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間天上蓬萊閣 丹崖仙境海揚波-130
2011/03/13 07:08:33瀏覽1763|回應0|推薦17


山東煙台蓬萊閣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蓬萊閣門票圖檔

人間天上蓬萊閣(翻拍相片)

「丹崖仙境」坊丹崖山是紅褐色的山崖,岩石呈紅色紋理,丹崖仙境」自然指的是蓬萊閣

大雨中遊客群聚在蓬萊閣售票口,不知如何入內參觀

天后宮前是戲樓,廟宇式二層木質建築;一樓現在是海市蜃樓放映室

正殿供奉天后娘娘金身塑像,天后娘娘在南方別稱為媽祖

三清殿建于唐開元年間,供奉三位道教老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子

呂祖殿供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蓬萊自古是道教全真派聖地,全真派尊稱呂洞賓為「北五祖」之一

在雨中依路牌指示,終於找到了「蓬萊閣」。大風雨中冷冷清清,沒有其他遊人;保安同意我直接將車開進去,但要多收20元停車費,這種大雨天擺明是中飽私囊,但為了避免被風雨淋濕,沒辦法咬咬牙只得接受。沒想到進入景區後,到處都是掛著「牛」牌的特權車輛 ,不禁覺得大陸要進步的還有太多。「蓬萊閣」套票70元,包含戚繼光故居等很多景點,可我已經沒有時間前往,被浪費了。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相信在蔚藍大海上,有著神仙島嶼,那裏瓊樓玉宇,美樂飄飄。如今,仙山的傳說已經被科學證實為海市蜃樓,這在明天啟四(1624)年登萊巡撫袁可立的《觀海市》詩序中就有「世傳蓬菜仙島,備諸靈異,其即此是歟?」的結論性推測。但人們對於世外仙境的嚮往,秦皇訪仙求藥的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卻被永遠保留下來,凝結在山東的蓬萊與長島,成為最美麗的掛念。 

因於蓬萊的神秘色彩,故古來即有「仙境」之稱。要說蓬萊最富仙氣的地方,當屬美麗的空中樓閣-蓬萊閣,其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其他三座都在南方,而蓬萊閣就成為北方第一名樓。蓬萊閣於1065(宋嘉佑6)年,為宋朝太守朱處約所建,後幾經擴建,形成占地面積3280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18900平方公尺的古代建築群;內部建築多以道教為主,兼有少量佛教遺跡。

蓬萊閣位於丹崖山上,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蘇公祠、天后宫、龍王宫、蓬萊閣、彌陀寺等幾组不同廟祠殿堂、閣樓亭坊组成的建築群。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蓬萊閣前古桐含笑,垂柳拂面,牌坊高聳,詩碑林立。喜歡登樓登閣是為了站得高看得遠,俯瞰全景的感覺。登臨蓬萊閣的必經之路是「登瀛橋」,橋長60公尺,寬9公尺,高4公尺,橋東題「人間登州」,橋西題「仙境瀛州」。

過橋後是「人間蓬萊坊」,這四字出自蘇東坡手跡;高7公尺,寬12公尺,進深2.5公尺。兩幅對聯「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人間」即為人世間,「蓬萊」即為仙境,正所謂「天上人間」,「人間天上」表達了人們希望仙境真的會在蓬萊出現的一種嚮往。

過了「人間蓬萊坊」,就到了蓬萊閣僅有的一處佛教建築-彌陀寺。彌陀是阿彌陀佛的簡稱,正殿即供奉阿彌陀佛,左右二位是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兩側為十八羅漢。其後是登州地區百姓感謝康熙皇帝免稅免賦的恩德,所立「萬壽無疆」碑及「萬民感德碑亭」;此碑座是康熙年間留下,碑身在文革期間被毀,於1995年仿製。西廂是祖師殿,供奉慧遠法師;東廂是關公殿供奉關公。

「丹崖仙境」坊四個鎦金大字是董必武題寫。丹崖山是紅褐色的山崖,岩石呈紅色紋理,所以名為「丹崖」;「丹崖仙境」自然指的是蓬萊閣。過了這個牌坊就算是進入仙境成仙,通過這個牌坊男士要先邁左腳,女士先邁右腳,而且要一步跨過,叫做「一步成仙」。可惜此時風狂雨驟,寒氣凜人,哪有飄飄欲仙的感覺啊?

