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泉城明珠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124
2011/02/19 20:36:52瀏覽3148|回應0|推薦18


山東濟南市大明湖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山東濟南市大明湖公園導遊圖

大門為二層單簷歇山頂,前有花崗石抱柱;簷下懸一橫匾是郭沫若手書「大明湖」三個貼金大字

門樓內側匾額「湖光山色」,乃大陸書法家武中奇書

經龍泉池約百公尺,是一黑色大理石詞碑,狀如影壁,上鐫毛澤東詞《卜運算元·重陽》

濃蔭中五泓淨池自西向東迤邐排列;清澈泉水從西池溢出,向東流入其餘四池,並由東池注入湖中

池岸以石疊綴,池與池連接處,臥水拱橋跨水以及滾水壩;池中有小島,小島植花卉,花香沁人

舫式水榭引入水面,分懸「涵清」和「香榭」匾額,端莊優雅

由湖上進入「海底世界」,一覽海洋生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狀態

遊樂場中部還有新建的摩天輪,高62公尺

鴛鴦亭沿湖岸折而東行,便是鐵公祠園,為民族形式庭院,四周環以曲廊

鐵公祠額書「浩氣長存」,左首「萬古千秋」及大門匾額「鐵公祠」,右首「鐵肩擔道義,鐵血照湖光」

鐵公祠建於清乾隆五十七(1792年),1996年重建,供奉明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鐵鉉銅像」

在大陸,有湖泊的園林若單論風光,大明湖只是很普通中的一個;但若與北京頤和園、北海,或者杭州西湖和揚州瘦西湖相較,少了精雕細琢,而更接近市民一些。所以,對濟南來講,在市中心有這麼一個湖,實在是幸福啊!大明湖位在濟南舊城北部,現市區中心偏東北處;介於明湖北路、趵突泉北路、黑虎泉北路、大明湖路之間;公園佔地約86公頃,湖面面積46公頃,約佔舊城的三分之一。

從泉城廣場到大明湖公園西南門外停車場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將車暫停在路邊湖畔車外恰是一池荷花,湖面雨滴大漣漪圈著小漣漪,在雨點敲打下,大珠小珠落玉盤,煞是好看。煙雨氤氳中的湖光山色,大明湖雖不及如西湖的旖旎秀麗和太湖的浩瀚縹緲,但眼前大明湖滿湖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這不就是絕美的景色嗎?難怪大明湖亦有「泉城明珠」之稱。

大明湖與趵突泉、千佛山並列濟南三大名勝,是由眾泉匯流而成,水深約2公尺,自古遍生荷蓮。濟南八景中,大明湖就佔有「明湖泛舟」、「歷下秋風」、「匯波晚照」三大景觀。清乾隆志書《歷城縣誌·山水考四》載:「湖光浩渺,山色遙連,夏挹荷浪,春色揚煙,蕩舟其中,如遊香國,簫鼓助其遠韻,固江北之獨勝也」。馬可·波羅《中國遊記》寫大明湖:「園林美麗,堪悅心目,山色湖光,應接不暇」。

大明湖名最早見於文字是北魏酈道元編著《水經注》中稱「歷水陂」;唐時稱「蓮子湖」。北宋文學家曾鞏稱「西湖」、「北湖」;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稱「大明湖」,從此沿襲此名。最初大明湖範圍很大,南至濯纓湖,北通鵲山湖;西晉永嘉年間,分割大湖,基本規模延續至今未變。水源來自城區珍珠泉和王府池子附近泉群,然後由北水門流入小清河,向東注入渤海。

雨中撐起雨傘,讓濕意在身遭形成一片乾涸的圓。穿過西南門外廣場,大門為二層單簷歇山頂,前有花崗石抱柱,四周以木花窗圍合;簷下懸一橫匾是郭沫若手書「大明湖」三個貼金大字;購票後進入大明湖公園,門樓內側匾額「湖光山色」,乃大陸書法家武中奇書。門樓西面內懸「迎旭」匾額,東面蜿蜓入湖區,由花廊將舫式水榭引入水面,分懸「涵清」和「香榭」匾額,端莊優雅。

