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由連震東與光復的時代,談「重要台灣史研究」之一
2014/11/07 19:39:42瀏覽962|回應1|推薦19

由連震東與光復的時代,談「重要的台灣史研究」之一

 

 

上次由於對友人之一句承諾,不得不寫了一篇關於台北市長連、柯兩位先人的一些「史識」;罵了連「數典忘祖」,也罵了柯「無知」;貼出之後,簡直毫無反應,真是傻傻地浪費時間;

 

今天是連、柯兩人正式展開電視辯論的日子,我還是不想浪費時間,只想趕快把自己的大作寫完,可以早日出版,了卻自己這「敝帚自珍」的台灣史心願;

 

怎料到一大早竟然有網友分別傳來那因企圖顛覆香港而大出鋒頭的「蘋果日報」與泛綠自詡為「關鍵」的「關鍵新聞網」與「財訊雜誌」上攻擊連震東的文章;似乎故意要嘲笑我似的──三者雖然標題不同,其實「蘋果」與「關鍵」的內容,都是來自「財訊雙周刊」的文章;

「蘋果」標題是「連家等三大家族主導,台北精華區國土淪為私有揭密」,

「關鍵」上的標題是「百年土地謄本揭露:權貴家族變魔術,土地公有變私有」,「財訊」的標題是「百年土地謄本,見證國土變私有  連震東居要職期間  仁濟院身分變變變」

 

我原本不想再管這種與自身不相干的事了,然而,想到這其中又深深涉及我們台灣史裡久被淹沒的重大史實,藉此若能讓大家理解,豈非是一個重要的發表機會,我怎能放棄?所以,我就再寫一篇吧‧‧‧‧談我所知道的,與此土地所有權變化相關的重要史實。

 

首先,感謝「財訊」姚記者的努力,雖該報導有重要誤失,但顯然努力之功,不可沒;

其次,感謝各媒體重視這報導,廣予傳播,與個別網友的轉貼該報導,讓我有機會申述我們台灣史中關於「光復」的一個重要問題。

那就是關於「光復」的問題,在台灣史上的重要性,通常學者多是籠統論述,絕少重視在1945年八月十五日到十一月五日之八十天左右期間,國府尚未接收之際,我們島上還在日人掌控下,社會經濟的變化。

 

而關於這次姚記者的這篇報導,正是必須認知「光復時期」上述問題後,才能夠深入理解的。下面,我們將根據史實,一起來解讀該報導的真實內涵。

 

在未解讀之前,先簡介其概要,那是所謂的「台北市林森北路十一號的土地謄本,不僅說明百年來的變更過程,更讓外界窺見,在台灣光復後,這塊土地如何從國有地淪為「私立財團法人」口袋的過程。」在「財訊雜誌」上,此文分為三部分,如下:

 

「溯源! 加油站土地 業主原為國庫」‧‧‧‧

「追蹤! 仁濟院在日治時期為公法人」‧‧‧

「神奇? 仁濟院改名變私有不尋常」‧‧‧

 

可惜,由於我的研究讓我覺得其內容都不重要,所以,不詳細引述其內容。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點閱─

http://www.wealth.com.tw/index2.aspx?f=501&id=4896&p=3

 

但是我在這裡,

首先,要指出,姚記者的錯誤是,其「溯源」的深遠性不夠,沒有提及日據時期以前的所有人為誰?是板橋林家花園主人。

 

其次,要指出,該文請出台大學者林萬億來「追蹤」,但是,他說的話,誰不知道呢,這需要請大教授來解說嗎?研究者可能會更希望知道日據下,怎麼會一度轉為私人呢,並且還似乎是與社會救濟無關的日本財閥,林教授並未幫我們解答?

 

其三,關於「神奇」,仁濟院改為私有,確實似乎不尋常,但是,如果姚記者研究本問題時,溯源更深、更遠些,可能就不難想到某些變為私有的線索──雖然,要完全解答可能有一點困難──如果,讀完筆者的研究與解說,應該就不會感到「神奇」了吧。

 

關於我的解答,

就來自上述我提及的兩個光復初期的重要問題,以及前面提及的板橋林家;關於板橋林家就是在「財訊雜誌」上另一篇「三大家族主導仁濟院內幕」中,所提及的三大家族裡的「林明成家族」的先人;

 

下面請考察當年那極重要,但是卻長期被學界有意掩埋甚至抹煞的史實:那是學者所曾指出的:

