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野干說法(十八) 「慈」是菩薩的心量
2015/08/21 11:01:06瀏覽564|回應0|推薦3

野干說:另外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也可以調伏內心。

帝釋天主問:怎樣修習慈心?

野干說:看見別人遭受災厄,應生慈心,救護協助使眾生脫困,並妥善安置之。

 

慈,是無條件的關懷眾生。例如救濟天災,對一切人皆心行平等布施,不分別好人、壞人。八八水災時某位到第一線當義工的居士分享:

我帶著一對兒女從北部老遠跑去幫助他們,部分災戶卻很不近人情欸!是把我們當免費雇傭嗎?大聲吆喝、還責備不乾淨。其實有的小事他們可以自己處理,可以自己清潔,卻處處依賴義工,自己旁邊納涼還一直對我們發脾氣!嚷著嚷著指揮我們做這做那個的,還不滿意!是呀,我可以體諒災戶的感受,但是他們的態度可不可以好一點?

我問她:都這樣嗎?

她說:當然,也有的人家非常客氣,頻頻說謝,自己也會分勞;他們感動的神情溢於言表,讓我們覺得好窩心。

之後,她又補充:居然有人將愛心便當倒入垃圾桶,只因她吃膩了便當,想吃餐廳的飯菜。唉!很想同情她,卻覺得自己太濫情。

上述種種乃人間百態,不道善亦不道惡,可是我們能否「知善知惡」呢!〈此惡,指不當的言行、瞋念。〉

──   付出的一方是慈心的表現,然而接受的一方也可以用慈心來回報,雖不必是實質的物力,卻是溫暖對方,鼓勵人心持續向善的磁力。比如接納別人的付出時,若也願意關懷安慰:辛苦您了!謝謝。─以感恩、讚嘆、給予別人肯定。這樣的心意就是慈──  不僅能消除逆境的瞋念,轉化受災受難的負面情緒,亦能學習感恩,增長自己福慧。

──   慈心向內深化,可破除瞋念。須知,慈心的功用是以“利益、取悅”有情為目的。彼此不愉快,慈心之德就破功了。

然而有怨念,有愛、有憎,有忿忿不平,及喜怒哀樂等情緒,都是眾生心的專利。透過一次次的學習和體諒,任何順逆境都是修行機會,把握機會修學慈心,是精進菩薩行者的功課。

布施慈心的影響力大於物資的施予,因為財施有限,而慈心則無遠弗屆。

〈梵於2015.8.20

附原經文

複有四事。調伏諸根。何謂為四。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喜心。四者舍心。是為四事。名無量心。」

天帝問曰:云何行慈?

野幹答曰:「見苦厄人,當起慈心;為作救護,皆令得所。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o606&aid=2836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