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與生的內觀對話 02
2018/04/22 20:44:05瀏覽337|回應0|推薦5

20180422 庭園靜坐共修部落──慧學法談 日誌

 

法友:如子、宏子、珍子、築子、豐子、英子、玉子、香子

慧學讀本:1.《生死奧秘: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 釋德嘉、釋宗惇等著

              2.《生活的藝術》/ 葛印卡(S.N.Goenka)

 

摘記這次法談章節內的關鍵文句,與您共勉:

 

01.真正的探險旅程,不在於發現新風景,而在於開啟 有能力觀看的全新眼光。

(The real act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finding new lands but in seeing with new eyes.)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02.回首人生路,我們將發現什麼,領悟什麼,失去什麼,又得到什麼?這樣的人生,值得嗎?遺憾嗎?其實,沒有人能告訴我們答案,除了自己。(行旅的人生,是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停下腳步,回顧來時路的。勿等到病危之際,才回顧一生啊!)

 

03.傾聽病人的生命故事遠比病歷上記載得更為重要。

 

04.很多病人不能接納自己,不能接納現況,無法面對未來,往往是因為還沒看清楚某些發生過的事件原貌,心中的糾結還沒解開,卡住了。就如同微生物學家René Dubos(魯內.杜伯斯)曾提及「我不是活在過去,是過去活在我心中。」

 

05. 生命回顧──重新看見自己。透過生命回顧,重新回到歷史現場,抽絲剝繭,讓病人看清楚事件的原委,賦予新的角度看法,釋放衝突或不滿,重塑生命態度。

 

06.生命回顧如何開始呢?大都從自然的互動中開始,且非一次完成,而是透過一次次的談話,瞭解事情脈絡後,才拼湊出病人的生命歷程。然而,這並非漫談,而是要有很清楚的方向和目標,甚至要跟時間賽跑。除了談話之外,我們也會透過家族史、照片或日記、舊地重遊……等方式幫助生命回顧的進行。

 

07.在生命回顧中,除了專注傾聽,更要適時找出切入點,其中同理心是一個很重要的素養。什麼是同理心?簡單來說,感同身受病人的經歷,同理他們的心情,不評論、不批判、不建議,不加個人的價值觀與情緒,帶著一顆柔軟的心,接納病人的生命故事,不預設立場的傾聽,不急著解決問題,能夠鼓勵他繼續整理自我。同理不是同情,同理心是陪伴痛苦中的人在釋放情緒、整理自己之後,更能夠接納自己、看見價值,找到新的努力方向。過程中,陪伴者專注、傾聽、尊重、接納、真誠的態度,會讓病人有力量。

 

08.假如你有機會,能夠放下所有世俗的責任十天,住到一個安靜、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受任何的干擾。你只要避免與他人接觸,並且除了必要的活動之外,在你醒著的時候,都閉目凝神、將心專注於一個選定的對象之上(如入息、出息、感受……。你願意來參加嗎?(最真實的現世福報──給自己寧靜的時間與空間)

 

09.只有當我們每個人用身心去體驗時,宇宙才真正存在。宇宙從來不在別處;它一直就在當下。探索我們自身的當下,即是探索這個世界。藉著觀察自己,我們就能夠直接體悟到實相,並且學會用正面、積極的方式來應對。

 

10.每個人都有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這個自我形象強調令人讚賞的特點,將缺點減至最少,而對於自己個性中的某些部份,則完全忽略。我們只看自己想看到的形象,而不是實相。但是內觀(Vipassanā)這個方法,是從每個角度觀察實相。內觀者面對的,不是一個小心修改過的自我形象,而是整個未經刪剪的實相。

 

11.專注地覺知 心理的運作過程。學會 不費力地精進,放鬆而警覺、參與而不執著。心變得像黎明時,山中的湖水一樣靜謐,完美地倒映出它周遭的一景一物,同時也可以讓細看的人澈見它的深處。當這種清澄來臨時,每一刻都充滿肯定、美好與安詳。(人生是在一種明覺狀態中的行旅) 

 

延伸閱讀

01.那年,回顧來時路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480703?1509204938441

02.已走在自淨之道了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874835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