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 minutes Mile (中)
2017/09/17 11:41:05瀏覽562|回應0|推薦12
如正大綜藝的一句經典台詞,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這個體育白痴看了網絡信息和一本書The Perfect Mile之后,才知道,4minute 完成一英裡有如此多的迷思和歷史。


1954年前,4分鐘完成一英裡的目標猶如田徑界的珠穆朗瑪峰,猶如獨自航海環游世界,被視為不可能完成之壯舉。數年來,世界各國田徑頂級好手無數次向之沖擊,最好成績是1940年瑞典人Arne Anderson和Gunder Hagg 創造的4:01.4,這屈屈一秒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就象一道高高筑起的城牆,將眾人攔在牆外。


因此,體育界得出一個結論,4分鐘內跑一英裡超出人體極限,如果真得有人能做到,等待沖刺終點的是死神。圍繞它的死亡氣息更增添了4分鐘一英裡的目標蠱惑誘人的光芒。1954年5月6號,英國劍橋大學的醫學生Roger Bannister成為打破迷思第一人,他創造了3:59.4的記錄,沖破終點時,精疲力盡,面無血色,但他沒有死。播音員報出他的成績為三分鐘...全場歡聲雷動,以至於沒有人聽到后面的數字。觀眾隻知道他們見証了歷史奇跡,4分鐘的迷思被打破,Roger Bannister的名字被刻在田徑史上,他被稱為英國的英雄。


Roger Bannister 192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郊區的小城Harrow,童年時熱愛讀書和運動,他尤其擅長跑步,在學校的各項田徑賽上屢屢奪冠。17歲時,考入牛津大學Exeter學院成為一名醫科預備生,同時加入學校的運動員俱樂部。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學霸兼運動達人。


Bannister身高一米八八,四肢修長,與當時學校的頭號中長跑冠軍Jack Lovelock短小精悍,肌肉強健的形象相去甚遠。Bannister在跑道上奔跑時,他優美的體態,矯健的跨步顯示他的田徑天賦。在前三圈的比賽中,Bannister往往處於落后領跑者幾步之遙,隻有在最后一圈,離終點二百米左右,他突然加力,虎虎生風,如炮彈一般全力沖刺。


短跑比拼肌肉爆發力,但一英裡是體能和耐力的結合與平衡。中長跑運動員不可能一直處於沖刺狀態,否則最終筋皮力竭,但何時節制速度,保存體力,何時沖刺是每個運動員參加各大比賽經驗的總結和對自身身體充分了解后制定的策略。有的運動員,如繼Bannister后第二個打破4分鐘迷思的澳大利亞運動員John Landy,則習慣於領跑,不能忍受落人之后。Bannister最后兩百米的小宇宙爆發般地沖刺,成為他的標簽。如他自己描述“that moment crazy desire to overtake the whole field".


Bannister無疑是一個目標明確,頭腦清醒的運動員。他釆取的訓練方法是當時並不流行的“間歇式訓練”。他非專業運動員,醫學院的學習和實習佔用很多時間。因此他的訓練相較許多天天花大量時間訓練的運動員相比,實在非常的少。可是三年之內,他的一英裡成績從4:52降到4:09.9。1951年,他飛到美國費城參加比賽,擊敗兩名美國頂級選手,取得4:08.3的成績。他入選1952年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的奧運會,將參加1500米的比賽。賽前,英國媒體已大造聲勢,認定Bannister 將為國爭光,重振大英帝國的輝煌。


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由於壓力,由於賽制的改變,Bannister 隻獲得第四名。盡管他當時創造了1500m英國最好紀錄3:46.30,可是錯失獎牌,令英國人民大為失望。先前不吝贊美之詞的媒體,對他的批評鋪天蓋地,覺得Bannister釆用間歇式訓練非常愚蠢,沒有為奧運會拼盡全力。要知道,Bannister隻是業余運動員,他參加比賽純粹是對田徑的熱愛,沒有商業目的的驅使,沒有巨額獎金的補償。


Bannister奧運失利后,暗暗下定決心,他要雪恥,他要向四分鐘跑一英裡的目標沖擊,由此向世界証明他的能力。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f7a0494&aid=10859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