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顧老榮民的舊文章..一個老榮民給國民黨馬主席的兩點建議
2021/12/07 14:33:29瀏覽28|回應0|推薦0
一個老榮民給國民黨馬主席的兩點建議
2009/12/21 09:38:35

   這是一篇老榮民的舊文章,而今在馬主席重作馮婦又回鍋當了黨主席,拿出來重讀一遍,竟然發覺對馬主席而言,還是有效的,所以舊文一字不易再登一遍。

 

   我是一個老榮民,也是一個黨齡超過五十年的老黨員,今天到中央黨部來參加聚會,想到本黨即將從這一幢大樓撤離,內心十分感慨。有很多的老同志不認同馬主席的決定,認為這裡是國民黨的精神堡壘,是萬萬不能放棄的。這一點老榮民是持相反的意見的,老榮民認為國民黨早在民國八十九年的總統大選失敗後就該撤離這裡,九十三年再度失敗後更該撤離的,延到今天才要撤離其實是為時己晚了些。不過老榮民也不贊成馬主席變賣的方式,老榮民認為建物與土地應分開處理,土地可以出售,建築物宜以爆破方法拆除,並將其灰飛煙滅的過程製成光碟,致贈所有曾在大樓內工作過的各級黨工們,讓他們永心頭。如此方能顯現國民黨破釜沉舟東山再起的決心,也顯示馬主席的改革的決心。

  作為一個黨齡超過五十年的老黨員,眼見國民黨走到今天的境地,覺得國民黨實是夠悲慘的了,不過內心也非常的不解和訝異,甚至是有些憤怒。國民黨在遭遇重大的失敗挫折後,相關的黨工們竟然沒有人挺身而出,來承擔失敗的責任,第一次失敗後只是將黨主席逐出門了事,其他的黨工們卻繼續在臺上操弄國民黨,第二次失敗後也未能見到有黨工負責下臺,直到換了黨主席才有小部份的黨工離職而去,還要逼得新任的黨主席變賣黨來支付「退休金」,真是古今中外的怪事。值到此時國民黨似乎仍未能針對兩次的失敗作過深入確實的檢討,黨工們還認為第一次失敗是因為連宋分裂的關係,第二次失敗則是陳水扁的兩夥子彈事出意外,兩次都是非戰之罪。果真如此嗎?老榮民認為是不正確的,是一種推諉塞責的說法。老榮民認為國民黨必須就兩次的失敗作深入確實的檢討,惟有確實的檢討才能找出失敗的原因,找出失敗的原因後,才能定出改革路線,進行真正的改革。惟有進行真正的改革,國民黨才會有新的希望、新的未來。

  國民黨自去年七月換了黨主席到今天己半年過去了,尚看不到有什麼重大的改革,當然也談不到什麼重大的成就,地方性的縣市長選舉,國民黨雖然獲得了過半的勝利,但是誠如馬主席所言民進黨並不是輸給國民黨而是輸給民進黨自己,所以國民黨其實也沒有什麼勝利可言的。事實上要論輸贏的話,過去一年國民黨在與民進黨的對抗上,從國家認同到台灣的正名制憲、共同政策,乃至於軍購政策各方面,國民黨可說是在節節敗退的。或許國民黨認為雖然在國內問題的處理上乏善可陳,但是在兩岸關係上是獲得了重大的成就,促使中共終於承認了九二共識。或許可視作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不過平均起來依老榮看國民黨仍是輸了一些的。因此老榮民在民國九十五年開始之際。要向國民黨馬主席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點..國民黨必須就兩次總統大選的失敗,作深入確實的檢討。老榮民在民國九十三年四月十五日曾上書連宋兩位主席,對大選的失敗作檢討和國親兩黨的展望作建議。而今覺得再拿出來提供給國民黨馬主席,相信仍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的,詳如附件。

  第二點..馬主席自接任黨主席後到今天半年多的時間,基於個人的感受及情緒,在未經深思熟慮及幕僚作業的情況,提出個人的看法,以致在言論及作為上都己犯了不少的錯誤。譬如:「國民黨與台灣連結」、「加強本土化論述」的問題,

國民黨與台灣連結,加強本土化論述兩項,基本上是國民黨已經進行了三四十年的老問題,就實質而言並不是國民黨本土化的問題,根本是本地人士的奪權鬥爭而已,幾十年來的領導人不從實質核心去解決問題,只是在本土化的煙霧中作些爾虞我詐的人事鬥爭,馬主席接任黨主席原本是終結國民黨本土化問題的好時機,然而非常不幸的是馬主席對於自身身分立場的認知發生錯誤,一個在台灣生長成人的台灣人,只因為血統的關係自認為是湖南人,以外省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誤蹈進入了「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的陷阱而不自知。

  馬主席在學生時代想必讀過一篇文章,美國總統甘迺迪總統的就職演說,不妨回憶一下甘迺迪說的..「我們今天不敢忘記我們是那一次革命的後裔,讓我們從此時此地向我們的朋友和敵人作同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新增修改刪除|  
文章管理......  設為頭條  標示為:公告  標示為:重要  標示為:精選  清除標示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rahamYin&aid=3608160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rahamYin&aid=17076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