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說預覽─「河洛人源起」片段
2021/09/23 20:39:56瀏覽478|回應0|推薦13

X X X

...「原來現在講的國語,是古代中國的邊疆語言!原來台灣人講的台語,才是古時候的中原語言!但為什麼這跟老師教我們的都顛倒!小學的時候,老師還規定我們不能在學校講台語。只能講國語。不是說我們是黃帝的子孫嗎?那為什麼老師要我們講蚩尤的語言!但如果我們講台語的,是黃帝的子孫!黃帝子孫不是應該生活在黃河流域嗎?但為什麼我們會居住在這個"自古不屬於中國的",最邊疆的小島?」一種天崩地裂的感覺,因為太多疑問的衝擊,使得顏程泉只覺自己的世界,似乎在崩潰。眨眼天翻地覆,腦海中的記憶與認知,宛若都成了一面破鏡的碎片。瞬間顏程泉更覺自己恍若掉進了一個黑洞內,身體被拉得比麵條還長。但身體就算被拉得無限長,頭都看不見腳,卻也有如藕斷絲連的血脈般,拉也拉不斷。遠方的天空仍不斷傳來陣陣悶雷,卻是國姓公的聲音依然如雷貫耳,叨叨敘說:

『猴囝仔!汝為河洛人,不可不知河洛人的歷史。咱河洛人自古以來,最是喜歡賺錢不怕死。打從商朝開始,咱河洛人就在河洛中原,由狩獵轉農,由農由轉商,開始到處趴趴走,努力做生意賺錢,大力發展商業。所以至今,但凡做生意營生之人,都被稱為商人。漢朝張騫通西域後,我河洛商人為了賺錢,更是前仆後繼,大膽牽著駱駝走過沙漠,前往西域的化外之地做生意。漢唐之間,從中國通往歐羅巴洲的絲綢之路,由此而生成。唐朝初年,化外之地的閩南,發生蠻獠嘯亂。唐高宗徵調河南光洲固縣府兵,由中原前往閩南平亂。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由此在閩南開設漳州。大量河洛中原氏族,開始移民閩南。閩南河洛人,亦由此生成。唐末,黃巢之亂起,王審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率河南光洲固縣兵民,逃往閩南,經略泉州;最後一統八閩。唐朝滅亡,開閩聖王王審知,於福建建立閩國,並學與開港,大力發展海上貿易。於是宋朝,海事大興。咱河洛人為了賺錢不怕死,拼命造大船出海經商。宋明之間,由泉州通往爪哇,再到印度與阿喇壁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由此生成。』

『閩南泉州,更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大城與世界第一大港。至此閩南漳泉,成了河洛人殖民的新的中原,甚至文明昌盛與富庶,更勝河洛中原。興辦四門義學,教化黎民百姓,更是到處聽到的都是中原河洛話。宋朝蒙古南侵中華,河洛中原受到毀滅性的破壞,百姓幾乎不死即逃離,致使千里無人煙。蒙古人建立元朝,建大都,遷都北京。就此幾受毀滅性破壞的河洛中原,失去中國政經中心的地位,中國官話,亦由八音的河洛漢語,改為四音的北京漢語。或應說,蒙古人建元朝後,整個中國北方的語言都發生重大變化,八音漢語消失,僅存四音漢語。但八音的河洛漢語,其實並未完全消失。因為在唐朝,河洛中原氏族大量遷居閩南漳泉,已然將閩南漳泉,變成了另一個新的河洛中原。為捍衛華夏中原的歷史血脈與文明,於是在三忠公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的號召下,閩南河洛人挺身抗元。就算河洛中原,已被蒙古人徹底摧毀,但中原文明卻依然被河洛人的子孫,保存在閩南。...明朝末年,河洛人由閩南,唐山過台灣。於是中原的古文明,經得中共的文化大革命的毀壞後,依然完整保存在台灣。台語,即八音的河洛漢語也。軒轅黃帝是河洛人,當然講台語...』黑洞有如儲存著人類歷史,綿延無盡的時光隧道。當顏程泉有如墜入黑洞之中,隨著耳畔國姓公的聲音叨叨不休。霎時間,從軒轅黃帝起,至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整個五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竟如一條歷史的長河流淌眼前。

