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智慧,與大家分享(23)
2010/02/22 09:00:40瀏覽469|回應0|推薦3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佛陀說:“須菩提!如果有菩薩,以充滿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那麽多的種種珍寶,用來行善布施;假設再有這樣一位菩薩,了知一切諸法無我,凈信於心,這位菩薩比前面那位菩薩所得的功德要殊勝得多。為什麽呢?須菩提!因為諸菩薩是不受福德的。”須菩提問佛陀:“世尊!什麽叫菩薩不受福德呢?”佛陀回答說:“須菩提!菩薩對於所作的福德完全不貪戀執著,就是不受福德。”〗
  “得成於忍”,此中的“忍”,和前面曾經提到的“無生法忍”中的“忍”是同樣的含義,即“凈信”、“確認”和“確知”之意,是指慧心安住於法不動,並非“忍辱”的意思。得成於忍,就是忍可於心,就像拿刀刃刻在心上一樣,把無我之理變成觀念了。而凈空邪師卻嚴重地曲解了佛意,他說:“辱都能忍了,還有什麽不能忍的?沒有事情不能忍。而且忍是修學成功必要的條件,《金剛經》上佛陀說,一切法得成於忍(經文都被改了!),在中國古人有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由此可知,世出世法成就的大小,完全看你忍耐的功夫。”
  “諸菩薩不受福德”,此中的“受”,在經文已經解釋了,就是從接受引申出來的貪著、執取、執著之意。其實,修行者不僅應該不受福德,而且應該離一切相,即於諸法而不受、不取,如此方能解脫生死。比如,“彼得樂受而不受著於樂,即不成為樂受之愛著者。”“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緣起諸法),觀察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於此五受陰不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槃。”“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世間頗有一法可取而無罪過者!思惟已,都不見一法可取而無罪過者。我若取色,即有罪過;若取受、想、行、識,則有罪過。作是知已,於諸世間則無所取,無所取者自覺涅槃。”(《阿含經》)“佛隨比丘意。善為說法。是比丘在草座上。一切諸法不受。得阿羅漢。”(《律藏》)在《阿含經》中還記載,有一位名叫阿支羅迦葉的居士命終後,佛陀說:“彼已見法,知法,次法,不受於法,已般涅槃,汝等當往供養其身。”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unzhe&aid=379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