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陸在慶祝建黨百年紀念,完成脫貧與建立小康社會之後,開始提出「共同富裕」為下一個時期的建設目標,並針對過去在國家政策保護傘下,享有壟斷、獨佔性質而致富的私人企業,進行整治,或要求國有化,或要求捐獻因此所獲得暴利的財富,以實現二次分配、三次分配,達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的。

其實大陸如此做法,完全符合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也與國父所主張「三民主義」的原理與精神如出一轍,值得我們做深入的探討。

因為自從18世紀工業革命帶來了資本主義的興起,形成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日益嚴重。為了解決勞資對立的矛盾,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乃運應而生,都是為了解決社會富起來之後,財富分配的問題。國父當年在革命之時,即已預見將來如何能同時解決中國社會從創造財富到共同享有富裕的問題。國父在民生主義中認為應該以「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的做法,將全國具有壟斷性與獨佔性的企業國有化,避免落入私人經由不正當政商關係坐擁特權而形成鉅富有損人民利益的情形發生。國父又認為對買賣炒作土地致富的不合理現象,也應用「漲價歸公」的做法,予以遏止與避免。

在國父的思想中,「民生主義」的內涵真諦就是在乎「均富」,與大陸用的「共同富裕」意義完全相同。而過去兩年大陸用的「國進民退」,就是民生主義裡的「發達國家資本(國進),節制私人資本(民退)」,無論內涵與做法都是一致的。只是大陸似乎也犯了與台灣民進黨相同的毛病,就是「凡是台灣用過的、說過的名詞,大陸都不用、不說」,兩岸彼此的傾軋、內耗,僅從名詞使用的獨有性上,可見互別苗頭的勁頭,令人感嘆。

其實,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在幾年前就曾明白說過,大陸的公路、鐵路(包含高鐵在內)、港口、航運等基礎建設,都是依據中山先生當年擬定的實業計畫為藍圖,已經超標完成,足以告慰中山先生的在天之靈。大陸建設的「三民主義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台灣能不汗顏乎?

從大陸最近政策的走向,使筆者想起在1979年初,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因受與美國斷交的影響,特別成立了六個工作組,致力黨政軍體制革新。其中負責「經濟組」的財經首長李國鼎先生提出了要將「三商銀民營化」,以增進經營績效的建議,然而這個意見蔣經國主席堅決反對,認為這麼做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擴大社會貧富的差距。一直等到他過世後,國民黨的繼任人,完全沒有遵照經國先生的遺訓,開始大量賤賣國有資產與黨產,嚴重偏離了「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的三民主義道路。如今台灣社會貧富差距日形懸殊,經國先生的遠見與憂慮不幸而言中,國民黨的墮落與沉淪乃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可悲亦復可恨!

我們深盼大陸能堅持走這條注重社會財富分配平均的正確大道,在大陸實現人民「均富」的理想。同時在厚植國力與建立民族自信的前提下,勇敢喊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讓早已背離三民主義道路的台灣當局與人民無地自容,自慚形穢,難以抗拒,有效排除兩岸意識形態的差異與 障礙,我們不禁期待。(作者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前校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