「...唐朝初年,化外之地的閩南,發生蠻獠嘯亂。唐高宗徵調河南光洲固縣府兵,由中原前往閩南平亂...」歷史就這麼活生生的呈現在顏程泉的眼前,甚至顏程泉發現,自己就置身在歷史之中。聽說地極七閩的閩南,發生了蠻獠嘯亂。於是唐高宗下令徵召府兵,前往平亂。一片兵荒馬亂中,原本居於河洛中原的農民,被徵召為府兵出征。君命不可違,只得放下鋤頭,拿起槍矛,拋家棄子,讓農田成荒蕪。一支河洛中原的大唐府兵,就這麼順著淮河而下,渡過長江,跋涉千里,到達了閩南。然而來自河洛中原的府兵,習於北方的乾旱與廣闊的平原,來到了閩南山高水深的叢林後,卻不知如何作戰。因此一到閩南,就被上萬蠻獠,圍困於九龍山。只得派人拚死殺出重圍,向朝廷求援。於是朝廷又緊急再徵召一次府兵,將光州固縣能徵之男丁,幾乎全數徵盡。老弱婦孺,哭嚎於道,眼睜睜見著家中男丁都被徵走,一去閩南化外之地,從此生死難卜。

雷萬興、苗自成率領的上萬蠻獠大軍,縱跳山林有如猿猴般靈活,著實厲害。更別說蠻獠女子,不但擅使巫術作法術,能飛天遁地,還會化成精怪。各個勥跤,更難對付。征戰七年,因蠻獠殺不勝殺,徙不勝徙,戰功彪炳老將陳德,自己已先勞瘁而死。於是其子年僅二十歲的陳元光,世襲軍職後,繼續領兵作戰。睿智的陳元光,放棄對蠻獠的征戰政策,改以懷柔教化。廣設唐人里,造橋鋪路,開山撫番,開設學堂,並鼓勵漢番通婚。為有效治理閩南,陳元光並諫請朝廷,從泉州與潮州各劃出一部份土地來,於閩南另開設漳州。歷經十七年,先下飛鵝山、再平蝙蝠洞,最後困蠻獠首領雷萬興於磐陀嶺;終平定閩南蠻獠嘯亂。然為免亂事再起,從河洛中原徵調來的府兵,卻再沒班師回朝;而是就此屯田於閩南。為與當地土民區分,於是這些從河洛中原來的府兵及其後代,就皆以河洛人自稱。於閩南開設漳州的陳元光,則被河洛人感念,而將其供奉為開漳聖王。

歷史長河流淌,不該被遺忘的歷史,總會再被提起與述說。「...唐末,黃巢之亂起,王審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率河南光洲固縣兵民,逃往閩南,經略泉州...」當國姓公提起這段歷史,於是顏程泉恍若置身另一段兵荒馬亂之中。那是唐朝末年,黃巢之亂席捲天下,五十萬大軍攻破,進佔洛陽城。原本被朝廷徵召來戍守洛陽的光州固縣義軍,進退維谷。僅僅五千義軍,一邊面對的是,五十萬的黃巢大軍。一邊面對的是,汝南節度使秦宗權的威嚇,令其要不去攻打黃巢。要不以人代糧,納糧給秦宗權大軍。因進退都是死,五千光州固縣義軍,索性攜家帶眷,趁夜南逃。時值天下大亂,五千義軍順淮河而下,渡過長江後。因無糧無餉,為苟全性命,只要沿路打家劫舍。因衣衫襤褸、赤腳奔走,有如流寇匪盜,這支光州義軍所到之處,自無不被地方官兵與武裝民團追剿。至天下之大,幾無處容身。但光州固縣,年年都有人從閩南來尋根祭祖。且聽說閩南有一片新開墾的土地,許多光州固縣人從唐初,都開始搬遷於此。於是無路可走之下,這支光州固縣的義軍,決定要往閩南的新屯墾地,但希望能找到一塊落腳之地。