先進龍王宮,前殿是龍王的守護神,東為定海神,西是靖海神。正殿供奉東海龍王敖廣,兩邊是八位站官,右邊分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電母和雷公,東邊是雨神、風婆婆、順風耳及趕魚郎。後殿是龍王寢宮,正中供奉東海龍王敖廣,龍王手中所拿的是定海神珠,這是因為東海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被孫悟空拿去做了兵器,東海龍王只能重煉定海神珠作鎮海之寶。旁邊兩位是他的夫人。

龍王宮正殿東側是子孫殿,供奉送子、送疹及眼光三位娘娘;兩邊高臺上是麒麟送子和天王送子圖。殿額是「熊羆賜夢」,古時女人如果懷孕時夢到熊和羆兩種動物,就可以生個健康的兒子了。天后宮前是戲樓,廟宇式二層木質建築;古時海神娘娘保佑人們出海平安,滿載而歸,當地漁民就要上演俚俗戲劇、歌舞還願。一樓現在是海市蜃樓放映室。前有相對6塊石頭排列形似坤卦,又名「坤爻石」。

天后宮前殿東為踩著蛤蜊精的嘉應、西為踩著海螺精的嘉佑二位守護神;他們也曾是海中的妖怪,經常在東海中興風作浪;觀世音便責令東海龍王捉拿兩個妖怪歸案,東海龍王將這個任務交給他的女兒龍女;龍女於是將元神下凡到福建省莆田縣林家莊一位婦女剛出生的女孩身上,就是媽祖默娘。經過多次搏鬥,終於將嘉應、嘉佑二妖收服,還成了天后娘娘的把門將軍了。

在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五代道人陳摶老祖寫的草書體「壽」字碑遒勁有力,瀟灑飄逸;這個「壽」字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還有一個由田、給、於三字組成花體福字,也是陳摶書寫;意為種好田地、給人幸福,當地人稱為「狗頭福」,多摹寫在映壁上。另有個一筆「虎」字,是清末四川提督蓬萊人宋慶為懷念他兒子,練就的一筆字。院內還有一棵1000多歲的唐槐,傳說鐵拐李為下棋遮蔭所植,所以儘管遭過火燒依然很茂盛。

天后宮殿額是「福錫丹崖」,「錫」就是賜的意思,是說天后將福氣送給每一個來丹崖山的人。正殿供奉天后娘娘金身塑像,天后娘娘在南方別稱為媽祖,姓林,從出生到滿月都沒有哭過,所以取名「默」。她能預知海上的災難,經常以此救助海上漁民。林默娘在一次救助漁民時,不幸被桅杆擊中頭部而身亡,年僅28歲。歷代帝王對媽祖多有敕封,康熙二十三年加封「天后」。後殿是天后寢殿,設兩廂房;門上兩個倒垂貼金花蕾是垂花門,是古時皇族或達官顯貴內眷居室才有的裝飾,未經允許貿然闖進垂花門,必受嚴懲。樓上是娘娘梳洗打扮的地方。

石刻「碧海丹心」四字是馮玉祥將軍與李烈鈞同遊蓬萊,李烈鈞書寫一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馮玉祥便寫出「碧海丹心」四字上聯。再往前就是「蓬萊閣」,這三字是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一樓為大陸領導人來蓬萊閣遊覽時留下的資料,政治味十足;二樓為八仙醉酒雕塑,從西門上去,意為「登閣成仙」,從東門下來,意為「神仙下凡」。

蓬萊閣主閣後壁上有一塊「海不揚波」碑,細看那「不」字明顯是後來補上的;原來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山東巡撫托渾布兼辦海防,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揮筆寫下「海不揚波」四個字。但1895118,甲午戰爭日艦炮擊蓬萊,一發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於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海防,海不揚波始終是個幻想。

蓬萊閣旁是「避風亭」,亭內保存歷代石刻25方;其中一碑蘇軾「海市詩」和「書吳道子畫後」,碑上字跡公整,後文潦草,據說蘇東坡一邊喝酒一邊寫詩,酒喝多了字也就潦草了。據說在亭子裏點一根蠟燭,無論亭外風多大,蠟燭都不會被吹滅;有說是東海龍王避風珠在這,但事實是亭子一面開門,三面無窗,空氣不能形成對流;加以風從海上來,隨著齒狀山崖上升改變方向,自然不會吹進亭子。

