大面積滑坡的可能,於是在1986年12月,碧江縣被下令撤銷,“碧江”這個名字從此便在中國地圖上永遠消失了。資料來源

碧江縣政府撤銷之後,知子羅成為一個村級單位,雖然仍有少數住民不願撤離,但是十室九空的狀況下,使此地逐漸成為一座廢城。

原來的縣政府單位建築,成了居民養雞養豬的雞卷、豬圈,門口堆滿了薪材。

才傍晚時分街道上幾乎已經沒有人,只有我們這一團觀光客到處閒逛著。

少數幾棟路旁較新的建築還有人居住。

牆上鮮明的政治標語,居民聽黨化、跟黨走之後,是否感黨恩?


碧江縣政府撤銷的那一年,縣城新景觀——八角樓才竣工不久,名為圖書館,卻還沒來得及放進一本書,曾經繁華的碧江縣城,就因一紙公文而走向廢城。轉眼29年過去了,專家預言中的災難並沒有發生,知子羅卻再也沒有熱鬧起來。

八角樓與皇冠山並列在孤寂的黃昏中

皇冠山

現在的知子羅,沒有班車,沒有銀行,沒有郵局,沒有通訊公司,知子羅小學也因為招生人數不不足已經撤銷,及齡的孩童全部需至外地求學。

傍晚時分爬上結構尚稱良好的圖書館八角樓,眺望在碧羅雪山上嫣紅的夕陽雲彩,知子羅的曾經就像這眼前美麗的彩霞一般。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j28wang&aid=10982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