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療癒》為自己寫一封遺書
2012/10/14 00:41:47瀏覽2199|回應2|推薦54

 人皆有靈魂 —肉眼看不到的,不表示不存在

 

許久沒有參加研討會,有陣子為了多多瞭解各種諮商方法而大量的蒐集與接觸各方面的資料。哲學諮商是未來哲學系生存的重要方向,而我是以這可以是諮商的其中一種方法與角度而展開接觸。

猶記得某場研討會邀請的對象是美國研究哲學諮商二十年以上的學者Peter Raabe,很輕易的對於一個念哲學的人,可以瞭解他的語言。但若將社會科學與心理學的諮商方法拉進來,其中就有一道不矮的城牆。這個城牆不是為了保護任何一方,而是為有所區隔。

有趣的是,兩方的目的都一樣,都來自一個善的出發點,「為人提供醫治」。而這個醫治並非是針對肉體,而是心靈,甚至是靈魂。

中午休息的時候,我喝了一杯咖啡,不小心灑出一些落在我的白襯衫上。這使我想起義大利哲學家波其武(Boethius)在《哲學的慰藉》中的譬喻:

 

許多人扯下哲學女神的衣服一角,然後就宣稱他們手上握有的那一小片寫有哲學文字的衣角就是真理。是的!那是真理的一部分,但不是真理的全貌。猶如瞎子摸象,那只是整體的部份,可是有些人相信了,甚至將握有衣角的人們視為先知、聖賢,跟隨他們。

 

一般人跟隨的不是真理,而是把自己片面的理解自大的詮釋為真理全貌的人。人的心靈理當是純粹、單一與純淨,可是是否就如白襯衫,那片白有可能印上各種顏色,各種印記,宛如洛克(John Locke)描述,人出身時,內心就像一塊「白板」。

那些需要醫治的心靈,諮商的工作是否就是為他們洗淨那污漬,或是幫他們接受一件不乾淨的衣服,仍舊是一件衣服?

沒有一個諮商師可以保證自己能處理所有的個案,正如哲學家雖對一切保持興趣,但不等於哲學家就是萬能的,能解決所有問題。

所以哲學重要的是態度,一個開放性能夠接收與吸納各種說法與理論,並且加以咀嚼、沉思,然後反芻,乃至利用。

這有時候需要反璞歸真的工夫,讓自己回到最原初的求知狀態,一種無知之知。

 

§ 孩提時對外在一切皆保持好奇心的純真,那便是哲學的開端。

 

開啟真我的方式,只要有用的,都應該嘗試。佛陀面對生死而頓悟,我也曾把面對生死的關頭,移到諮商的場域中。

有一次我面對一位來談者Mark,他是一位做任何事情都很認真的人,可是認真之餘,他對自己賺錢該怎麼花,該如何在工作之餘有所娛樂,一無所知。他表面上很快樂,但快樂都來得很短暫,逐漸他覺得生活索然無味,就像一碗清湯。

經過一陣晤談後,我請他為自己寫一封遺書。

Mark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哪天可能會死,所以寫遺書對他來說是個困難的課題。但正是面對困難,才能激發一個人認真思考。

一週後,再次見面時,Mark的面容顯得因為思考而疲倦,但雙眼卻炯炯有神,充滿對人生有所把握的堅定感。

Mark跟我敘述一週以來的心路歷程:

 

最近想到不知哪天可能會突然暴斃,便提筆把遺書寫好。

寫得時候我想起,其實我大二不知道是水土不服還是什麼原因,生了一場怪病,去哪裡看醫生都沒有用,還去醫學中心做了好多檢查,也檢查不出所以然。

永遠都忘不了,就只是在火車站附近喝了一杯咖啡,覺得有點暈,然後躺在騎樓的長椅上冒冷汗睡了一覺,那是連續將近半個學期的嚴重暈眩症,除了躺著會比較沒有那麼厲害,只要坐起來就暈到不行,遑論走路。

那時候好朋友偶爾來看看我,送飯給我吃。我那時候寫了一封很正式的遺書,拜託朋友如果我死了,請幫我拿給父母。最後這封信,不知道好朋友扔了沒有。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偷看,裡頭都是很真實的自己,一半的篇幅在懺悔,一半的篇幅交待我擁有不多的種種事物要怎麼處理。

課業、打工、網路遊戲跟戀愛,這生活當做跟竹科工程師致敬。有時候也會想要是什麼都不做就好了,忙碌的課業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種自我療癒,戀愛和遊戲抒發了我的情感,打工賺取我的生活費,而生活費同樣可以換來穩定的心理感受。

這一封,懺悔的部份少了,要處理的事物也少了,唯獨感謝的部份多了。多年過後,能接受自己的部份更多、看得開的人事物都比以前增加,雖然還有遺憾,但我慢慢發現能「帶進棺材」不啻是一種好選擇。

 

§ 誤以為說再見很容易的人,沒有真正遇過生離死別。

 

說再見,不容易。

還記得幾年前,有一位在榮總擔任護士的年輕朋友,明明上週還跟她聊MSN,她談到最近因為SLE住院,沒想到剛剛就收到消息,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從發病、診斷出該病,很快的在高燒不退,陷入昏迷後不到三天便蒙主寵召。

 我記得最後她好幾次說過工作很累,想要放棄榮總護士的工作,不過家人都認為放棄鐵飯碗太可惜,因為榮總正職護士可是公務員。但醫學中心的護士可不是輕鬆的工作,得用相當大的體力與精神力賺錢。

還記得前兩年朋友終於買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小窩,在台北終於有了一個家,也期待出現一個可以照顧自己的人,可惜看來這個小窩接下來將空空蕩蕩,因為主人不會回來了。

二十五歲不到,還未見證過人生四季變化的美景。認識到結束,幾年光陰,一個朋友從學生到出社會,到死亡,如此短暫的匆匆結束一生。

每個離別,都會讓我們學到,有些東西會因為死亡而毀滅,有些東西不會。如果我們在活著的時候就能把握那些不會死亡的東西,像是希望、勇氣、堅定,種種使靈魂美麗,使一個人的存在價值超越肉體存在於世間,短短數十載的光陰,我們就能活得跟庸庸碌碌的人不一樣,活出理想的自己。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6940748

 回應文章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失智老人,他們的靈魂在哪兒?
2012/10/30 05:36

人總有一死。為不為難為處理送死的人,有責任希望如何死,怎麼葬交代清楚。當然寫了,未必能如意,也就不必執著。至於靈魂說,相信則存在。

屢有和失智老人接觸的機會,不知道,他們的靈魂在哪兒?


(udn)

老頑童上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該做
2012/10/15 19:59

好多年前出席同學的喪禮,回來思索了幾天開始寫一份[我的最後願望],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審視修修改改,可能必須到無法再審視才罷手.

這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一種負責的態度.

高浩容(linengreen) 於 2012-10-15 21:44 回覆:
生命比想像中脆弱,以致於藝術家用精神去謳歌,而常人得用理性計畫每一天,好讓生命在能夠掌握的範圍裡頭盡量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