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智慧,與大家分享(28)
2010/04/02 16:36:57瀏覽634|回應0|推薦1

後記
   對症下藥與以正法摧伏邪說——佛教中的法就是全部佛法——一粒沙中見世界——“功在師父”是“依人”邪說——動物轉人,比人轉人多嗎?——彌勒何時降世?——超度與回向——轉化者如何消除業障?

  到此為止,《金剛經》已經講完了。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在《金剛經》與“法輪功”所進行的深入對比之中,有大量的“法輪功”邪說,是在筆者前幾本書中根本沒有提到的,這是第一次被提出來,並詳細地予以了破析。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這些邪說的破除,必須要有非常清晰與系統的佛學做基礎,才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而這就需要在書中系統、詳細地介紹佛法。而由於種種原因,以前一直沒有很成熟的機緣,能夠像這次這樣以某一部佛經為基礎,非常系統地把佛法是什麼說清楚。因而,有很多三言兩語極難說清的“法輪功”邪說,我是不敢直接提及而予以規避的,免得不明白佛法的人產生種種譏嫌。
  另外,以前都是先提出“法輪功”的邪說,然後再以隻言片語的佛法來予以破除,往往會給“法輪功”練習者以“為批判而批判”、“牽強附會”等口實。有讀者看過本書後表示,此次首先是系統地講解佛法,再回過頭來看“法輪功”的種種邪說,不僅覺得李洪志所說極其可笑,也會因一目了然而覺得不值一駁,故而就有了與閱讀以前幾本書截然不同的感覺與效果。
  有人可能會認為,轉化“法輪功”練習者未必需要借助佛法。然而,這種想法根本就不切實際。在《華嚴經》中說:“于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所謂的良醫,必須應病與藥,也就是必須對症下藥。“法輪功”練習者滿腦子的“偽佛法”,若不以真正“佛法”予以剔除,除了不斷反彈的假轉化之外,想使之真正轉化就只能是癡心妄想了。筆者十年來的轉化實踐也不斷地證明著這一點。
  李洪志甚至到了張口就錯、句句皆非的地步,值此罷筆之際,順便再撈幾個邪說批一批。
  李洪志常常打著佛教或者經書的旗號,編造禍亂佛法的邪說。比如:“佛教中的法不是佛法中的全部,他只是佛法中的一小小部分。佛教徒他老是不敢承認這個現實,其實經書中都有論述。”(《法解》)請李洪志務必指出,到底哪部佛經有論述?又到底是如何論述的?要知道,所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是以了悟緣起法則而於四聖諦成就,並證得無上菩提的。比如,佛陀說:“諸比丘!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故,名為如來、應供、正等覺者。”(《阿含經》)若要得到究竟解脫也只有了悟緣起法則,“唯有一門”、“求第二門都不可得”、“眾生正盡苦、究竟苦邊者,一切皆悉從此道出。”(《阿含經》)
  李洪志還編造了一個“佛教故事”:“佛教中有許多佛教故事,可能有的人看了,說上天了,到了天國之後,發現上面的《金剛經》和下面的《金剛經》每一個字都不一樣,意義都不一樣。”(《轉法輪》)請李洪志務必出示這個所謂“佛教故事”的出處!無論天上還是人間,佛法到哪裡都一樣,都是同一個緣起法則,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無我的,並不是開了天目就會看到其他什麼“真相”。“道”無處不在,任何人都無需開天目,只需從自身的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中,就可以認識到佛法的真諦,從而證得至高無上的安樂涅槃。科學真理也是如此,比如說物理學,在研究宏觀與微觀一切萬事萬物的共同規律時,往往只需要研究一個粒子,通過對某一個粒子的加速、對撞等觀察,相對論與量子等效應都可以顯現出來,也就是宇宙萬事萬物的規律在一個粒子中就能完全體現出來,所以才說,“一粒沙中見世界”。
  佛陀一再叮囑要“依法不依人”,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可見,自我的純潔與究竟解脫,也只能靠自己細微的反省與觀察來完成,任何依靠外人或外力的想法與做法都是背道而馳的。李洪志所說的“那個宗教中誰能使你圓滿?這很是問題。”(《加拿大》)這種說法是根本不成立的,也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因為唯有自己才可以使自己圓滿。李洪志所謂的“功在師傅”更是騙人的邪說與纏縛眾生的枷鎖!佛陀明確說明:“若見諦人舍離此內。從外求尊、求福田者。終無是處。若凡夫人舍離此內。從外求尊、求福田者。必有是處。”(《阿含經》)
  李洪志還舉著佛教的招牌說:“佛教還有這樣一句話:說人轉人太少了,都是動物轉人比較多。”(《義解》)佛教什麼時候講過“動物轉人比較多”了?在《阿含經》中說:“若愚癡人從畜生出。還生為人。極大甚難。所以者何。彼畜生中不行仁義。不行禮法。不行妙善。彼畜生者更相食啖。強者食弱。大者食小。比丘。猶如此地。滿其中水。有一瞎龜。壽命無量百千之歲。彼水上有小輕木板。唯有一孔。為風所吹……彼瞎龜頭……或可得入。但久久甚難。”