前行經龍泉池約百公尺,是一黑色大理石詞碑,狀如影壁,上鐫毛澤東詞《卜運算元·重陽》。碑後是一片松林,棵棵高大的雪松,亭亭如蓋,蓊鬱蔥蘢,遮蔽出大片濃蔭中,五泓淨池自西向東迤邐排列;清澈的泉水從西池溢出,向東依次流入其餘四池,並由東池注入湖中。池岸以石疊綴而成,池與池連接處,則修置平橋,臥水拱橋、汀步橋跨水以及滾水壩;池中有小島,小島植花卉,花香沁人。

由龍泉池沿湖岸北行約200公尺就到遊樂場了,主要是兒童玩具及現代遊樂設施,如海盜船、Disco健身車、五爪章魚、時空穿梭機等。東面湖中,有摩托快艇,遊客可自費參加湖上衝浪。另外,還可由湖上進入「海底世界」,一覽海洋生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狀態。遊樂場中部還有新建的摩天輪,高62公尺;此外,還有甚麼過山車的,我都評為大明湖煞風景且無聊的建設。

在鴛鴦亭沿湖岸折而東行,便是鐵公祠園,為民族形式庭院,四周環以曲廊,院內有鐵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覽樓、小滄浪等建築,是大明湖的園中之園。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1996年重建,供奉明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鐵鉉銅像。祠上匾額書「浩氣長存」,左首墨跡「萬古千秋」及大門匾額「鐵公祠」,為清代書法家翁方綱手跡,右首對聯「鐵肩擔道義,鐵血照湖光」。

鐵鉉(西元13661402年),今河南鄧縣人。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燕王朱棣發兵「靖難」。兵至濟南鐵鉉以山東參政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師,幾次挫敗燕軍,官至兵部尚書。建文三年(西元1401年),朱棣再次興兵,鐵鉉兵敗被俘,朱棣親審,鐵鉉大罵朱棣叛逆;朱棣先後割下他的舌頭、耳朵、鼻子,然後投入油鍋,死時年僅37歲。由於鐵鉉竭盡職守,橫逆加身,剛烈如鐵,令人敬佩。所以自明代中葉起,濟南人就開始塑像建祠紀念鐵鉉。

鐵公祠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境清幽曠遠。朱紅大門迎面有太湖石,大門以北,是半壁曲廊,廊壁闢有花窗,框成幅幅小景;曲廊北即佛公祠和鐵公祠。佛公祠居東,為紀念山東巡撫佛倫而修建的,名「湖齋」,為旅遊紀念品商店。鐵公祠居西,中間石碑相隔。兩祠都坐北朝南,前簷出廈,歇山起脊,紅柱青瓦,顯得古樸而肅穆。鐵公祠西為「湖山一覽樓」,樓高二層,登樓可觀賞碧波蕩漾的大明湖及遠眺城南染煙含黛的群山。

出樓向南又是一半壁長廊,上刻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幅對聯描寫出古城濟南柳綠荷香,湖山掩映的獨特風貌,成為千古名句和濟南的驕傲。對聯出自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當時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大書法家鐵保在小滄浪宴飲,酣後劉鳳誥即席賦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句;並由鐵保即席書丹。

從洞門南向東就是小滄浪,清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阿林保重修鐵公祠時,參照蘇州滄浪亭建造。以上懸「小滄浪亭」匾額的三間水榭為中心,四周飾以雕花槅扇。水榭南瀕湖濱,東西兩面圍繞在一凹字形池塘,內植睡蓮紅荷。榭東有石橋跨池上,塘東有紅柱重簷八角亭,名「月亭」。亭、榭、橋、池相互映襯,柳絲風荷渲染意境,湖光山色與小滄浪融為一體,人在其中,也如醉如癡。

此景後人稱之為「佛山倒影」。但佛山倒影現今已不易見,只有在春秋晨夕,新雨初晴之時,方可見到;遊人如能適逢其會,一睹「佛山影落鏡湖秋」的絕世容顏,可謂人生一大幸事。鐵公祠北面,有園隱約其中名「天香園」,為小巧玲瓏的園林式建築;周圍竹樹環合,十分清幽。門內有二層小樓,綠色硫璃瓦覆頂,白色磁磚貼壁;樓下為花卉展室,珍奇盆花,高下陳列,令人目不睱接。

小樓之東為仿竹苑、仿木苑、園林小品三景區。仿竹苑展出時令花木,設施皆仿竹制苑內鑿小溪、疊奇石、植花草、栽綠樹,蜿蜒其間是花色大理石小路,錯落陳放形態各異的盆景。仿木苑則用來展出盆景,設施皆仿木制,朴拙天然。園林小品苑內地勢起伏若丘山,有山澗流水,曲曲折折,潺潺湲湲;小溪兩岸,松柏蒼翠,蘭桂溢香,山花點點;中有百歲紫藤,繁花串串,宛若紫霞彌漫於綠野。