賓日樓又名叫「望日樓」,是宋代留下的建築,樓上是觀賞黃海煙波浩瀚及日出的最佳點。門票簡介說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看見「仙閣凌空」、「海市蜃樓」、「獅洞煙雲」、「漁梁歌釣」、「日出扶桑」、「晚潮新月」、「萬里澄波」、「萬斛珠璣」、「銅井金波」以及「漏天滴潤」等蓬萊十大勝景。可惜狂風暴雨中,我只見萬浪洶湧拍岸,狂風襲人衣袂翻飛,連站也無力,更何況舉步艱困遊覽觀賞勝景………

普照樓始建於1868年,當時是為過往蓬萊港的船隻導航,也叫做「燈樓」,它與賓日樓,呂祖殿共同構成蓬萊的標誌性建築。蓬萊閣全景照片中最顯眼的就屬這座普照樓,蓬萊閣主閣只能看到一點房頂。遠處是「老北山」,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終點就在山頂,可以看到渤海海面的風平浪靜,以及黃海海面的波濤起伏;領略「朝看黃海日出,暮看渤海日落」的盛景。

呂祖殿供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身後是他的兩位書童和收服的柳樹精。之所以這裏只供奉呂洞賓,是因為蓬萊自古是道教全真派聖地,全真派尊稱呂洞賓為「北五祖」之一。呂洞賓是江西人,原名李瓊,因為做官不順,就與妻子隱居廬山,從他的名字可以看出,「呂」就是兩口子的意思,「洞」就是山洞,「賓」是相敬如賓,呂洞賓就是兩口子在山洞裏,清苦過著相敬如賓,相濡以沫的生活。

呂祖殿後是三清殿,建于唐開元年間,明時重修。供奉三位道教老祖,中間是玉清元始天尊,左邊是上清靈寶天尊,右邊是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子。門神是「哼」「哈」二將,鼻子大的是哼將-陳奇,哼出的黑氣可以吸人魂魄,傷人於無形之中;右邊是哈將-鄭倫,嘴巴特別大,哈出的黃氣可以擊散人的魂魄。 

蓬萊閣最後一個山門是「白雲門」,據說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通過這道門時要大笑三聲,意思是「做神仙很快樂,要笑看人間」。走完蓬萊閣與水城,雖然很多樓閣是新建的,少了些歲月的痕跡,但對於喜歡遊山玩水的人來說,仍是值得賞玩的風景-佈滿濃蔭的小道,將一座座屋舍串起;高大雄偉的廟宇,小巧靈氣的無風亭,以及仙氣橫溢的蓬萊閣,無不兼具江南園林的秀美與北方宮殿的豪情。

特別是煙雲蒸騰時,蓬萊閣縈繞其間,仿佛成了空中樓閣,即刻要遁風而去。相比各處亭台樓榭,我最欣賞「避風亭」外那一片懸崖;綿延的山崖在大海前中止,變成帶點凹型的絕壁,其下便是萬頃碧海;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在這裏一切都得到完美驗證。可惜我來的時間天氣太惡劣,可以淒風苦雨來形容,只能打著傘勉強拍了幾張相片,效果並不盡人如意;事實上這趟風雨蓬萊閣之行,雖然小心翼翼,但我的數位相機和大衣還是濕透,必須儘速處理否則損失可大了! 

受風雨影響,在蓬萊閣之後就上越野車掉頭離開,其餘的景區通通放棄,不是風景不美,實在風勢雨勢太大,所有的遊性都在寒意與溼意中消逝……

佈滿濕意的小道,高大雄偉的廟宇,小巧靈氣的亭榭,無不兼具江南園林的秀美與北方宮殿的豪情

歲月的痕跡對於喜歡遊山玩水的人來說,是值得賞玩的風景

普照樓始建於1868年,當時是為過往蓬萊港的船隻導航,也叫做「燈樓」

甲午戰爭日艦炮擊擊中了「不」字,於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

普照樓與賓日樓,呂祖殿共同構成蓬萊的標誌性建築

黃海海面的波濤起伏

遠處是「老北山」,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終點就在山頂,可以領略「朝看黃海日出,暮看渤海日落」的盛景

波濤駭浪中的八仙過海處

更多相片請點閱(山東蓬萊人間仙敬蓬萊閣風光    

背景音樂-天上人間 班德瑞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4974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