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董卓] 涼州三明的年代(10)
2018/02/10 15:58:55瀏覽3279|回應0|推薦3

三輔戰紀之一:皇甫嵩

    自段熲勦平羌亂後,涼州地區平靜了二十年,但這並不表示涼州的百姓有好日子過,涼州邊區,官員多半不願派駐此處,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就是涼州政壇盡是一些拐瓜劣棗,搞得基層公務員與百姓苦不堪言。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涼州硬漢」蓋勳的官場生涯中看出一些端倪。「涼州硬漢」是我自己幫蓋勳取的外號,沒什麼理由,就覺得他的名字與經歷都很「硬」。他出身敦煌的名門世家,年輕時在漢陽郡當事務官(長史),東漢涼州刺史的辦公室就在漢陽郡隴縣,因此蓋勳「很幸運」地有機會與歷任涼州刺史共事。

    他遇到的第一個涼州刺史是梁鵠,當時武威太守犯法,刺史從事蘇正和調查後認定有罪,但這個武威太守有靠山,刺史梁鵠不敢動他,想說乾脆把蘇正和做掉,殺人滅跡,貫徹「有問題時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哲學。他打聽到蓋勳與蘇正和有仇隙,便唆弄蓋勳公報私仇,被蓋勳嚴詞拒絕;事後蘇正和得知此事,向蓋勳道謝,蓋勳冷冷地說:「公事公辦,關你屁事」,還是一樣討厭蘇正和。

    不久之後,蓋勳換了一個更差的老闆,涼州刺史左昌,他在戰時貪污軍費數千萬,蓋勳勸長官別那麼貪,左昌大怒,命蓋勳率軍屯駐阿陽,想趁他戰敗時治他的罪,但蓋勳「數有戰功」,反倒左昌被亂軍圍困,得靠蓋勳帶兵解圍。

    左昌之後因貪污被中央逮捕,換了個扶風人宋梟為刺史,宋梟覺得你們涼州多亂事,就是因為書讀得不夠,於是決定多抄寫《孝經》命百姓研讀。蓋勳聽了差點沒跌到地上,他規勸長官,緊急時刻應先設想緊急措施,想這些有的沒有,「既足結怨一州,又當取笑朝廷」,但宋梟不聽,向朝廷上奏他的好想法,結果朝廷以「坐以虛慢」罪名將他罷官逮捕。

    簡單來說,畏懼權勢的、貪贓枉法的、腦袋不正常的,各式的爛長官都給蓋勳遇到了,他是硬漢,命硬骨子硬活了下來,其他的基層公務員與士官兵就未必有那麼好的運氣。

    於是動亂發生。184年十一月,黃巾之亂接近尾聲之際,涼州北地郡的先零羌、金城郡枹罕縣的河關群盜,以及散居於金城、張掖郡的湟中義從胡共同造反,帶頭的是義從胡的北宮伯玉與李文侯。

    這是場結合羌亂、民變、兵變的混合式叛亂。「湟中義從胡」是古早西域大月氏與羌人混血的種族,他們很早歸降漢帝國,但文化與語言則完全羌化,他們散居涼州,常備兵九千餘人,長期跟隨漢軍作戰,段熲平羌時這支傭兵貢獻良多,北宮伯玉與李文侯可能是傭兵中的軍官。

    至於「河關群盜」便不知何許人也,可能就是一般被逼反的百姓,他們其中一人名叫宋建,在這次叛亂中,他在枹罕建立起「河首平漢王」的政權,延續三十餘年,後來才被夏侯淵消滅。

    有職業軍人帶頭,這場涼州亂事來勢洶洶,護羌校尉泠徵首先被殺,估計一整支護羌校尉營的軍隊都加入叛軍的行列;叛軍隨後向金城太守陳懿詐降,強逼涼州名士邊章與韓遂二人出城,叛軍將邊、韓二人扣住,然後將陳太守帶到護羌營殺掉,再將二人釋放。低能的涼州政府立刻將邊、韓二人列為亂黨懸賞,二人無奈,只好加入叛軍,造反到底。

    (這根本是《水滸》情節,想像上,韓遂會說:「兄弟,你這可是害慘我啦!」北宮伯玉說:「哥哥恕罪,事到如今,哥哥就反了吧!」)

    這段邊章、韓遂被逼反的記載出自《獻帝春秋》,不過在這段記錄中,涼州叛軍的領袖不是北宮伯玉與李文侯,而是王國與宋建,與《後漢書》、《三國志》的記錄出入。我想這場涼州叛亂組成複雜,應不是一時一地一人主導的行動,就像《水滸》中梁山泊外還有二龍山、桃花山之類的,因此到底逼邊章、韓遂入夥的是北宮伯玉、李文侯或是王國、宋建,可能當時也沒人搞清楚。

    話說回邊章、韓遂,這兩人都是著名西州的「涼州大人」,長期在地方政府工作,對涼州事務比那些流水的政務官熟稔。這其中韓遂尤其出色,他的父親和曹操同年舉孝廉,曾在洛陽混跡;有回韓遂進京公幹,何進聞其名聲,特別邀他一敘,韓遂建議立即殺除宦官,但何進沒有答應,韓遂於是返回涼州。

    我們不大確定這場「何韓會談」發生在什麼時候,不過何進上位後便以蒐集神奇寶貝的心態在蒐羅天下名士,對韓遂拋媚眼也是正常,若韓遂最後留在何進府中,將會成為袁紹、曹操、劉表等人的同事,歷史或許會朝另一個方向發展。(11)

( 創作武俠奇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11025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