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15 02:00:57瀏覽6800|回應4|推薦95 | |
現代性的議題非常複雜,以下先引用廖炳惠的看法。廖炳惠在《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中說:「在臺灣的許多文學作品中,我們依稀可見『四種現代性的情境』(four modes of modernity)這四種模式分別為『另類現代性』(alternative modernity),也就是作家們在領受臺灣的被殖民的經驗,以及嚮往祖國的經驗,搖擺於這兩極之間,他們發現到非中、非日的臺灣現代另類經驗。第二種是作家們心目中夢想的祖國所重新組構出來的『單一現代性』(singular modernity)。『單一現代性』試圖回到大傳統中,將現代性定位為附屬於主流或者是某一個都會文化傳承下的啟蒙活動。第三種是臺灣漂泊在另一個文化社會中,透過失土或在異地的這種經驗,激發出所謂的抗衡傳統,以及多元文化論述底下的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多元現代性』(multiple modernity)。第四種是國家機器對於其異議分子所採取的『壓抑性的現代性』(repressive modernity),透過官檢以及種種蔑視人權的方式壓抑其國民,以種族隔離或政治迫害,讓其他的族群無法以比較公平的方式去發展倖存之道(art of survival)。」(頁8─9,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廖炳惠以為,臺灣的四種現代性同時存在。筆者以為,這種看法頗能切入乙未以來到現在的臺灣文學的情境。 就臺灣古典詩而言,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所評述的,值得參考。黃美娥說:「臺人隨著傳統詩社的再興所引發的『漢文再發現』歷程,其原因並不只是大和文化的威脅、西方文明的來勢洶洶,另外尚有二○年代以後由於進化論式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驅使,新文學家猛烈抨擊傳統文學,導致文、白二元語言的對立中,傳統文言/漢詩被視為僵化、落後語言的危機。‧‧‧‧‧‧對於長期以來使用傳統漢文為唯一語言的詩社社群而言,重新探索『漢文』的現代意義,並賦予傳統詩社『新』的文化/文學地位,乃勢所必然。」(頁149,麥田,2004)李知灝〈社群的「現代」意義:以「櫟社」暨其詩人作品為研究中心〉(《台灣文學研究》第5期,2013年12月)對黃美娥所述之意頗有發揮。所謂的現代性包含器物、制度、精神層次,新的科技發明、民主、自由、人權、女權,也就是新發明、新制度、新思想、新作風都可包括在內。臺中櫟社的成員和臺灣文化協會會員多有重疊,在啟迪民智方面貢獻不少。但臺灣古典詩中所呈現的現代性,不限於櫟社詩人的作品。 高雄乘機飛臺東 周定山(1898─1975) 機動雷轟聳碧空,身軀鐵馬駕長風。摩天力探靈霄秘,縮地功追造化窮。萬頃波濤喧腳底,千層雲霧盪胸中。雄關早擁群山險,猶闢平原鎮海東。 1939年12月1日高雄飛行場啟用,鹿港人周定山可以乘著飛機,跨越中央山脈看見臺灣。飛機可以直探玉皇大帝的靈霄殿,讓費長房的縮地術可以實現。林耀亭(1868─1936)〈飛機〉:「風輪操縱運靈機,兩翅如鷹閃閃輝。放眼天邊紅日近,回頭腳底白雲飛。班公削木難為巧,列子行空所見稀。廿紀文明新氣象,翱翔帝闕映朝暉。」林維朝(1868─1934)〈飛機五首之五〉:「廿紀文明智識奇,往來空際製新機。從今學得航行術,不向青雲羨鳥飛。」林維朝〈乘飛機五首之三〉:「形似蜻蜓飛似鴻,個中安坐疾於風。五洲四海堪翔遍,巧妙機關奪化工。」臺灣古典詩裝上了翅膀,飛上了天空,來去!來去!阮要來去夏威夷!阮要從臺灣飛出去! 德律風二首 莊長命(1872?─1916) 德律風機置一龕,不勞魚雁寄書函。欲通消息鈴先響,信口呼來如面談。