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長,微軟小子的教育》讀書筆記(1)
2018/11/10 02:36:34瀏覽448|回應0|推薦20

無意中花兩美金買到一本中文舊書《成長,微軟小子的教育》,作者凌志軍釆訪了三十位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人的研究員,包括大名鼎鼎的李開復,張亞勤,還有作者的哥哥凌小寧,以及很多大眾不那麼熟悉的人,他們任何一個人的履歷拿出來,沒有一個人不是在電腦軟件行業杰出的世界級研究人員,全部是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這本書收集探索了所謂“微軟小子”的成長歷程,試圖分析歸納總結他們優秀的原因,研究他們的人生歷程是什麼共性,其經歷有什麼可以被借鑒學習或被復制的。

讀這本書,觸動我的是,他們中除個別人天資過人,大多數資質普通,出身普通甚至貧窮,沒有參加各種補習班,並非“贏在起跑線上”,是什麼讓他們從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出色的研究人員,開創改變世界的新技術呢?我懷著極大的興趣研讀這本書,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我希望可以學習其中的經驗,幫助自己的孩子成長,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作者凌志軍整理了千頭萬緒的線索,抽絲剝繭,總結了以下幾條。

1 他們的成長與優越的家庭背景沒有任何相關的關系。事實上,三十個研究對象中,28人出生在平常之家。隻有兩人擁有大戶人家背景。(這兩戶都是來自台灣)。
2 沒有一個固定的與他們成功之路聯系起來的家庭教育模式。有些家庭嚴格,有些寬鬆,但無論是嚴格或寬鬆,家庭仍顯示出強烈的正面影響。父母對子女影響力的大小,並不取決於父母的職業與受教育水平,而是取決於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是否融洽。
3 全都有一個充分發展獨立意志的過程。
4 考試分數第一名與日后的成就之間沒有必然聯系。30人中的大多數在學生時代處於第三至第十名的位置,他們中流行不必在意名次的說法。
5 他們擁有廣泛的興趣,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
6 他們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必須做好的,哪些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哪些適合自己做的。
7 擁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高情商。
8 開竅時期,幾乎都發生在大學二年級至三年級。開竅后,他們增加對自己的壓力與期望。
9 在關鍵的時候遇到優秀的老師,教給他們如何做人,學習,告訴他們朝哪個方向走。

書中提出一個概念,E學生。他們是自主型學生,擁有自主,自由,堅韌,快樂,有個性,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學習而不是完成學習,不以分衡量優劣。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獨立的意志,強烈的興趣,有一個執著追求的目標。因為高EQ, Enjoy learning and Excellence, 被稱為E級學生。

~~~~~~浪子回頭的故事~~~~~~

三十位微軟小子的人生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精彩。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吳楓“浪子回頭”的故事。

吳楓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中的佼佼者,“微軟四少”之一,看他文質彬彬的樣子和一系到世界級的研究成果,誰會想到他1984年初中畢業成績是數學32分,英語28分。他有六年時間沒正經上課,跟一群少不經事的小伙伴混大街。父親長年在外工作,母親也管不住他。

初中畢業時,父親回來,看了他慘不忍睹的成績單,嘆口氣,問他“你今后什麼打算?你自己選擇。如果不想讀書,就去接媽媽的班,到供銷社去做個售貨員。如果還想讀書,就復讀一年,再考高中。”

父親出乎意料地沒有揍吳楓,而是讓孩子自己選擇,不由讓吳楓生起一種責任感,第一次像個大人思考自己的未來。他慎重考慮后,決定復讀,因為他覺得玩夠了,不想將來在這個小鎮上混一輩子。

回頭的浪子在復讀的那一年成了拼命三郎,生活中隻有讀書,吃飯和睡覺。回顧過去,他承認他自己也不知從何而來的力量,那麼執著那麼堅韌地走下去。最終他成為考上重點高中的三人之一。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日后他考入大學,一路披荊斬棘讀到博士。

作為一個家有頑童的媽媽,我看吳楓的經歷,尤其是他不讀書在街上鬼混無所事事的時候,不由心糾成了麻花。吳楓的爸爸不知是本性豁達淡定還是有什麼水晶球知道這孩子會浪子回頭,走一步險棋,讓孩子自己選擇。不過,據吳楓回顧,他說如果父親當時嚴刑逼迫他復讀,也許出於逆反心理,他會頑抗到底,破罐破摔了。

反觀自己和周圍的朋友,家庭條件不錯,我們為孩子事無巨細,躹躬盡粹,遇河架橋逢山開路,真是操碎了心,上好學校,課后班運動,音樂,美術混搭,外加數學,英文寫作補習。我們塞給孩子我們認為最好最棒的東西,但我們幾乎從不讓孩子自己做決擇。因為我們認為我們就是道理,道路,不經由我們,孩子豈會有幸福人生?估計我的孩子如果象吳楓拿回那樣的成績單,我們一定崩潰了,拼死拼活刀架在脖子上也要逼孩子重讀。感恩我的孩子沒有讓我遭遇這樣的難題,同時感恩看到吳楓的故事,知道要允許孩子失敗,也要讓孩子學會面對他自己的困境,做出人生選擇。

(我會繼續總結歸納書中其他人的故事。)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f7a0494&aid=11964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