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董卓] 涼州三明的年代(8)
2018/01/27 13:47:08瀏覽2315|回應0|推薦4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168年,董卓跟隨張奐對羌作戰有功,他將朝廷的賞賜「悉分與吏兵」,大概可以推測,從這時候起,董卓便有了一小群追隨者,他們都是苦命的涼州人,盜馬、殺戮、在沙場上舔血度日,他們被董卓的魅力所吸引,相信他是個有能力、有義氣的領袖,跟著他勢將飛黃騰達。

確實,在往後的十五年間,董卓官運順暢,他可能在宮中當了一陣子的郎中,然後派北方的并州雁門郡廣武縣當縣令,接著是西方的蜀郡北部都尉,然後是西域戊己校尉,這三個位置都在邊區,後兩個位置還是專業武職,可見董卓這些年工作還是以對外族作戰為主。他在西域戊己校尉任上出了差錯,被免職,但隨後被起用為并州刺史(當年提拔他的段熲也當過),之後又被提拔到二千石之位的河東太守。

在這段期間裡,匈奴與羌已被平定,主要的威脅變成北方的鮮卑以及在益州山區的板循蠻。史書上並沒有記載董卓什麼了不起的戰功,但相對來說,同一時期帝國的西、北邊疆也不再出現如「涼州三明」那般耀眼的將領,相反地,177年,靈帝熹平六年,護烏丸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護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三路討伐鮮卑,結果大敗,「死者十七八」,夏育等三人全被免為庶人。

夏育與田晏是段熲帶出來的將領,臧旻先前在東南會稽也有平叛的實績(還帶了孫堅出道),三人全被免官,不免造成帝國軍事統帥的真空。董卓大概就是不犯大錯,靠著大小數百戰累積的經驗值,慢慢成為帝國邊防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因事免職,隨後又被提拔到州刺史、郡太守的高位,顯然是有他的一套。

附帶一提,雖然有些論述會把董卓與宦官掛在一起,不過單從既有史料中看不出這層關係,頂多袁宏的《後漢紀》提到,董卓在河東太守任內,曾送禮給弘農在野的老長官張奐,張奐「惡卓為人,絕而不受」,大概可推測董卓名聲不大好(但這條記載時間順序上有點問題,暫不贅論)

總言之,董卓在步入半百時,坐享河東太守二千石大位,這可能是一介西涼武人所能拿到最好的待遇,河東並不是什麼偏鄙戰區,而是司隸下的一郡,郡治安邑與洛陽直線距離一百二十公里,稱得上繁華之地,若能在河東太守上安安穩穩地退休,董卓一生仕途也算完美了。

不過亂世即將到來,什麼退休計畫都只是空中樓閣而已。

西元184年、漢靈帝光和七年,黃巾之亂爆發。

容我用拙著《橫走波瀾劉備傳》的幾個段落來描述黃巾之亂:

「鉅鹿人張角以符水治病等道術為號召,十餘年間吸引信徒達數十萬,他有組織地將各地信徒分為三十六方,每方置渠帥一名負責指揮,同時由高級使徒馬元義進入洛陽,負責組織首都的信眾,馬元義甚至滲透進皇宮,取得皇帝身旁宦官的合作。張角於是定下革命行動計畫,所有信眾以黃巾為幟,行動時間為光和六年三月初六,行動代號:『甲子』。

    「這大概是中國史上規模最廣、計畫最詳細、組織最嚴密的革命行動,若是按計畫實行,馬元義應可在第一時間率兵闖入禁宮,宰殺那個只會要錢的狗皇帝,切斷漢帝國的中樞神經,其餘各地黃巾軍將同時起事,攻佔城市要塞,阻截官軍的聯絡,只要幾天的時間,漢帝國就會陷入癱瘓,就算之後還能醒過來,天下也已經易主姓張了。

    「不過這嚴密的計畫卻敗在一個叫唐周的『抓扒仔』身上,他在行動日之前一個月,向洛陽中央告密,漢政府馬上下令逮捕馬元義,車裂處死,同時搜捕洛陽皇宮內外的太平道信徒,處死千餘人,並下令通緝張角。張角只得倉促下令起事,一時之間,數十萬黃巾黨徒在全國各地揭竿起義,襲擊公署,攻殺官員,十三州中有八州陷入亂事,京師震動。死愛錢的漢靈帝這下也知道事態嚴重,他一面下令調動軍隊捍衛洛陽,同時派出朝廷中幾位最能打仗的將領:盧植、朱儁、皇甫嵩,負責圍勦冀州與潁川一帶的黃巾。」

    盧植、朱儁、皇甫嵩是效忠帝國的最後一批名將,三人有著各自不同的背景與履歷,未來也將與董卓有著深淺不一的互動。(9)

( 創作武俠奇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1100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