在國民政府軍隊抵達之前,許多日本人所擁有的土地及工廠便以極低廉的價格賣給台灣人,根據一條新法律,凡是在1945815日之前所訂立的日台人契約承認有效。……有許多台灣資本家便與日本人勾結偽造契約,契約的簽訂日期填成815日之前,……據估計,當時有高達三百億的日人不動產,經由這方式而移轉出去,而當時台灣省所沒收的敵產也不過一百二十億而已。……[1]

 

其實不止於此的,是日人又把所有戰時的國策會社〈戰時,所有較具規模的行業,都被組成國策會社〉進行徹底朋分的清算,使得接收的國府所獲得的都是固定資產,無法變現;那是我台企業家所曾指出的:

經過兩年的逃難生活,現款已全部花光,再無資本可以復業……,正在焦急之際,突然接到好消息,獲得一筆相當可觀的意外之財;恰可作東山再起的資金。……蒙會社發給  一、退職慰勞金446元,二、臨時賞與金385元,三、解散津貼布疋一批,經賣出後得款數千元。[2]

 

這就造成了光復期間,沒有足夠開辦經費的省行政長官公署的極大負擔,也是後來二二八的最大經濟因素;這種經濟情況,又受到二二八事件的衝擊,社會經濟不可能好轉;在這種情況下,更遇到內戰的巨大消耗,往後社會經濟長期難以脫離險境。

在這樣的情況下,「光復」後,官方所屬的各種機關,應付員工開支都很困難,就所知,欠薪之事在各地頻傳;

 

這應該就是姚記者那所謂的「民國34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國民政府成立台北州接管委員會,當時主任委員連震東接管台北州,隔年連出任首屆台北縣長兼建設局局長,並派衛生課長張暮年接管台北仁濟院,到了民國351月組織「財團法人仁濟院理事會」推薦張暮年為院長。根據林森北路11號的土地登記簿顯示,民國35731日「財團法人台北仁濟院」向地政單位遞件申請「名稱變更」,」的真實背景。

 

也就是說,

當時政府沒有錢,又不能不想辦法經營下去──這是新政府應該好好經營的政績,無法接續經營,很丟臉啊;不得已而要由誰來接手,比較恰當,還是板橋林家最好,最有實力;但是,林家當時不見得還能獨力支持,顏家應該是這樣被選中的吧?當時島上的情況,人們能夠想像有今天的寸土寸金的一天嗎?

 

姚記者所說,

直到民國3914日,台灣省政府社會處才核准更名為「財團法人私立台北仁濟救濟院

看看,1950年的這時候,正是韓戰以前,美國揚言可能放棄國府,我們島嶼最危險的時期,這或許也是國府覺得很難撐下去,只好準備認輸,放手了吧──那時候,我們島上的土地,真的絕不搶手啊。

 

最後,除了該新聞報導之外,另有所謂的──

「《財訊》本期還從仁濟院國有變私有的疑點中指出,變更期間恰是連震東擔任要職期間,疑與連震東有高度關聯。」「根據《財訊》調查,仁濟院從公立轉變成私有的過程中,連戰的父親連震東可能扮演了關鍵角色。」

 

該刊一再強調連震東在整個由「公有」轉「私有」的問題發展脈絡上的重要性,筆者倒是認為合理;因為當年國府的高官中,連震東因有連橫的台灣關係,所以,比較能夠與當年台灣大族溝通,是可以想見的,此事在當年似乎並非壞事,不知連震東有無留下文字,不過,那似乎。

 

以上是個人繼續根據自身長年研究台灣史的認知,提出的看法。

 

面對上述的新聞報導資料,網友們是否可以感受到「史實」在研究問題時的重要性?──這是我長年深入研究台灣史的理由。

我實在高度遺憾我們今天的台灣史教科書,太多錯誤、疏漏與虛假了,我認為那將是我們社會發展上最大的障礙啊。



[1] 「戰後初期台灣各階級之經濟活動」,王宏仁著,台灣風物,第471期,頁23

[2]引自「吳修齊自傳」,吳修齊著,遠景出版社,頁144~145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18788593

 回應文章

快樂水兵甲狗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1/07 21:06

前一篇落落長, 閱讀吃力, 好意提醒公文原則「簡淺明確」.

記得昨晚幾乎看完, 但年紀大健忘, 已經無法依據記憶列出重點.

本篇看來較為精簡, 回應完畢再閱讀. Honestly yours, 您誠實的朋友水兵甲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