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你所愛的人病了
2008/08/04 22:05:09瀏覽3185|回應6|推薦68

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是社工系大三的學生時,曾修習「醫療社會工作」這門課程,也曾實地到醫院參訪,瞭解醫院社工室的服務內容及作業流程。那時所參訪的大部分都是收容罹患精神疾病病患的療養院,面對這群患有心理疾病的朋友們,我的心裡有非常深刻的感觸,因為我也曾經有過這樣一位朋友,因為得不到家人的接納和支持,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孤寂地離開人世間,那年,他只有27歲。

26歲的那一年,家庭長久不和諧所引起的衝突在那年的某一天爆發,他的父親在衝突之後離家出走,從此了無音訊;他的母親壓抑不住滿腔的憤怒,以至於一病不起,最後含恨離世…。

他在那年遭受父母離異、親人突然死亡,加上工作的不順遂,以及本身人格特質的影響,精神已呈現不穩定的狀態。到後來龐大的壓力加諸在他的身上,他必須擔負起家庭的責任,照顧年邁的祖母和弟弟,後來弟弟已成家立業,而他自己依舊一事無成時,親友的期待眼光變成失望的神情,他對自己要求甚嚴的態度亦加重他的病情,最後在承受不了過多的刺激與壓力之下,他終於崩潰了…。

當他來我家吃飯時,我們很明顯可以感受到他的情緒很不穩定,時而興奮、激昂、狂放,時而哀傷、憂鬱、沮喪與不滿。他變得愛講話且極端激動,嘴巴聒噪個不停,沒有聆聽批評的耐心,也不願意接受規勸與限制,他甚至誇大、妄想,承諾一大堆事情、做一大堆計畫,常常興奮得不肯入眠。但有時候,他又陷入極大的沮喪之中,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充滿罪惡感、悲觀、失望,到後來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他的情緒起伏甚大,有時前一天來的時候,表現得意氣風發,但到了第二天,卻又變得行動緩慢、講話平淡、機械化,甚至陷入沉思之中。他的家人將他送入療養院,醫師診斷的結果,認為他罹患了躁鬱症,從此他就以醫院為家,靠著藥物治療過日子。

原本他是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但長期下來病情並無改善,因此又轉診了幾家醫院,但情況依舊如此。到了後來甚至連各種偏方或奇怪的治療方式都出爐了,家屬遍訪名醫,甚至請和尚道士出來作法、消災解厄,以香灰、符咒水做為治病的藥材,結果當然是病沒治好,反而病況加重…。

最後家屬在「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態度之下,漸漸有意放棄治療,後來在經濟、心理均無法負擔的情況之下,將他安置在一家私人的療養院之中,之後便不再管他,任其自生自滅,甚至搬家逃避他的糾纏…。

他屢次從醫院逃脫出來,又因無家可歸,只好到我家來造訪。母親總會煮一些好菜招待他,並勸戒他要好好治病,不要常常逃出醫院。祖父則是給他一些錢,待其吃飽後送他回醫院。

他有時情緒不穩、有時又正常得如同一般人一樣,他一直覺得他很愧對家人,因為他的病使大家擔憂不已;但有時又很氣憤不平,覺得他的家屬在他最需要支持協助的時候,棄他於不顧、令他無家可歸。他一直向我們提出保證,說我們待他最好,等他病癒後要賺很多錢來報答我們。

我一直很難想像這樣一位翩翩青年竟是心理疾病患者,因為他有時會說出一些正常且令人深思感動的話語,且有時表現得令人無法從外觀判定他是不是精神疾病患者。他曾告訴我說:「他得了這個病,令很多人為他擔憂,他很難過連累了這麼多人,他也很想康復,可是別人都以奇異的眼光看待他,令他害怕面對人群…。」爾後,他的生活就是與院方人員玩著捉迷藏的遊戲,一逃一捉,沒有間斷。最後這個年輕的生命就在極度恐懼沮喪中,跳樓結束。

這或許是對他自己或家屬的永遠解脫,但對於我們這些朋友而言,卻是不勝唏噓、感慨,帶著遺憾眼見這位原本優秀的青年,就這樣地結束一生,與黃土相伴…。

他的病帶給家屬極大的負擔,因為一般生理上的疾病還有治癒的希望,但他的病縱使治癒了,人們還是會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因為他已經被人貼上了「標籤」。他的家屬在照顧他的時候,最先面臨社會、心理上的影響,諸如鄰居排斥他,連親友也漸漸疏遠,令其社會關係漸漸孤立。其次,照顧心理疾病病人還必須付出極大的耐心與毅力,隨時注意他的情緒狀況,避免他在沮喪中傷害自己,因此家屬必須全天候照顧,心理負擔極大。

最後其家屬終於受不了這樣的負擔,更受不了別人的輕視鄙夷,便漸漸對他疏遠,不再支持接納他。又因為經濟的沉重負擔,遍訪名醫、掏盡積蓄依舊無法改善病情,最後將他安置在一家只養不治療的私人療養院之後,便不願再負擔任何責任。

就病人的心理層面來說,他是個自律甚嚴的人,在獲知自己成為眾人的沉重包袱,且當他逃脫出來、孤立無援的時候,自責與氣憤使他決心一死、以求解脫。一名心理疾病患者帶給自己與家屬的種種社會、心理、經濟、人際關係上的影響,釀成種種悲劇的產生,這或許是精神疾病患者的悲歌吧!

