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束後,更可以平心靜氣的討論張亞中版「和平備忘錄」。

已有論者指出,張版「和平備忘錄」內容,包括互相承諾不使用武力,與其他國家建立「官方關係」,這已經是北京不可能接受的條款,相信張教授也心知肚明。

問題來了,為什麼明知北京不會簽署「和平備忘錄」,張亞中還要以此為主軸?筆者猜測,這就牽涉到兩岸如何「維持現狀」。

民進黨是「抱」,抱美國的大腿,相信美國會幫台灣撐腰,這能有效於一時。

過去的國民黨是「拖」,一時找不到解決的方法,那就拖著,以內政為主。

張亞中則是「談」,拿一個北京答應不了的「和平備忘錄」去談,談不成,那是北京不要統一,不是台灣。

平心而論,張亞中的主張,是不是對台灣最有利?如果北京答應「和平備忘錄」,那台灣立馬就可以加入國際組織、與其他國家發展官方關係;若北京對台動武,國際社會還可以「毀約」為由,名正言順加入戰局。

如果北京不答應,那就繼續談,談個五年、十年、二十年又有什麼關係? 但是在談的過程中,兩岸的敵意自然而然就降低了,中美要在氣候變遷等議題合作,也不會被台灣卡住。

對於是否進黨部服務,張亞中說「與朱的兩岸理念不同,那又何必?」筆者認為朱、江兩人並非理念不同,而是出發的角度不同。朱想的是如何讓國民黨獲得信任,重返執政;張想的是執政之後如何解決兩岸問題。

國民黨目前的體質是「虛不受補」,一時吃不下「和平備忘錄」這道藥方,但這不影響張亞中讓台灣人民看到,一個有效處理兩岸問題的可能性。「維持現狀」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如同逆水行舟,槳要划得恰到好處,才能停在原點。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