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盧亮輝的"春"
2008/05/06 01:26:52瀏覽626|回應2|推薦0

         說到春夏秋冬的描寫, 有接觸音樂的人大概都會首推韋瓦第的四季; 但國樂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聲音, 至少對我而言, 我覺得盧亮輝寫的四季比起韋瓦第的, 不論在氣勢和韻味上, 都略勝一籌!

         接觸國樂以來, 第一首震撼住我的國樂曲, 就是盧亮輝的"".

         當時是去觀摩台北市西區比賽, 春是南門國中的自選曲. 一開始我很訝異 ---- 這是國樂曲嗎? 第一段在同一個主旋律, 以不同的調性迂迴反轉, 我只聽了 3, 4 分鐘, 便被她的曲勢給迷住了----> 旋律聽起來是中國音樂, 但作曲方式完全是西洋手法! 多棒的中西組合啊! 又是多高明的國樂交響化!? 進入第二段後, 我就忍不住的要讚美南門國中了, 功力真的好強! 相較於我們高中因為人數太少, 那一年無法參加比賽, 頓時好慚愧!

         回家後, 我努力的找了這一捲錄音帶, 終於在香港中樂團於 Philip 公司出的專輯 "穆桂英掛帥"裡找到! 瘋狂的聽了幾十遍, 更被裡面的另外一首, , 給震懾的如癡如醉.......! ("" 以後再來介紹)

 

        樂曲以胡琴顫音開始, 靜悄悄的清晨, 萬物慢慢甦醒; 隨著梆笛和低音的加入, 讓氣氛逐漸升高. 接著揚琴和古箏的搭配, 如同一道清流, 敲醒了清晨 (這一段以前還被"泰山仙草蜜" 拿來當廣告襯底音樂); 於是, 一股春的氣息, 在笙的獨奏下, 輕輕的進入! 主旋律如下, 二二拍

і –  6 5 3 5 6 і і 6 5 65 3 5 - - і –  6 5 3 5 6 і

і 6 5 65 3 5 - - 5 – 3 2 2 3 5 6 5 3 2 32 1 - -

2 - ₇ ₆ ₅ - - ₆ ︱ 2 32 ₇ ₆ ₅ - - -

        主旋律在笙, 笛子及胡琴的交替演奏下, 宛如春天的氣息輕輕飄來, 悄悄地纏綿迴繞在四周; 樂曲從 F 調, 轉B調, 簡短的過門之後, 再轉到 D 調, 隨著樂曲進展, 越來越多樂器加入, 本來只是一絲絲春天的氣息, 逐漸匯聚成一股暖洋洋的春意; 最後轉入 G 調, 當嗩吶一出場把樂團氣勢整個帶到最高點時, 才讓人恍然大悟, 原來春天已來到了!

       這時如夢初醒, 才正睜開眼睛, 吹管的鳥鳴模擬加上胡琴的推波助瀾, 一下子就像打開一扇窗戶似的, 看到一大片草原, 進入了活潑暢快的第二段: 春遊.

       第二段是功力的考驗, 快板的在 C 調和 A 調之間互轉, 大小調互轉又不能換樂器的情況下, 對笛子而言, 是半音的考驗; 對胡琴而言, 16 分音符的演奏及跳把, 都是進階的挑戰; 在這一段裡, 也加入了一些西洋敲擊樂器, 木琴, 彈簧盒和三角鐵, 更不用說定音鼓了.

056 53 21 61 5 56  36  5056  53  21  61 21  23  5

056 53 21 61 5 56 36 56 112 62 112 62 112 36 52 5

       第二段洋溢在一片歡樂氣氛裡, 最後 2 小節, 在一串三連音的漸慢中, 樂曲回到 F 調進入中板的第三段, 第一主旋律再現. 所不同的是, 改變了一小段的音符, 竟讓氣氛變的有點哀怨, 在胡琴與梆笛的對唱下, 似乎不捨春天就要離去. 然而曲風一轉, 以4小節的爬升旋律, 竟轉成了一種期待味道, 似乎寄望來年春天的再度降臨. 最後在古箏和定音鼓努力的翻滾下, 樂團全出, 熱鬧歡喜的結束.

