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長濱玉里 安通越嶺古道上課去》
2015/09/17 11:50:45瀏覽1496|回應0|推薦8

2015年1月,我因著一項評審任務來到長濱鄉的南竹湖村,這裏是一處阿美族部落,叫做「Pakara'ac」(巴卡拉阿茲),地名緣起於耆老相傳說:古時祭祀時,族人會上山採集食物,在溪流旁泥地上捕獲的螃蟹都是白色的,阿美族語稱之為「卡拉阿茲再」;再加上南竹湖部落第一任頭目卡利當阿拉茲之名,兩者結合成為現今Pakara'ac(巴卡拉阿茲)部落。我們在冬末初春時節,看見阿美族人稱為馬太鞍的樹豆,開著黃花,在部落裡款款擺擺,洋溢著思念的色彩,非常動人。從部落可以眺望太平洋,也保有一些土地公種的樹,比方血桐;記得一位阿美族米甘幹老師曾跟我們說,他們在野外烹煮食物的時候,如果沒有帶鍋蓋的話,就會摘血桐的葉子當鍋蓋;在屏東排灣族蜻蜓雅築的施秀菊老師家、在台東魯凱族達魯瑪克的達娃娜家園,都看見他們善用血桐葉子的方式。(請閱《在台東 投宿在珍古德女是駐足的地方》http://blog.udn.com/selin7777/8593289)

竹湖國小一位洪婉莉校長上任之後,跟她的教學團隊不斷深思如何給孩童們多元學習的課題。在深入了解當地擁有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之後,設計了各種教案,其中,教導六年級學生越過安通古道的學習,最讓人印象深刻。為了完成這項教學任務,師生們必須準備古道資訊的收集、山徑的勘察、聘請走讀古道課程的老師、體能的訓練等。小學生從跑操場開始做體能訓練,每天上午打掃完畢時,開始跑操場十分鐘,從開始時跑五圈陸續增加為十幾圈,鍛鍊出足夠的體力。

「越嶺安通古道」,全程約13公里。東側起自長濱鄉竹湖村的石門溪,西側達花蓮縣玉里鎮,這是由花東海岸橫向越過海岸山脈的山徑。古早時,阿美族的「姻親路」,也是傳教士深入內陸的「傳教路」,甚至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逃避日本警察查緝的「走私路」。起點處設置了饒富童趣的裝置藝術─大彈弓,充份彰顯原住民族的藝術涵養和十足的創意。

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料(http://www.pct.org.tw/ChurchHistory.aspx?strOrgNo=C01011),早在西西元1875年,就有宣教師前往台灣東部宣教;1881年四月,台南神學院創辦人巴克禮牧師也曾前往蟳廣澳(石雨傘)、迪階(觀音山)、石牌(富里)訪問。《台灣的古道》書中還提及,日警為了表達對巴克禮牧師的禮遇,特別聘請了八名轎夫,讓巴克禮夫婦乘轎子前往石雨傘教會呢。石雨傘座落在台11線102公里附近,從南竹湖這裏往南約十公里遠的地方;富里則是花蓮的南端,從這裏取道安通古道越過海岸山脈前往台東,在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似乎是最佳的選擇。

如今,肩負「傳道 授業 解惑」的老師們,努力運用部落擁有的瑰寶,充實學童的學習內涵。希望此地的學童們,透過古道課程,可以理解一代又一代步履的艱困與恆心,認知年輕的海岸山脈的珍藏,養成觀察的習慣,看看大洋之濱的血桐,葉背是否有黃盾背椿象的蹤跡、、,更進一步,了鄉家鄉擁有古老的長濱文化,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台灣最古老人類活動的遺址,學習去探索這古老文化所在的洞穴或岩蔭。

透過這些歷程,引發更多元發展的能力,領會學習的美好。

*參考資料:

一、(http://proj1.sinica.edu.tw/~damta/ht05.html 中研院台灣考古數位典藏博物館) 二、《台灣的古道》 王一婷編著 遠足文化出版

完成於 2015.08.31 播出日2015.09.09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3053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