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後,台北也迅速在6天後提出申請;兩岸的貿易競爭,不可思議地重演了當年加入世貿組織(WTO)的狀況。

CPTPP被視為「高品質」的貿易協定,曾被北京視為美國重返亞太、拉攏日澳等圍堵中國的安排,且加入門檻高,和大陸經濟體質多所扞格,故北京積極參與另一個由東協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避免經貿易在亞太遭到孤立。加入這些組織都需要既有成員共識同意,而CPTPP沒有中國,加上台灣經濟體質相對開放,故CPTPP被各界視為台灣突破北京經貿封鎖的最佳、甚至是唯一途徑。

RCEP已於去年11月完成諮商簽署,中國如願加入,預期在明年初生效執行,因此,沒人想到北京居然一反常態、超前台灣對CPTPP提出申請─即便習近平主席曾表示「將積極考慮參加」,但台灣老神在在、無人認真看待,不想半年多就「惡夢成真」。在輿論嚴厲抨擊、客觀上也輸不起這場「貿易戰」之下,蔡政府不到1周立即提出申請。

表面上看,參與區域整合屬於經濟事務,要看經濟條件是否符合自由化要求,以及市場開放的談判進程,來決定能否參加及其先後次序。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政治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中港台三方是在大國安排下,1991年同時加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嚴格意義的整合組織),也在大國安排下幾乎同時加入WTO,且名稱都非我所願。因此,本次CPTPP的兩岸之爭將會如何發展,其實不易預測。

若就事論事,台灣加入可能面對的問題,主要是如何處理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農產品和傳統製造品開放等問題,雖然多少有些困難,但基本都可解決,因南韓或日本都有經驗可供參考;反而是對岸關稅普遍較高、國營企業存在壟斷和政府補貼,市場開放的代價更大,因此台灣的困難度應不會高於對岸。特別是蔡總統已沒有連任壓力,更容易展現魄力。然而,對岸決策體制是中央集權,也有意以加入高品質整合機制、引進「外力」來加速調整體質,因此開放的魄力可能更大,讓進程超越台灣。

更讓人擔心的是,若北京執意封鎖台灣經貿,若私下對她「一帶一路」計畫涵蓋的越南、馬來西亞略施小惠,要求她們在諮商中誇大要求並堅持底線、拖住台灣進程的話,除非台灣願意大幅讓步,否則諮商進程可能延宕,甚至讓北京先馳得點,反過來有機會直接杯葛台灣。若台灣預料到、且有意避免這種可能,可請日本出面斡旋,乾脆仿效世貿入會模式,安排兩岸再次幾乎同時加入,以避免諮商進程不一、某方先加入之下,兩岸必須彼此諮商開放的尷尬和風險,那是可能產生另一個「綠版太陽花」的。

兩岸經貿真是「剪不斷、理還亂」,但若能達到互利雙贏,也許是關係惡化下的一樁幸事。

(作者為華梵大學人文教育學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