 

       盧亮輝的春, 我聽過的版本裡, 大概要算十幾年前北市國的版本最好聽(那幾年我覺得北市國很強, 酒歌也是他們那時候演奏的最好); 香港中樂團的版本最早, 但音響效果比較差一點, 而且有一句南胡和笙的對唱有問題 (在後來所有的樂團演出版本中, 都糾正了這個最原始的音符錯誤); 近年來大概就是高市國的版本最整齊, 一鼓腦兒把盧亮輝的四季都錄製了, 錄音效果也很好; 可惜, 我覺得他們在樂曲中做了一些更動, 破壞了整首曲子的流暢性.

       我記得曾經在帶學弟妹音樂欣賞時, 對於第三段那種 "展望未來"的感覺, 就有學妹質疑說她都沒有感覺到"期待"的味道! 我覺得音樂的體會是因人而異, 每個人會因為個人經驗和心情變化, 而對同一首樂曲做出不同的詮釋法. 以我的習慣, 我會把音樂"畫面化", 從而加深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所以有一次帶學弟妹欣賞"蘭花花敘事曲"時, 在最後一段揚琴和大阮的伴奏下, 我形容說 "好像在荒煙漫草間, 看到蘭花花的墓碑若隱若現般的悽涼", 就有學弟說 "哪裡有墓碑的感覺?" 我當時還真是愣了一下, 說不出為什麼我會有"荒草中的墓碑" 這樣的畫面. 我覺得可能跟袁枚的祭妹文中提到 "朔風野大, 阿兄歸矣, 猶屢屢回頭望汝也" 有關吧! 不過, 沒有想到的人, 或是對樂曲的感受不是這樣的人, 可能就無法理解為什麼在樂曲中會出現"墓碑"這種恐怖的東西吧!

       就像白居易的"大弦漕漕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絲雨, 漕漕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沒聽過琵琶輪音和滾音的人, 只怕敲破了他的頭也想像不出為什麼琵琶聲會跟雨和珠子有關. 我在學了琵琶之後, 再複習這篇琵琶行, 更佩服白居易, 許多地方他形容的很貼切, 不但把聲音給擬人化, 還把情境融入日常生活中!

      然而, 音樂畢竟是很主觀的, 喜歡與否, 存乎一心, 我覺得很棒的曲子, 可能有人不以為然; 再者, 每個人聽到的版本不一樣, 有時候, 一首好曲子真的會被一個糟糕的樂團給蹂躪掉 (我可沒說出來是陽明國樂團喔) 而誤導了聽的人! 僅以這首盧亮輝的"春"做開場, 講述我個人的音樂觀點.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文文@guest
Re: 盧亮輝的"春"
2009/04/08 23:55

我姐也會拉胡耶.............

你應該是老師級的了

[版主回覆04/09/2009 11:18:11]沒有啦, 我只算是有興趣的業餘者, 帶學生是因為他們是我的學弟妹

端紅蝶@guest
Re: 盧亮輝的"春"
2008/05/10 16:27
春真的很好聽,看市國演奏的DVD更過癮,快版時有一個拉弦組演员全神投入,身體跟著旋律大幅擺動,那畫面真的很有趣。
還有我覺得我們的南胡老師--市國的首席王銘裕所演奏的梁祝高胡協奏曲是最好的,音準很準,感情很適當,音色很美,當然高胡轉南胡時轉調可能會造成奇怪的感覺,不過習慣後就好了。
黃安源跟他兒子的合奏根本沒辦法跟他比。
[版主回覆05/11/2008 00:37:56]

呵呵, 我也覺得黃安源改編的雙胡版梁祝, 有畫蛇添足之嫌, 曲子變的好吵, 雖然理論上 "粱祝" 應該是兩種樂器搭配, 效果會更好; 但改編的太恐怖, 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你說的市國那一位, 是不是頭有點兒禿的一個老杯杯? 呵呵, 有些曲子演奏起來, 真的會忍不住的搖頭晃腦, 像我在拉酒歌或漁歌時, 都會晃它一晃呢, 哈! 以前李尼鐘拉陜北三韻時, 也會搖頭晃腦的, 很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