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讀水庫集水區的生態檢核保育措施》
2016/11/17 10:05:58瀏覽1910|回應0|推薦7

我們臺灣由於地形非常陡峭,雨疾風驟的侵襲,帶來很多災害,很多山坡地、河川等都需要悉心治理。而治理措施當中,很難避免運用硬體工程,隨之卻帶來不少爭論,爭論的重點大都是:河川護岸怎麼都變成水泥了?河道怎麼越來越窄了?堤防怎麼越來越高了?

為了改善上述這些情形,水利部門於是在2006年立法通過的《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特別治理條例》開始實施之後,納入生態保育思維,試行『生態檢核作業』,歷經研發、規範制定、案例試辦等過程,至今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作業技術。今年9月19日那天,有學術界、政府部門和我們民間團體等各界人士,應邀到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等集水區進行【生態檢核成效訪查】,走訪了幾個採取『生態檢核措施』而完成的工程,遂提出來跟諸位聽眾分享。

當天所見幾個座落在曾文水庫湖域保護帶、烏山頭水庫蓄水範圍內的治理工程中,水利單位依據『生態檢核』的程序,分別採取了『減量』『迴避』『縮小』『補償』等保育措施。玆分別舉出兩個蓄水區域內的案例:

一、【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新建堤防】,這是屬於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的附屬工程項目。我們站在曾文水庫大壩下方的曾文五號橋,往下游極目望去曾文三號橋,左邊有個凸出來的河岸,保有自然的河濱樣貌;據水利工程師說,那裏原本規劃有二公里長的堤防工程,在堤防興建之後可以用來堆置大量的泥沙;但經過『生態檢核』程序加以研判之後,採取【迴避】措施、取消了大規模的工程,保留天然的濱溪帶;聽負責資源調查的專業團隊分享說,在這一帶常常聽到山羌的聲音,附近山麻雀族群也已經名聞遐邇。目前,我們看見泥沙較大量被堆置在右岸新建的堤防內,工程師還說,在這段堤防興建時有採取【減輕】措施,讓匯流口保留緩坡,方便生物的通行。

二、【烏山頭水庫蓄水範圍(南勢坑野溪)治理工程】,台南市六甲區大丘園一戶非常樸實的鄉下平房下方,這裏要興建一段檔土牆。在施工區域作資源調查時,發現有一口古井,井旁邊有很大的龍眼樹;經過生態檢核程序之後,採取了【縮小】措施,留住這些村落的紋理,留住珍貴的用水文化種源。

短短半天多的行程,走讀這些保育措施,進一步深思『生態檢核機制』─這個結合工程設計、生態專業評估、民眾參與、資訊公開的平臺,如果能妥善地運用,它應該可以發揮很大的棲地保育功能。此行也讓我們在『烏山頭水庫蓄水範圍─自強橋兩處』的治理工程現場,發現那裏是「無常流水溪溝」。既然沒有常流水,推測是下雨的時候有山澗水,這樣的環境為什麼要做防砂壩呢?如何訂定工程範圍呢?遂引出嚴肅的課題探討。

看見水利工程人員,持續觀察記錄這些措施之後的環境狀況;看見負責生態顧問的民間專業團隊,分享調查的所見所思,對於施工當地環境的熟悉如:哪裡出現過山羌的聲音、天空的飛羽、跳躍的青蛙、鳴唱的昆蟲,還有手握柴刀走往雜草叢生工程現場的堅定步履,都讓人充滿感動和感激。

感動的是,水利工程中注入了多元思維,落實了柔軟順天的質素,寫下新的歷史篇章;感激的是,這麼多人努力付出,成為無法言語的眾生的代言人,幫牠們留住福地洞天。

完成於2016/10/24 播出日2016/10/26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820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