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果再來一次勝利,誰也不能跟我回國了
2008/08/27 11:23:22瀏覽431|回應0|推薦0


  在1947年印度獨立前夕,尼赫魯在一次演講裏這樣說道:印度有許多東西可以給予,但不是金銀或出口貨物,而是它目前的地位。今天,全世界都已認識到未來的亞洲將有力地決定于印度的未來,印度將日益成為亞洲的軸心。1947年印度立國的時候作為當時亞洲第二大工業國和世界第八大工業化國家,印度有理由相信,印度在不遠的將來是世界的一極。秉承《政事論》智慧的印度精英領導團隊,從建國至今都把謀求印度在世界政治舞臺的大國地位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戰略。以服務這個戰略為目標,印度在20世紀頻繁在次大陸挑起邊界衝突與戰爭,除了1962年中國和印度的邊界戰爭中印度慘敗過外,印度在次大陸的頻繁干涉在軍事上都獲得了成功。其中,在印度聯邦建國歷史上最值得稱道的軍事干預行動當數第三次印巴戰爭。
  
  19701227日,英迪拉.甘地抓住自己國內聲望不斷上升的機會,宣佈解散人民院,提前於19712月舉行印度第五屆大選。19713月大選結果揭曉,英迪拉.甘地獲得了壓倒勝利,終於英迪拉.甘地建立了自己所能完全控制的政府。就在此時,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在1970年底的大選中主張充分自治與全面獨立的人民聯盟在東巴大獲全勝,隨即人民聯盟領導人在1971年的3月宣佈東巴獨立。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下令軍事鎮壓,軍事鎮壓的結果導致大批東巴難民逃往印度。19711121,英迪拉.甘地在一系列穿梭外交努力下獲得了蘇聯的軍事援助並在當時西方大國保證不軍事干預的前提下,宣佈印度軍隊越過邊界“自衛”。12.17日第三次印巴戰爭停火,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至此英迪拉.甘地在印度的聲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輿論盛讚英迪拉.甘地的膽識與魄力已經超過了尼赫魯,而民意調查中93%的公眾站在了英迪拉的一邊。當1972126日印度國慶日那天英迪在印度公眾的形象就是杜爾加,就是美麗的10臂女戰神。
  
  
  但是歷史老人總在不經意中,給得意的忘乎所以的人開上一點點玩笑:饑荒又不期而至。
  
  1972年印度遭遇了嚴重的災荒,1.8億人口面對饑荒的威脅,而令人諷刺的是由印度一手導演的戰爭讓滯留在印度的難民每個月就消耗掉印度2億美圓,這更使印度政府的財政雪上加霜.由於需要進口大宗糧食與原油,加上石油危機的爆發與國際金融因尼克森危機衝擊而劇烈動盪.由此導致的外匯短缺終於使才平穩不久物價飛速上升.而由此引起的投資不足又使工業增長下降了近50%,經濟實質遭遇了衰退.同年孟買就爆發了1.2萬罷工,民眾的不滿情緒終於在反對黨的鼓動下爆發了.僅僅在反對黨領袖所在的古吉拉特幫的騷亂中遭遇員警射殺的人數就達到233人,與之同步的印度鐵路大罷工讓當時的印度經濟實際陷入了癱瘓.最後在當員警也開始暴動並與前來鎮壓的軍隊交火的時候,騷亂與不安到達了頂點.而甘地夫人此時借助一位律師從憲法中發現的漏洞,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來挽救即將倒臺的政府.
  
  雖然隨後地年不僅風調雨順而且經濟維持在比較高的增長水準,過高估計自己的甘地政府解除了緊急狀態,但是隨後的大選國大党一敗塗地,代表印度教原教旨主義的人民黨上臺了.高喊自由與麵包口號上臺的人民黨政府代表的其實是壟斷資本與地主階層的利益,人民黨政府一上臺就提早一年結束了當時執行順利的"五五"計畫,匆匆提交了"六五"計畫.人民黨政府不僅缺乏執政能力,更缺少對自己所指定計劃的控制裏,在把甘地夫人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1500萬噸糧食消耗怠盡.在把僅有的30億美圓儲備揮霍一空,在執政不到3年的時間,人民黨政府倒塌了.
  
  而此時雖然兩次石油危機給發達國家帶來的巨大衝擊,但是新技術革命的翩然而來,而且以美國為首的資本注意國家迅速轉變自己的經濟結構與能源結構,不斷的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生產工序實現國際再分工.使各自的經濟逐年提升,並最終形成了以四小龍與東南新興工業化地帶的崛起.而印度,則在迷茫中痛苦的失去了工業化的機遇.以至於印度總理拉.甘地在八十年代發出一聲哀歎:印度失去了工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80年代前僅接在大饑荒來臨的時候就接受了來自美國的小麥5100萬噸、雜糧550萬噸、大米180萬噸、棉花400萬噸、植物油50萬噸以及大量奶粉。到1980年印度不僅是接受世界銀行貸款最多的國家,而且依靠靈活的外交不僅從美國與西方國家獲得大量援助與貸款,而且從蘇聯等國家那裏獲得了豐厚的援助。其中蘇聯僅僅援助企業就占了印度鋼產量的36%、冶金設備的43%,原油的23%、石油產品的40%電力的8%。曾經和一位很要好的朋友討論這個世界為什麼中國製造大行其道,印度再次成為我們談論的焦點,印度有英語,有暢通無阻的海洋法體系,有被西方人推崇備至的民主制度,他們有比我們完善的多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印度要做世界的辦公室),他們更早的進入世界市場,他們有世界上最好的鐵礦,他們有比我豐沛的多的水資源,而且世界也始終對印度敞開著大門,印度怎麼了,我們長久的討論著,我想思考比結論會更長久的繼續.
  
  筆者按:對外軍事干涉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個國家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所必要的手段,然而早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兵家經典《尉僚子》就十分辨證的提出了:忘戰必亡,好戰必憂這樣的觀點。戰爭原本就是雙刃劍,沒有足夠的智慧與國力所駕禦的戰爭對任何國家無疑都是災難性質的。很多人都讚歎民主制度的偉大與效率,但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民主國家都比能避免在越南陷入政治與軍事危機,更何況一直把夢想寄託在超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軍事干預上印度。大炮一響雖然黃金萬兩,但是這個黃金未必開炮者得。易曰:力小而任重,德薄而位尊, 智小而謀大 ,凶。在戰後20世紀下半葉,曾經有幾次國際分工大調整階段,其中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之後被稱為全球化的那場可以看作一次全球經濟革命的全球化運動影響最為深刻。儘管在這個階段中失敗者不乏,但是能在2戰後崛起成功的國家和地區都是抓住了這些機遇一步步實現經濟追趕與成功的。易曰:力小而任重,德薄而位尊, 智小而謀大 ,凶;印度的1972騎在了皮洛士的戰象上
  
  注:關於第三次印巴戰爭的內容主要摘自拙文<中國巴西經濟小議兼及印度>70年代印度篇中.著希望與夢想飛奔。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anghuabo&aid=216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