(其一) 千里音從一線通,人心巧處奪天工。縱然遙隔雲山外,應答真如晤對同。(其二) 德律風是Telephone的翻譯。1897年臺灣澎湖裝設第一部軍用電話,1900年臺灣本島裝設可供一般大眾使用的市內電話。陳貫(1882─1936)〈電話〉:「借將一線訴心胸,不管雲山幾萬重。對語寒暄如咫尺,只難親看故人容。」文意字面和莊長命的詩相同,而現在的通訊設備已可看到影像,第四句所寫的情況已被超越。 元宵無月戲電姮娥 蔡添福(1869─1936) 今宵不夜各開城,底事慳留皓魄升。我欲專資無線電,遙呈月裡問分明。 姮娥回電 蔡添福 人心大變慕歐風,棄舊迎新曆不同。陰號元宵陽上巳,教儂何敢啟蟾宮? 日本把原來是農曆的傳統節日改成陽曆,某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恰好是陽曆的三月三日,農曆三月三日古稱上巳,於當日祓禊,祓除不祥。陰曆陽曆的改換,把主管月亮的嫦娥弄錯亂了,讓她不敢隨便讓月亮露臉。這首詩呈顯曆法改換的混亂,把嫦娥擬人化,寫來頗有奇趣。廢陰曆用陽曆以及無線電,都是現代性的顯現。 海旅舍觀海水浴 黃水沛(1884─1959) 南來覺熱自苗栗,客舍臨海不為疾。倚欄看遍浴淺沙,一樣炎天汗不出。文明教育體偏強,一洗文弱舊時失。裸體飜波人而魚,身手男兒誇乙乙。女子胸部亦豐盈,雜泳其間情逾密。我聞夷狄有異風,浴河男女自擇匹。文極斯野野斯文,物理之極反其必。此風既長愛自由,何勞誅意董狐筆。老子頗憐得遨游,風情留與酒後述。為道浴沂無此景,流連共忘欲斜日。 穿著泳衣或裸體在海水浴場游泳,應該是西方傳來的現代性運動娛樂。這首詩重視身體健康及男女戀愛自由,詩人對此持讚賞的態度,反對傳統視裸體為羞的看法。 自由女 陳錫如(1866─1928) 世情兒女未通曉,雅慕自由常不少。秋扇一經被棄捐,始知鑄鐵錯非小。 此詩反對男女自由戀愛,認為女子沉溺愛情,一旦被鐵石心腸的男子拋棄,才知犯錯不小。似乎仍贊成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這是現代性的反思。 女學生 黃金川(1907─1990) 詎甘繡閣久埋頭,負笈京師萬里遊。雌伏胸愁無點墨,雄飛跡可遍寰球。書深莫被文明誤,學苦須從哲理求。安得女權平等日,漫將天賦付東流。 黃金川是臺南鹽水人,黃朝琴之妹,父親早逝,隨兩位兄長赴日留學,嫁高雄陳中和之子。黃金川家境不錯,也有能力赴日留學,追求女權平等是對整體社會而言,她希望女子不要埋沒天賦,也能像男子發展。就臺灣文史領域而言,已有大量的女教授從事研究,臺灣未來的人文發展,若缺少女性的投入,很有可能會變成廢墟。 廖振富《從晚清到二二八》中說:「櫟社詩人對中國時事一直持續保持強烈的關注,晚清列強瓜分、義和團事變、革命運動,乃至民國建立、袁世凱之擅權誤國、及三○年代中國政局之惡化等,均為詩人筆下之重要題材。‧‧‧‧‧‧而中國歷經清朝覆亡、民國成立的歷史重大變革,也造成詩人祖國認同對象的轉移,從而淡化了傳統遺民意識,強化了民主、自由的新思想。」(頁80,國立編譯館,2007)不能把櫟社單純看成是「抗日遺民社團」,臺灣賢達也不反對自己及子弟赴日留學,學習新知,當然他們對西方的現代性及日本的殖民現代性也多有批判,呈顯廖炳惠所謂的「另類現代性」與「多元現代性」。 本文最後以林朝崧〈桃花源三首〉的討論作為結束。 歲歲花開古洞幽,居人平等各優游。分明一小共和國,雞犬雲中也自由。(其一) 避秦尋得小乾坤,五柳先生但寓言。豈識歐人工探險,美洲真闢一桃源。(其二) 洞裡桑麻太古風,仙家何事井蛙同。願推芥子須彌法,盡納全球入此中。(其三) 此組詩將傳統資源賦予現代新貌。共和國、自由、平等都具有現代性。但第二首是所謂的殖民現代性,歐洲白人的桃花源,恰是印地安原住民的地獄,所謂的定居殖民主義,這種殖民現代性必須以後殖民主義加以批判。第三首希望有佛家納須彌於芥子之法,盡納全球於桃花源之中,此詩有全球的視野,表達讓全人類皆能過美好生活的祝願。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