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一本書:兒子
2011/09/28 16:11:54瀏覽443|回應1|推薦11
「年僅二十一歲的兒子里翁,因為急性腦膜炎驟然離世了。死後第十一天,爸爸抱著兒子的棉被送洗。他邊走邊把頭埋進棉被裏,棉被其實臭死了,但爸爸聞到了兒子的味道。他繼續聞著這氣味,短短的路程故意繞了又繞,極力拖延,因為棉被洗了,兒子的味道就永遠的消失了…」

吸引我的是作者帶著蒼涼的眼神,是一種經歷了大痛特有的,認命了的面龐。這位父親將喪子之痛用文字寫成小說,用他兒子的角度來看父親如何的面對和處理這段碎心的過程,這也是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因為是旁觀述說的方式,將作者的大痛化為淡淡的悲傷,讀者可以隔一段距離去體會這位父親的內心世界。它不會讓你嚎啕大哭,但是會讓你不時的噙著淚水,積在眼框裏,模糊了眼前的字跡,然後,你會起身,抱一抱身邊的親人…

「爸爸總是為我臨終前最後那些日子感到後悔…」「我再過四個小時之後就要離開人世了,爸爸卻還在超級市場買東西。」

只要經歷過人世間的無常,你就能體會故事中,在作者兒子過世後,他面對的那些瑣瑣碎碎的生活細節為什麼突然變得異常巨大。因為殘酷不安,所以它的每一處細節最後都會是用來療傷。可預知的生離死別已經夠讓人痛苦的,又何況是一個突發的悲劇?人們可能會否認,憤怒,自責,可能永遠也走不出這樣的悔恨,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面對是沒有肯定的答案。唯一肯定的是作者不斷回顧每一條生活中有關兒子的線索,試圖從中獲得救贖。他讓我們跟著他一起面對死亡,他在每章節前摘錄智者的話語,可以看得出他的療傷是一段漫長的思考,是由許多人陪伴著。喪子七年後,這位父親終於可以此書來為這場至痛昇華到對人生的體悟。

「爸爸有時會停止思考。那個時候,他就會突然想起我們在總統大飯店前面美好的擁抱。…遺憾終究是無法改變的。」

世間有多少我們無法弄明白的事情?天災人禍疾病意外隨時都有可能讓人們失去寶貴的性命。捧讀這樣沉重的書何償不是一種警醒?人生課題是被允許,也是必要的,必需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也唯有如此,失去的才能轉換成收穫,遺忘的才能獲得提醒,作者的淚水才能帶給讀者另種領悟:「我們真的可以和死亡共存。」
因為死亡無所不在,生活,快樂,幸福,陽光和笑聲,這些也就沒有一樣是理所當然的。

就用他在最後一章節中引用了賽弗琳.歐弗瑞的話最為結語吧。
「空白需要被溫柔和愛填滿,只要凝視充實的當下就好。在太陽所有的光芒下尋找我,在天氣的各種狀態下尋找我,在所有小溪的歡樂聲中尋找我,在所有海灘退潮後留下的海藻貝殼和海鷗中尋找我。」
( 心情隨筆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ainetung1967&aid=5682617

 回應文章

29967
分析的很好呢!
2011/09/29 09:18
推薦大家來看這篇 分析的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