天香園東南行是一座二層仿古的歇山式房頂覆以黑色筒瓦建築,簷下懸掛「湖樓」金字黑底匾額。樓之四周植松柏榆槐以掩映樓閣,疊嵯岈自然石以求山林野趣,砌花壇以為點綴。明湖樓東北,是大明湖北門;明湖寶鼎位於大明湖北門內的二層石砌北渚臺上,底層雕為須彌座,寶鼎為雙足圓形鐵鼎,高2.3公尺,重3.5噸,通體金黃,飾以鳳紋,鑄有晁補之《北渚亭賦並序》一文,共1068字。

明湖寶鼎之北,有城牆及城門洞;西側有石砌臺階,可登城牆。寶鼎之南,是曾公畫壁,內容為頌揚曾鞏知齊州時興修水利、整頓治安、改革教育、獎勵農耕等政績,以及曾鞏離任時齊州人民絕橋閉門挽留他的感人場面。明湖寶鼎之東,是天然奇石館,展示天然礦物晶體及陳列35億年前的紅珊瑚、震旦角、白堊紀的恐龍蛋、2.5億年前的三葉蟲及各類動植物化石,皆為珍稀真品。

天然奇石館東側,紅柱青瓦、六角尖頂的「月下亭」於池水中央;亭柱上有楹聯:「數點雨聲風約住,一簾花影月移來」,為清末大學者梁啟超撰。緊鄰月下亭的是峻拔的北極廟,又稱真武廟,是濟南現存最大的道教廟宇,祀道教北方神祇真武大帝。始建于元初,至今已700餘年風雨滄桑。北極廟門前有36級青石臺階,站在廟台之上,視野開闊,南可遠眺市區高樓摩天,群山列屏;近可俯視明湖。

北極廟下東側有感應井泉,是明正德年間修建北極閣時挖出的甘泉。由感應井泉東行,就到紀念北宋文學家、齊州(今濟南)知州曾鞏的南豐祠;南豐祠院內有水榭三間,名「荷廳」。據說,這兒就是電視劇《還珠格格》中所說乾隆皇帝與民女夏雨荷相見相愛之處;在此倚欄閑坐,遠眺明湖煙雨,靜聽雨敲碧荷,任思緒如輕風,遙想乾隆皇帝與雨荷姑娘大明湖畔的傳奇情緣,那就更添雅興了。

南豐祠外東北處有濟南舊八景之一「匯波晚照」的匯波橋。匯波門之上,有樓巍然,就是匯波樓了。宋熙甯年間,為治理濟南城北一帶水患,曾鞏修築了既是北城門,又是泄水口的北水門。匯波樓是湖岸最後一個景點,再往東走,就是公園東門了。由此再返回北極廟碼頭,可購船票乘坐交通船一路荷香拂衣,鳥喧葦叢。

先去湖中最有名氣的歷下亭。因歷下亭是名聞遐邇的海右古亭,所以人們習將小島及島上建築統稱歷下亭。開元年間,杜甫在李邕歷下亭所設宴席中賦《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一首,使這海右古亭聲名遠揚,而「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聯,千百年來成了濟南的驕傲。亭之西側為寬闊湖面,天藍藍,水藍藍,湖天一色,瑩如碧玉,故名「蔚藍軒」;亭之北有大廳五間,花雕扇扉,曰「士軒」

在宋代湖心島上就有「環波亭」,與東南方的歷下亭相呼應,為明湖水面增添了色彩與變化。至此棄船登島,于亭中石凳上小憩,南眺群山列屏,碧空如洗;北望綠樹環合,亭閣隱現;而湖面銀波乍起,頓感風蕩胸中,有超然之思。遊完湖中各個景點後,可再乘船由大明湖南岸登岸。西行不遠,可見一處曲廊環繞、花木扶疏、假山嵯峨、亭台錯落的幽雅庭院,這就是「濟南第一標準庭院」的遐園。

