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真寺主教座堂
2016/08/12 12:31:27瀏覽1260|回應1|推薦21

清真寺代表的是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場所,主教座堂代表的則是天主教徒的彌撒地點。現今世界上,伊斯蘭教徒和基督徒之間經常扮演著水火不容、交相攻擊的角色。這兩個宗教的聚會場所想必一定是兩個不相干的所在囉!
       真是這樣嗎?
       就像頭戴阿拉伯頭巾、有著阿拉伯姓名的醫者銅像可以堂而皇之的屹立在街頭供人瞻仰一樣,在哥多華,同一個屋簷之下竟也曾經包容了兩個不同宗教的禮拜場所呢!
       原以為這教堂大約就和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相似。進入參觀之後才發現這座主教座堂和聖索菲亞大教堂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安排與情境。

 

從花街Calleja de las Flores出來,巷口對面就是清真寺主教座堂的圍牆和塔樓。哥多華大清真寺(the Great Mosque of Córdoba)在天主教的名稱叫作「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the Assumption」,現在是天主教哥多華教區的主教座堂。
       目前主教座堂座落的地點最初在西哥德人時代就是一座小教堂。西元711年摩爾人佔有西班牙後,教堂被分為兩個部分,一半是天主教堂。另一半則成了清真寺。到了西元784年,Emir' Abd al-Rahman I為了在當時是首都的哥多華建一座超越巴格達、耶路撒冷、大馬士革,比美麥加的清真寺,於是把天主教堂那一半買了下來,並且將基地清空,在原有的基地上建了一座佔地近25千平方公尺、僅次於麥加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
       1236年,西班牙復興的收復失土運動之後,哥多華回歸西班牙人所有,於是將原來的大清真寺轉換成為天主教大教堂,工程持續了兩百年,16世紀時完工。所幸當時負責的建築師保留了大部分清真寺美麗的原貌,讓我們得以看到如此壯觀的「大清真寺主教座堂(The Mosque–Cathedral of Córdoba)」。從西元2000年代開始,西班牙穆斯林就一再遊說希望能讓他們進入教堂祈禱,但遭到西班牙教會及梵蒂岡反對。未來如何,尚待考驗。
       被圍牆圍繞的清真寺大教堂是一個由北到南長620呎,由東到西寬440呎的四方形建築。大清真寺興建時四周就以四條街道環繞,目的是為了避免以後有其他建築與之連結在一起,破壞了它的完整。
       圍牆內,靠北邊是一個庭園,庭園裡除了有供穆斯林祈禱淨身的水池,還種了許多橘子樹,所以庭園就被叫作橘子庭園(Orange Courtyard)。橘子庭園南邊就是清真寺大教堂的建築本體了。整座清真寺大教堂建築最初有21個出入口,目前僅餘5個。

贖罪門(Puerta del Pardon, Door of Forgiveness)

我們從東邊的Puerta de Santa Catalina門進入,右側沿著圍牆轉過去就是從老遠就能看到的塔樓。這座塔樓在清真寺時代是叫拜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之後樓就改成了教堂的鐘樓。在鐘樓附近有一座具有穆德哈式風格的門叫作贖罪門(Puerta del PerdonDoor of Forgiveness)。贖罪門是西元1377年天主教統治時所建,據說凡通過此門的信徒,其罪將被寬恕。

在庭園中等候取票,不時看到人潮中荷槍的警察在庭園中巡邏。近年來,IS到處製造恐怖事件,和以往多半針對歐美國家發動恐攻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不再以攻擊基督教世界為已足,攻擊目標漫延到同屬穆斯林的世界。土耳其藍色清真寺、敘利亞、埃及、巴格達等等都曾經受到恐攻威脅。即使是到穆斯林國家旅遊,加強警戒的情況也都是隨處可見。唉!這個世界是怎麼了?

土耳其伊斯坦堡,由清真寺變成大教堂、再變為清真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除了一些壁畫遺跡之外,整座教堂甚是空曠、廣大。哥多華由天主教堂改成清真寺,又再成為主教座堂的清真寺大教堂則顯得華麗許多。整座教堂內部用了大量的象牙、碧玉、斑岩、金、銀、銅等材料,以及馬賽克拼畫裝飾,再加上整座教堂裡滿布850多根以大理石、碧玉、花崗岩支撐起400多個馬蹄形拱的石柱,讓人一進入就想驚呼一聲「哇!」。

整座清真寺大教堂區分為五個區塊,除了一進圍牆右側的Orange Courtyard之外,從Palm Door進入清真寺教堂之後,又有四個區塊,這四個區塊以四位阿拉伯國王命名。分別是Abd Al-Rahman IAbd Al-Rahman IIAl-HakamAl-Mansur
   
Abd Al-Rahman I是出生在大馬士革附近的Palmyra、後來統治大部分伊比利半島的摩爾人國王。這座清真寺就是從他開始建造,後來經過Abd Al-Rahman IIAl-HakamAl-Mansur擴建而成。
       Abd Al-Rahman I在原來the old Visigothic Saint Vincent Basilica教堂的位置興建了清真寺。後來繼任的Abd al-Rahman II將之擴大。912年繼位的Abd al-Rahman III沒有擴建,但增建了庭園及叫拜樓(也就是目前的鐘樓)961年繼任的Al-Hakam II再次擴建,並建設了市區的街燈和下水道。到了Al Mansur時代,雖從與基督徒的戰役中帶回許多俘虜,但摩爾人在伊比利半島的時代也就接近尾聲了。

1236年,西班牙復興運動,Ferdinand III收復了大部分伊比利半島,將原來的清真寺轉換為天主教堂。1523年,開始將清真寺中央部分改建為主教座堂。教堂和唱詩班座席建成之後,就成了目前混合了穆斯林和天主教的建築型態。據說清真寺原來近1600根拱門與樑柱(Arches and Pillars),也因為改建而成了目前的850多根。這些石柱多半取自當年西哥德和羅馬人遺留下來的建築,因此每根石柱的形狀、式樣略有差異。石柱上撐起來紅白相間的拱,原來是以石塊和紅磚混合建構而成,後來增建的部分則有些偷工減料的以紅色圖料繪製而成。這或許也可以見證國力的強弱吧!

清真寺裡的壁龕(Mihrab),其金碧輝煌的鑲金藝術可說是摩爾藝術的精華,也是當年穆斯林的禱告處。

1371年,清真寺內有了第一座小禮拜堂Capilla de Villaviciosa,小禮拜堂仍保留了多重葉瓣式的拱形門柱。1523年,清真寺內Abd al-Rahman II擴建區的一部分被拆除,改建成主教座堂(Cathedral)。主教座堂結合了1617世紀的法蘭德斯、文藝復興和早期巴洛可時期的建築風格,有一個義大利式的拱頂、還有唱詩班坐席。改建完成的建築物就成了結合穆斯林和基督教雙重風格的哥多華清真寺主教座堂。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美國番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12 18:10
哇~好美的建築,從來沒有看過~謝謝分享!!周末快樂~


Love and hugs from Washington DC!.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6-08-13 10:07 回覆:

很高興您喜歡。

一進入這座清真寺主教座堂,就跟您的反應一樣:「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