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怎麼選書跟挑書 建構你的閱讀光譜
2021/03/19 15:01:58瀏覽306|回應0|推薦1

喜歡閱讀、廣泛大量閱讀的人多半會被問:「你怎麼選書、買書?」好書太多而時間太少,加上開門七件事,能好好閱讀的時間真的不多。這時候,選擇一本書就顯得很重要。

很多人會貼出年度閱讀履歷、清單,譬如一年閱讀了一百本書,甚至是為此寫十多篇閱讀心得。不管是精讀、細讀或者依循雪球速讀法等等,我都是深感敬佩。自認為不是書評者與商管人士,比較像是囫圇吞棗的讀書愛好者。所以面對市場上海量的書籍,取捨就更為重要。

選書不能亂槍打鳥,若是長期停留在博客來新書、預購書訊上也太耗時。因為這分體悟,我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選書光譜,也提供給大家參考。據說用手繪、親自寫下來更能加深記憶,所以就試著手繪下來權作拋磚引玉。

每回進書店或看網站購書時,看到一本有興趣的書,我會立馬去思索這本書在光譜的位置。在選擇特定書籍如商管、職場、自我成長的書籍,我個人相當功利。如果某些議題或人文史哲、小說是你個人喜歡的,自然沒有功利上的考量,照單全收不是問題。選書的功利性必須以自身為出發點:閱讀時間成本、從這本書延伸的其他學問、價格問題...等等。

請參閱圖片,縱線是以『可取性』為導向,橫線是則是『可讀性』為基準。

可取性:你可以從中學習到多少東西,那些知識是可以為你所用,泛用到日常生活。

可讀性:容不容易閱讀、內容的技術細節是否太多、跨過知識瓶頸的成本高低等等。當然,這跟翻譯也有相當大的關係。

右上方,羅伯.薩波斯基的《行為》、史考特裴吉的《多模型思維》,這兩本相當厚實、內容豐富,閱讀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同時也需要作功課才不會只是眼睛看過,卻沒讀進腦子裡 (常常只是眼睛看過)。二書的定位是在光譜之外,這時候可以聆聽、閱讀他人的書評去取得大概,再考慮要不要買。我自己則是因喜好而買了薩波斯基《行為》。

中間上方《致富心態》與《超級思維》,這兩本的可取性是相當高的,閱讀起來也不費勁。作者藉由故事與例子去闡述觀點,如果讀者願意花心思針對內容作調查研究會更有收穫。中間偏左的《跨能致勝》援引了許多案例說明觀念與理念,我個人是很喜歡這樣有故事、有案例的書。

最左邊的是迪士尼總裁羅伯特‧艾格《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與JD凡斯《絕望者之歌》,這兩本書通俗易讀。一本讓我們感受一位管理者的胸襟與思維方式,另一本則讓我們體悟到現實社會的階級與文化差異。於我而言,這兩本都是很值得去讀的。特別是《絕望者之歌》與《窮人的經濟學》(右中)會有相互映照的閱讀體驗。

有甚麼書是通俗又好讀、同時是又是可取性極高的呢?當然有,很多千篇一律,使用歸納法的商管書都有這樣的傾向,書中內容案例、故事很少,通常是直指一個觀點去發揮。就像是工具書一樣。這裡就不舉例了XD(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不耐讀的商管雞湯』)

每個人都能藉由手邊的書籍去建立閱讀體驗光譜,先把這些書作成『點』,慢慢地放入可讀性與可取性的兩象限上,慢慢構成屬於自己的光譜。進而也發現自己常常讀甚麼書,但重要的不是常讀甚麼,而是你缺乏了甚麼。

備註:比例上跟落點有些可能比較怪一點,但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就好。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5775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