當這一幕幕的鏡頭在我眼前浮現時,我僅能惋惜一番而已,當年我只是個正在求學當中的社工系學生而已,面對這類的病人,我充滿無力感以及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遺憾。如今,我已成為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在我的工作週遭中,面對罹患身心疾病的學生時,我瞭解「支持與接納」的重要性,我更深知資源的協調與整合對此類學生的幫助。

心理疾病不是絕症,只要能持續接受治療、按時服藥,疾病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與控制,多數患者也能恢復日常生活的能力,過著常人般的生活。

當你所愛的人病了,請你敞開心門接受他、支持他、鼓勵他,陪伴他走過這段需要長期抗戰的療癒歷程,而精神病患的家屬們也需要更多的愛心與智慧來面對這場艱鉅的挑戰,他們同樣需要您的關心和包容。「有愛、無礙」,請為這群遭受苦難折磨的人群,營造一個溫暖友善的支持環境吧!

    


       Ruru970804
~我們無法凡事盡如人意,但我可以因為盡了力而無所遺憾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ru1211&aid=2104618

 回應文章

anna yo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凡事盡人事聽天命
2008/08/15 09:15

凡事盡人事聽天命

計畫趕不上變化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08-08-15 14:08 回覆:

沒錯!一切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但至少要曾經努力過,才不會有遺憾。


popo
sasness
2008/08/05 10:39
I can understand why you wrote this article. The communitee getting so isolate and people couldn't love others. I think Taiwan need mor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s to helpe illness paitents. Media need more cooperation with hospital instead reported sickness news.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08-08-05 16:58 回覆:

社會的冷漠與疏離,讓我們失去對弱勢族群的關心,專業社工人員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期盼能以這篇文章,讓更多人瞭解心理疾病患者的心路歷程與悲傷,只要我們給予一點點善意和鼓勵,也許就不會把他們逼入社會的黑暗邊緣處。

呵呵!謝謝你的回應,這是我的部落格開版以來,第一篇英文留言,謝謝你的造訪,也感謝你肯定社工人員的專業能力。


kay
2008/08/05 08:49
ruru  妳的文章就像是一盞溫暖的光  帶給人很多的光亮、希望和力量  有愛,無礙  謝謝妳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08-08-05 16:52 回覆:

謝謝妳這麼支持我,給我肯定的力量,真開心認識妳。

希望我週遭所發生的小故事,能帶給大家更多的省思,有些社會邊緣人是不善於表達的,希望我能以一支禿筆,為這些弱勢人群發聲,喚起大家對於這群人的重視與瞭解。


隨興(隨時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嗯.........
2008/08/05 00:47
有時候只把"病"放大而忘了所愛的人真正需要什麼...............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08-08-05 16:49 回覆:

瞭解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確實很重要,有時候只要一個同理的眼神,或是一個接納的擁抱,就可以讓他感到很溫暖,心理層面的撫慰勝過於良藥,謝謝你的回應及提醒喔!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人常常自身難保
2008/08/04 22:50
政府應該勇敢的向有錢人徵收救濟稅ˋ多創辦一些療養院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08-08-04 23:23 回覆:

呵呵!你的意見很不錯,但我覺得加強一般人對於心理疾病的了解也很重要,這樣就能有足夠的敏感度去辨識週遭的人是否生病了,也比較不會諱疾忌醫,而延誤了治療的時間。

謝謝你的回應喔!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08/08/04 22:36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一部電影,李察吉爾演的「Mr. Jones」(伴我情深),裡面李察吉爾所扮演的男主角就是像ruru文章說的主角一樣耶,時而亢奮時而鬱鬱寡歡,但是與ruru文章中不同的是,伴我情深的男主角有很多細心的朋友發現他需要協助,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拉他一把,才使得一條寶貴的身命可以留下,而ruru文章中的主角卻是被親友給遺棄,沒有人願意對他伸出援手,讓他用最激烈的無聲抗議,來向大家宣洩他的情緒,看了真令人不勝唏噓啊。真的,當你身邊有人向你發出需要求救的訊息時,請不要吝於伸出援手,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可以挽回一場悲劇救回一條生命。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08-08-04 23:12 回覆:

其實我寫這個真實的故事時,心裡非常地難過,當年我還很小,只是個大學生而已,還不知道該如何幫助這個朋友,如果我當年已經是社工師或是輔導人員,也許他就不會走向這條悲劇之路,因為我會知道該如何幫助他以及他的家人。

在N年之前,社會大眾對「躁鬱症」這個心理疾病根本不瞭解,常以為是中邪或是被妖魔附身,所以那時都沒有好好接受治療。其實以我現在的能力來看我所描述關於他的症狀,我很清楚就可以知道那是躁鬱症,但我那時並沒有這部分的專業知能。

唉!親人的接納、支持與陪伴真的很重要,希望以此故事做為借鏡,您的愛與溫暖可以將一個失落的人從懸巖邊拉回來,請不吝付出您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