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7 18:42:45瀏覽472|回應1|推薦5 | |
中國最早的文字為 “ 甲骨文 ” 、到了商朝演變成 “ 鐘鼎文 ” 、東周列國時期各國有自己的文字、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 文字的演化過程遵循從繁到簡這個趨勢。 日本、朝鮮、越南最早使用的也是漢字,他們在漢字的基礎上也做了簡化。越南在被法國殖民時,法國想讓越南 “ 去中國化 ” 才廢除漢字的,也與後來的共產主義沒有關係,越南傀儡政府直接放棄了漢字使用。 五四運動后發起的新文化運動,由於清政府積弱不振處處受欺凌,這時雖然到了民國,但國力仍然孱弱,與西方列強在科技上相差甚遠,以知識分子為主流的人群就在文化上找原因,認為中華文化才是造成弱國的根源,其中包括漢字、中醫等。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主將極力要求廢除漢字使用拉丁文。後來政府與知識分子達成妥協使用簡體字, 其實簡化字來源於書法里的草書, 即草書中出現的筆劃少的漢字代替繁體字。 簡化字也是漢字中的一種,以前一直有人使用,最早在東晉時就有人用。 這是東晉王羲之寫的《十七帖》,其中的簡化字有 “ 書 ” 、 “ 馬 ” 、 “ 複 ” 、 “ 數 ” 、 “ 東 ” 、 “ 語 ” 。這些字後來成為簡體字的依據。 後來由於民國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季陶等人的反對在 1936 年廢止了簡化的漢字。 民國政府頒佈的簡體字方案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