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嬰兒型血管瘤—目前的最新觀念與治療策略
2015/07/22 11:34:32瀏覽10452|回應0|推薦0

嬰兒型血管瘤

(Infantile Hemangioma)

目前的最新觀念與治療策略

 

(2015溫哥華世界皮膚科大會筆記 -3-)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俞佑

 

 

什麼是嬰兒型血管瘤

  • 嬰兒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屬於血管性胎記的一種,又稱為「草莓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或「草莓痣(Strawberry nevus)」,通常是微凸的深紅色腫塊,若長在比較深的位置,則看起來會偏紫藍色。通常在出生的時候並不存在(但也有例外),但在出生數日、數周內出現,於數月內快速增大。
  • 嬰兒型血管瘤的生長有很明顯的特徵,包括「快速生長期」及「慢速消退期」。出生後的前6個月通常是嬰兒型血管瘤生長最快速的時期,612個月時則會開始穩定,之後慢慢進入消退期,通常七成可以在67歲之間幾乎完全消退。不過,有時可能留下一點點殘餘的痕跡,如皮膚萎縮、微血管增生、纖維組織、色素脫失等。

 

嬰兒型血管瘤要如何診斷

  • 多數情形下,皮膚科醫師依據小朋友的病史和血管瘤病灶外觀即可診斷。
  • 假如跟其他種類的血管瘤在外觀下難以區分,有時需要做皮膚切片來做病理化驗,可以運用免疫螢光染色的技術,若GLUT 1染色為陽性,則比較像是嬰兒型血管瘤。
  • 假如血管瘤範圍較大、看起來影響到較深層的組織,通常會安排沒有放射線疑慮的超音波,或者核磁共振(MRI)的檢查。電腦斷層(CT)由於有放射線照射劑量的疑慮,因此較不宜。

 

有多少寶寶會得到嬰兒型血管瘤呢

  • 目前國際上的統計嬰兒型血管瘤的發生比例約5%
  • 在小女嬰身上比小男嬰常見
  • 在白種人、出生體重較低的寶寶、早產兒、媽媽懷孕過程中曾發生前置胎盤或子癇前症(preeclampsia)的情形下較常見

 

我的寶寶為什麼會得到血管瘤呢

  • 目前嬰兒型血管瘤生成的原因仍然不是很清楚
  • 不過,因為統計上在出生體重較低的寶寶、早產兒、前置胎盤或子癇前症的情形下較常見,所以有研究認為與懷孕及生產時遇到的缺氧(hypoxia)壓力有關聯,仍待進一步研究。

 

嬰兒型血管瘤有哪些種類

  • 目前根據分布的位置及型態可粗分為四大類
    • 局部型(Focal IH)
    • 多發性(Multiple IH)
    • 粟粒狀(Miliary IH)
    • 分節型(Segmental IH): 沿著胚胎發育細胞遷徙的路徑分布,通常是整片、整條狀的分布。是唯一可能合併其他先天缺陷的嬰兒型血管瘤亞型。

 

我的寶寶得到了嬰兒型血管瘤,什麼情形下該就醫治療呢

  • 爸爸媽媽應該早期帶寶寶來給皮膚科醫師評估,盡量不要超過出生後第三到第五周。此後,之後每幾周就應該定期回診,以便醫師持續追蹤觀察。
  • 大多數小型、局部、非長在臉部五官、不影響呼吸道、沒有潰瘍流血的嬰兒型血管瘤是可以選擇觀察而不用特別介入治療的。
  • 假如有了症狀,就得立刻治療以下幾種情形務必要及早治療
    • 分節型(segmental)的,因為可能合併其他先天缺陷。
    • 局部型(focal),但長在臉上的。因為長在眼周有可能影響視力發展,長在口鼻腔或呼吸道周邊可能影響呼吸,且太晚治療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皮膚外觀缺陷。
    • 有潰瘍且流血的情形。

 

嬰兒型血管瘤的外用治療選項有那些呢

  • 對於較表淺的病灶,可以外用β-腎上腺素接受器阻斷劑(β-blockers),如timolol等。
  • 避免使用太強的外用類固醇和imiquimod免疫藥物製劑。
  • 避免局部注射類固醇或注射bleomycin化療藥物。

 

嬰兒型血管瘤的手術雷射治療選項有那些呢

  • 處於「快速生長期」時,手術是非不得已的手段,通常僅用於潰瘍流血、或嚴重壓迫到呼吸道等症狀嚴重,且用其他療法治療無效時才會採用手術。手術通常保留到「慢速消退期」後,若有殘存的疤痕組織,才以手術的方式加以矯正整形。
  • 局部破壞的療法,如液態氮冷凍治療或銣雅鉻雷射(Nd-YAG)雖然可破壞血管瘤,但較容易產生永久疤痕,故須非常小心謹慎。
  • 染料雷射(Pulsed Dye Laser)在「快速生長期」施打雖然可以讓病灶縮小,但經過研究長期追蹤後發現,其結果最終與沒有接受雷射的寶寶比較並沒有差別,且反而容易留下疤痕。因此,目前染料雷射仍建議保留在「慢速消退期」後,若有殘存的微血管增生,才使用染料雷射來改善美觀。

 

嬰兒型血管瘤的口服注射治療選項有那些呢

  • 目前第一線藥物是口服β-腎上腺素接受器阻斷劑(β-blockers),以Propanolol為首。
    • 初次治療的前幾天,應該收治住院監測,較為安全無虞。
    • 因為偶爾有心律變慢或心律不整的副作用,應使用心電圖監測。
    • 住院過程中需持續觀察心跳、呼吸及監測血糖變化。
    • 指導新手爸爸媽媽關於低血糖、呼吸道哮喘等可能遭遇到的副作用該如何觀察及處置。
    • 起始劑量通常為每天每公斤2-3毫克(mg),每日分兩次投藥,持續六個月,期間無須降低劑量。
    • 每個月定期回診追蹤。
    • 有少數情形下可能於停藥後復發,需與爸爸媽媽完善溝通。
    • 觀察寶寶長期的神經發育情形。
  • Rapamycin這種免疫製劑正在臨床試驗中,或許是未來的希望。
  • 類固醇是過去的第一線藥物,但副作用大。目前僅有在嚴重、有性命危險的狀況下,才考慮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治療。

 

結語

嬰兒型血管瘤是個需要耐心、細心、愛心呵護的疾病,爸爸媽媽必須與您的兒童皮膚科醫師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定期回診追蹤,觀察疾病目前處於快速生長期還是慢速消退期,因應不同時期而隨時調整,擬定不同的治療方針。快速生長期往往是最煎熬的時刻,假如有影響重要器官發育之虞,應該及時採取行動。當消退期慢慢告一段落,兒童皮膚科醫師也會與您商討針對殘餘的疤痕或微血管擴張該如何治療,避免影響到孩子進入學齡後,在學校因外觀缺陷引起的自信心或社交問題。

 

(圖片取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版權屬作者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inArt&aid=2636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