義軍至泉州,糧時更困窘,於是領軍的光州刺史王緒,命義軍拋棄老弱。開閩三祖─王審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因不願拋棄老母,索性聯合其他將領,對王緒發動兵變。奪得兵權後,王家兄弟,屯兵泉州,重新整飭軍隊,勵精圖治,嚴定軍規,不再擾民;因此深獲民心。黃巢之亂平息後,王家兄弟本欲率兵,返回中原。但泉州百姓攔路,央求義軍為民除害,討伐泉州刺史廖彥若。於是王家兄弟回師,圍攻泉州城。十月圍城,攻下泉州,殺貪官廖彥若。福建觀察使陳嚴即奏請朝廷,冊封王審潮為泉州刺史。陳嚴病逝,妻舅范暉自稱留後,奪取兵權。眾將不滿,諫求王審潮發兵討伐,取而代之。於是王審潮從泉州發兵,北伐福州。歷時二年,以弱敵強,艱苦奮戰,終攻克福州城。軍威所至,一時八閩歸附。朝廷冊封王審潮為福建觀察史,王審知為福建副觀察史,王審邽為泉州刺史。王審潮死後,王審知繼承其位。唐朝滅亡後,王審知受梁太祖冊封為王,即在福建建立閩國。因王審知,出身貧苦,體恤百姓,更禮賢下士,薄刑寬賦。使得閩國有如亂世之中的桃花源,逃難的中原氏族,自紛紛投奔來到福建。為教化百姓,興四門義學,使閩地文風大盛。為商賈富民,王審知更傾八閩之力,開闢泉州港。就此閩南泉州,海事大興,遍海帆船滿載貨物,就此開創出海上絲綢之路。

古聖先賢,忠孝節義,那些有如結繩記事般的歷史傳說,總會化為神明,被藏諸於市井村里間的廟宇,供後人一代又一代的流傳。「...宋朝蒙古南侵中華,河洛中原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元朝,建大都,遷都北京。中國官話,亦由八音的河洛漢語,改為四音的北京漢語...為捍衛華夏中原的歷史血脈與文明,於是在三忠公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的號召下,閩南河洛人挺身抗元...」宋朝末年,顏程泉恍若又置身在另一段兵荒馬亂的歷史洪流之中。蒙古大軍渡過長江,陸秀夫背負宋幼帝,自臨安逃至泉州。抗元大將張士傑於泉州,號召閩南氏族,挺身抗元。因唐宋以來,河洛人擅於造船航海。二十萬大軍就這麼乘戰船千艘,在張士傑、陸秀夫與文天祥,三忠公的率領下,與蒙古大軍周旋於東南沿海。儘管整個中國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下,都已投降。然為捍衛漢室江山,二十萬河洛大軍,卻仍誓死不降。千艘戰艦,一路從閩南打到廣東最南端的番禺,又從番禺打回廣東厓山,建立朝廷。不幸,艦隊被圍於厓山,糧食吃盡只能挨餓,淡水喝完只能喝海水。漢室江山,既已無力回天,陸秀夫背負宋幼帝,跳海殉國。宋室已王,十萬河洛士兵,誓死不降元,亦隨之跳海殉國。厓山遍海浮屍,為只為捍衛華夏中原的歷史血脈與文明,終是功敗垂成。於是在蒙古異族的統治之下,中國言語異聲,八音河洛漢語,變成四音北京漢語。而拚死抗元的河洛人,更淪為了元朝蒙古人、色目人、北人、南人,四民階級中,最低等的賤民─南人。

( 創作連載小說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aderyen&aid=16829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