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惠林:啥!全球會有政經崩盤危機!!(上)
2019/09/29 10:50:49瀏覽284|回應0|推薦0

20190927

自人類創造了「貨幣」以來,「五鬼搬運」就愈來愈方便,投機炒作勾當也愈見熾熱,而金融風暴和經濟蕭條也與人類常相左右。十七世紀初荷蘭鬱金香熱和十八世紀初的南海泡沫,是歷史上早期最經典的兩個案例。一九三○年代的全球經濟大恐慌,更是研究金融危機的經典事例。

金融狂熱一波接一波

這些歷史事件都不乏被記載分析,最著名的當屬一九九○年出版的《金融狂熱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Financial Euphoria),這是已故經濟學家約翰·高伯瑞(John K. Galbraith)所寫的一本暢銷小書。或許如高伯瑞書中所言,人們對金融風暴的記憶時間不超過二十年,當投機泡沫崩盤瓦解,理財金童受到懲罰,財務金融理財學門或許不若往日風光,但不到二十年另一批金融天才又再出現,相關學科也再度熱門,金融創新又受到禮讚,買空賣空再度大行其道,實質製造經濟又被晾在一旁,沒多久再出現瘋狂炒作,接著則是轟然瓦解崩盤,經濟大災難降臨。高伯瑞無奈地告訴我們:「除了更清楚掌握投機傾向與過程外,我們能做的似乎很有限。」也就是說,將歷史事件始末詳述,讓世人了解來龍去脈,強化自己的懷疑態度是唯一治療方式。

高伯瑞為我們記述了一九三○年代以前的金融狂熱,日本知名財經專家倉都康行(Yasuyuki Kuratsu)在二○一四年出版的《12堂撼動世界的財經課》這本書則延續高伯瑞,為我們闡述自一九七一年尼克森震撼以來,直到二○一四年經歷四十餘年已經發生過的十二次經濟危機,提醒世人金融危機時不時會重演,要我們發揮理性不要輕易被騙,讓「歷史是一面鏡子」的教訓落實,不要讓「歷史的教訓就是從來沒從歷史中得到教訓」的遺憾重演。不過,人類還是沒記取教訓,仍然大印鈔票,以QE(量化寛鬆)手段隱性大力撒錢,而絕大多數被中共搬走。不但在中國吹起金融大泡沫,其政府在「剛性兌付」手段下形成「剛性泡沫」,矇騙世人。

金融業失職惹禍

迄今的金融風暴和經濟衰退事件,最被世人記憶的當屬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恐慌和二○○八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前者被認為是凱因斯(J.M.Keynes)創見的「政府創造有效需求」政策化解,後者則被認為是美國政府大力紓困銀行業而解決危機。於是政府從此站上經濟舞台當主角,以財經政策調節經濟體就理所當然被世人所接受。不過,政府以政治手段來解決危機是否真的有效,或者只是將病症掩蓋、甚至積壓下來,不久之後還會迸發更大風暴,一直是討論話題而政府的政治行為救市,讓銀行界和富人全身而退,但一般民眾卻悽慘的陷於失業和薪資下降、貧富懸殊極度拉大的後果,讓「民粹主義」在全球急速抬頭。

其實,金融風暴、經濟大衰退之所以發生,都是金融業失職、政府官商勾結推波助浪的結果。已故的中研院院士蔣碩傑教授早已明說,「五鬼搬運法就是金融赤字」,就是金融機構以各種方式將錢搬給少數有權有勢富人。金融機構原本扮演「資金的橋樑」或「金融中介」角色,也就是右手接受民間的存款,左手再將這些存款貸放給從事「實質生產」的業者,而且要盡心盡力找到既有誠信又有能力,亦即生產力高的業者。

這樣子的金融體系不但無趣,規模也是小的,在二○世紀美國股市興起的六○年代,金融和保險業合計也只占不到GDP4%,而這種無聊、原始的金融體系卻維繫了在一個世代之間,使生活水平倍升的經濟體。對照二○○八年金融海嘯發生前夕,金融和保險業占GDP8%,更有規模巨大的公司,而且吸引社會中頭腦最好的人才,他們讓金融世界光鮮亮麗,其背後的證券化過程,使貸款不再專屬於借方,而是繼續給其他人,這些人把貸款細切、分割,並把個人的債務整合成新資產,於是次級房貸、信用卡卡債、車貸等等都進入金融體系中,結果讓風險倍增、金融體系弱化,終而慘遭崩解,進而危及各產業,延禍全人類。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297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