  李洪志還打著釋迦佛的旗號自詡彌勒降世:“釋迦牟尼佛時代在他的弟子中有一個將成就彌勒,因此釋迦牟尼佛就講了彌勒佛將來末法時要下世的事。”(《美西》)“正好在這個時間我來傳法來了。”(《紐約》)“法輪功”練習者及其網站對此也一直在進行大肆宣傳。然而,佛經中一直在講,釋迦佛的教法滅盡之後極其久遠,也就是人間時間還要再過五億多年,人壽八萬歲時,彌勒才會降生人間,示現成佛,並非李洪志所說的“末法時”!比如,“人壽八萬歲之時,名為彌勒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之如來出現於世。”“尊者彌勒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我于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可得成佛。”(《阿含經》)
  李洪志還不懂裝懂地說:“過去佛教中講超度超度啊,現在人也不懂什麼超度了,這樣橫死的人才去超度,一般人這邊一死就已經去轉生了還去超度什麼。”(《休斯頓》)然而,佛教所講的超拔與度化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並非只是“橫死的人才去超度”,活人與早已正常死亡的人也都是可以得到超度升天的,只是活人需要等到去世時才會升天而已。比如,給孤獨長者曾經對佛陀說,“諸在我舍而命終者,皆得生天”,其原因就是,給孤獨長者不僅為家中所有的人都教三皈、授五戒,並且把供養佛及比丘僧的廣大功德,都回向給他們乃至更廣大的眾生。給孤獨長者是這樣說的:“我舍供養佛及比丘僧時,稱父母名,兄弟、妻子、宗親、知識、國王、大臣、諸天、龍神,若存、若亡,沙門、婆羅門,內外、眷屬,下至僕使,皆稱其名而為咒願。又從世尊聞稱名咒願因緣,皆得生天。”其中,若“存”指的是活人,若“亡”指的是已經過世的人。佛陀聽後讚歎說:“善哉!善哉!長者!汝以信心故能作是說。如來於彼有無上知見,審知汝舍有人命終,皆悉生天。”(《阿含經》)
  在佛教中,普度眾生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使眾生完全解脫生死輪回而入於不生不滅的究竟涅槃,這是根本的度化,稱為實度;而庇佑眾生使其脫離現實的痛苦、危難,也是度化眾生,稱為權(權巧方便)度。修行者通過把自己所修的種種功德,回向給眾生,就可以度脫眾生的種種苦難。比如,在《阿含經》中,記載了一個名叫鴦掘摩羅的人,他曾經殺人無數,後來由於釋迦佛的教化而證得阿羅漢道。一次,他在托缽化緣時,遇到一個難產的婦女向他求救,“見有女人臨月欲產。產難恐懼求見救護”“月滿產難心歸怙之”,他就把自己嚴格持守不殺生戒的功德回向給她,並且祝願她“當令大姊安隱在產”,馬上就解除了她的危難,“所言未竟女尋娩軀兒亦獲安。”其實,在佛經中說,持戒本身就是對無量眾生的大佈施,“離殺生、不與取、欲邪行、妄語、飲酒而施無畏、施無怨、施無害于無量之眾生。”“此乃第一之佈施,為大佈施”“生天之因。”(《阿含經》)
  前面我們提到過,瑜伽修行者認為,他們在喜馬拉雅山的山洞裡禪修沉思,會對整個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嚴格的科學實驗也證明,禪修者清淨、慈悲與安詳的心態,對整個世界所產生的是積極影響,社會上禪修者的人數,與犯罪率、事故率、死亡率、發病率等都具有明顯的正相關。與“法輪功”所發出的剷除邪惡的所謂“正念”不同,佛教有對包括冤家和魔眾在內一切眾生修慈心觀的禪法,其功德也是勝於一切財施的。比如,佛陀說:“譬如士夫,晨朝以三百釜食惠施眾生,日中、日暮,亦複如是。第二士夫,時節須臾,于一切眾生修習慈心,乃至如慫牛乳頃,比先士夫,惠施功德所不能及,百分、千分、巨億萬分、算數譬類不得為比。”(《阿含經》)由此可見,佛教經常舉行諸如浴佛、誦經、超度、放生、傳戒、講法等種種大型法會,並把法會中所得功德普皆回向給廣大的法界眾生,同時祈禱國泰民安、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等,也不能說是毫無意義的形式。
  雖然如此,眾生若要不墮地獄、乃至得到究竟解脫,根本還在於自己,比如,“有人是生命破壞者、不與取者、欲邪行者、妄語者、兩舌者、粗語者、綺語者、貪欲者、失心者、邪見者。”“雖為此人祈求下禮贊、合掌、周行,然而此人身壞命終之後,仍生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地獄。”(《阿含經》)
  那些追隨李洪志宣揚邪說、誹謗三寶、禍亂佛法的“法輪功”練習者也是如此,由所造無量眾罪而致現世報者比比皆是,除了眾多病死、撞車而死等現報以外,妻離子散者、家財耗盡者、陷於王難者更是數不勝數。然而,“法輪功”練習者惡業的成熟才剛剛開始,將來還要面對墮入無間地獄的惡報,而所有這些因緣果報靠任何外力都是無法真正解決的,沒有誰能救得了自己,唯有自己才能夠救自己。罪由心生,也由心懺,沒有懺不淨的罪業,但看發心如何。佛陀說:“人作極惡行,悔過轉微薄,日悔無懈息,罪根永已拔。”“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于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阿含經》)
  在此,奉勸“法輪功”練習者,千萬不要再追逐、宣揚魔說,及早回頭,趕緊懺悔。而懺悔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發猛利心,以實際行動來儘量挽回自己以前宣傳邪法的影響,讓更多練習過“法輪功”的人們認清真相,或可懺除罪業而免於墮落!最後,送給“法輪功”練習者一句《金剛經》中的話:“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unzhe&aid=39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