遐園建於清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因園址在科舉考場貢院附近,所以取《詩經·小雅·白駒》中「毋金玉爾音,而又遐心」起名「遐園」。遐園仿照浙江寧波天一閣設計,當時有「南閣(天一閣)北園(遐園)」之譽,稱「歷下風物,以此為盛」。走進遐園,迎面是崔嵬假山,山石嶙峋,渾若天成。山路有徑,蜿蜒可攀,山頂有台,臺上有亭,立於亭中南可遙望群山疊翠,北可俯視碧波輕舟。

假山之西,梧桐蔽日,石徑曲折,池塘如鏡,溪流潺潺。沿溪流西岸有半壁長廊,迤邐北延。長廊北端,有石橋如虹臥溪上。長廊中部壁上嵌有石刻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傳為岳飛手書。出師表之北,立有《臨唐李當塗小篆謙卦之碑》,為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書。由碑向東,是讀書堂,東側又是一座假山,山雖小卻險峻峭拔,山上有亭名「然亭」。站於亭中,可在陣陣清風中,飽覽濟南湖山美景。

出遐園西行,又見一組古樸的建築,這就是稼軒祠了;這是紀念南宋愛國英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大門懸匾額「辛棄疾紀念祠」,為陳毅題寫。門內立太湖石屏障,左右各有三間廂房,紅柱架廈。廳內正中為辛棄疾塑像,四壁懸掛名人字畫,玻璃櫥櫃中,陳列有關辛棄疾的各種版本的書籍。院內植青松、銀杏、石榴、月季等花木。湖邊有七曲石橋,蜿蜒湖中,大有辛棄疾田園詞中江西帶湖的風韻。

大明湖南門牌坊以南,有一座橫跨大明湖與百花洲之間的百花橋,元代改名為鵲華橋。站在鵲華橋上北眺,可見濟南東北郊的鵲山、華山染煙含黛的瑰麗景象。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期間,曾畫了一幅《鵲華秋色圖》。畫上鵲山橫亙,華山桀立,村舍寂寥,原野蒼茫,嵐煙靄靄,幽靜清麗中透著幾絲蒼涼。此畫歷經明、清兩代許多名家題跋成為國寶級文物,現珍藏於臺北故宮。

隨意在湖畔步道漫步,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嫵媚中帶有雄偉,更能顯出大明湖的非凡;遠處城市輪廓及千佛山倒影映在大明湖中,波光粼粼現出另一種特殊的風味。或許讀過「老殘遊記」對大明湖想像太過,即使美如大明湖,竟也生出見面不如聞名之感!所幸當天濟南市政府正舉辦雙包胎走秀比賽,雙雙對對可愛的雙胞胎兄弟姊妹,天真自然,也為大明湖湖光山色頻添高潮。

濟南人稱大明湖有四怪,即指大明湖的四大謎。明末詩壇巨擘王象春,就曾在所寫的《齊音·大明湖》中有過詳細記載-「湖在城中,宇內所無,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至於蛇不現,蛙不鳴,則又誕異矣。」後該文又被清朝人收錄在《歷城縣誌》中,應該是較早對明湖四怪提出的文字記載。這也就是濟南人家喻戶曉的大明湖「四怪」-青蛙不鳴,蛇蹤難尋,久旱不落,久雨不漲。

若以今日科學眼光解釋大明湖四怪,其中「青蛙不鳴」,時至今日仍無人能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至於「蛇蹤難尋」,是因為大明湖內的水鳥眾多,使得蛇類很難在其中生存下去。而「久旱不落」與「久雨不漲」,是因為大明湖的湖底為質地細密的火成岩,致使源源不斷流注湖中的泉水不能下泄;以及大明湖的出水口眾多,排水系統合理,當水漲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流了出去。

大明湖歷代文人詩詞眾多,然皆過目難記;唯獨有一北洋政府時期,山東省主席張宗昌讚美大明湖景色的詩作,令人拍案叫絕-《明湖賦》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達。

亭榭橋池相互映襯,柳絲風荷渲染意境,人在其中,也如醉如癡,此為「佛山倒影」

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境清幽曠遠

出樓向南又是一半壁長廊,與柳綠荷香,湖山相互掩映

園林地勢起伏若丘山,有山澗流水,曲曲折折,潺潺湲湲;小溪兩松柏蒼翠,蘭桂溢香,山花點點

返回北極廟碼頭,可購船票乘坐交通船一路荷香拂衣,鳥喧葦叢

更多相片請點閱(山東濟南大明湖風光   

()    老殘遊記-大明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490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