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5 09:31:53瀏覽519|回應0|推薦11 | |
把解剖圖與美術混同,是近代科學與中國的審美意識的衝突;而死者的靈魂 裹小腳之類是傳統的社會習俗與近代科學的衝突;至于比中國更大的還有學術,則是中國人意識與人類普遍性的衝突. 在這些敘述中,潛藏著執筆時的魯迅對中國社會的批判.但魯迅不是把這些作為一般現象來進行評論,而是通過自己即周樹人的難堪的體驗來表現的. 周樹人所看到的中國人,都是被一種封建傳統的[天]以觀念束縛 支配的形象.所謂天,是直接左右人們生活的無法解明的力量.人們敬天 恨天 祈天 嘆天,統治者統治天下的根據是[天],打倒統治者的根據也是[天].[天]包含著災害和僥倖,在給現實生活帶來影響的力量中,天是一種被認為其結構不能檢證或不可知的東西的別名.其中,不能檢證 不能認識的結果也就隱含著偶然的[天命]對于精神的束縛.對此,藤野先生所提出的近代學術,是一種推崇向不可知挑戰 必需科學檢證並對之不倦追求的精神.顯然,這是截然不同的對立.周樹人在與藤野的交往中,對此不會不體會到吧. 使周樹人棄醫的是對于革命熱情,使周樹人選擇文學的也是對于革命的熱情和對于民族未來的獻身.但是.魯迅意識到,在這之中,學術的方法和精神,作為一種決定性的媒介也正發揮著作用.魯迅最早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在日本留學時期,而第一個真正促成其思想形成的地方則是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其導師便是藤野嚴九郎. [日本]阿部兼也:<魯迅與藤野先生----關於近代的學術精神>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 頁77---81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影響不是只在認真仔細修改筆記這一點上,藤野先生的身教言教讓魯迅在心靈深處爆發一場革命,促成一個偉大文學家的誕生. 魯迅是陸軍學校畢業,礦物學 地質學 解剖學 骨科學都懂一些,也知道進化論,通古典漢學 日文 德文,但最後讓他不朽的是大量的文學創作及漢學著作,可見在現代精神中,漢學與文學也是不可缺少的. 學術的世界沒有邊界,魯迅的成就最後結穴於漢學與文學,研究漢學與文學者應以魯迅為師,跨領域地廣泛學習,然後在思維及著作中產生奧妙的聯結與會通.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奧妙的,為師者要有此警覺與意識,在學問及品德上給學生好的影響. 多一個老師,少一個警察;多一間學校,少一座監獄.不要輕易廢除偏遠小班小校. 要重視教育的品質,要有充足的教育預算,教育預算不可挪作它用.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