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要治未病?
2009/12/14 15:38:32瀏覽10623|回應5|推薦14


  某個星期六下午,還有點小忙的時候,接到一通詢問是否有看中風後遺症的電話。她想知道我們是否有幫人做經絡調理?先問她患者年齡、病程多久?她答70歲,患病三年。再問住那裡,答以住新莊。

   為什麼要問這些問題?首先,年齡與病程當然與恢復程度及速度有關。中風多半虛損為主,外邪隨之;這個案例,若僅是一般的治療,恐怕就只能保住現況,進步空間有限。且路途稍遠,日日接送,心力與體力,所耗不貲,俗云:久病床前無孝子,能撐多久呢?但這是積年之疾,非旦夕可奏其功,所以我建議她就近找醫師診治。

   又有遠道病人來電,謂他醫予舒經活血湯,服後酸痛減且體力較佳,希望我們代煎。我回以萬萬不可,此方以風藥除風化溼,風藥走表,氣升散,暫服見效,不宜久服。此君服藥後,夜眠時間往後遷延,即為警訊。治病不循常軌、不圖根本治療,不識藥性,不懼過服生弊,喜歡買第四台賣的藥,然後拿來問你這能不能吃?碰到這種病人,真是秀才遇到兵,不知從何說起!

   所以,我一直覺得「教育」非常重要,如果衛生行政資源能多花一些經費,放在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與就醫態度上,不知可以撙節多少醫療浪費!

 《黃帝內經》謂「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後漢醫聖張機(張仲景)云:「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己病」。提示醫者,要有未病先防的觀念。丹溪心法曾云:「與其就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藥者,倍勞而已。所以為醫須明攝養之理,未病而先矯、先治,遏阻於機先,如此,怎麼可能釀成慢性病,遑論大病了。但是,病人還是得扛起他該負的責任,然後配合醫囑,這樣才能取得較佳療效。

    因此,作為醫者,我們必須把部分關注的焦點擴大到未及發病的亞健康群眾身上,這樣才能較落實地給出幫助。這是我從醫十年以來,觀念的一大轉折,也是部落格名稱微調的旨意所在。(14/Dec./2009)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byskylark&aid=3587634

 回應文章

逍遙散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中醫之可貴
2010/09/19 14:41

在於"上工治未病",祝福妳!

李璧如醫師(rubyskylark) 於 2010-09-21 11:35 回覆:
謝謝

開心
請教
2010/03/16 13:08
何謂清楚的覺知?
李璧如醫師(rubyskylark) 於 2010-03-17 09:49 回覆:
清楚的覺知,是念念分明,你完全了知自己每一個起心動念,專注在當下,不會被自己或別人的情緒帶著走,你是平靜的,即使泰山崩於前,亦面不改色,因為你早已清楚一切「恆在變化中」。這個功夫是需要訓練與不斷練習,請參看首頁,文章分類「心靈spa」裡,有一篇「鍊金之道首要練心─內觀十日記」

,這是講實修的,沒有任何玄秘,這篇文章,只是提示一個起點。

開心
難為也
2010/03/15 22:06
既生為人,必然生病!
差別只在於病深症淺之隔!
尚有先天之瑕疵所影响成罕見疾病,
醫者更無力!病者亦無奈!
況時下汚毒環境,毒素充斥,壓力高張,
人心不古,不法自然,故難為也!
李璧如醫師(rubyskylark) 於 2010-03-16 10:52 回覆:
既生為人,不免於生病!然而,只要有清楚的覺知,必然有助減輕病苦。最怕在層層疊累的業海裡翻騰,病上加病,苦的種識不得不跟著到下一世,那可累了。

石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贊同
2010/01/29 15:27

同樣學習心理輔導的朋友感嘆的與我聊起:治療病人,好比海裡撈人,每次救一個,海裡還一大堆,救都救不完.

我說:恐怕得教岸上還沒落水的如何游泳比較快.

"上工治未病"太有道理了.

小學教育或通識教育應把中國基本的養生觀念早早傳授大家.

李璧如醫師(rubyskylark) 於 2010-01-30 14:52 回覆:
根源於文化的中醫,在現行體制下,其實並沒有受到相對的重視,這是全民的損失。如果從小傳授中國基本的養生觀念,真的不知可以撙節多少醫療成本〈比如不必要開的刀等等〉‧

venus, moon & star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掌聲鼓勵 !1 ^_^
2010/01/05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