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15 17:55:50瀏覽3603|回應9|推薦19 | |
敝人喜讀明史,案頭上總有幾本書愛不釋手,其中黃仁宇博士的萬曆十五年是最愛的,隨手捻來總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要談萬曆皇帝就不得不提起明末三案,分別是梃擊案、紅丸案及移宮案。這三起事件從表面上看起來,只是閹黨、東林黨互相傾軋的結果。本質上係因大明王朝繼承權問題(在現在看來就是面臨大選與政黨輪替的憲政問題引起的惡鬥),直到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吊死北京煤山明朝滅亡為止。 如果要談明末三案,首先要瞭解萬曆皇帝朱翊鈞。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為明朝第14代皇帝,是明穆宗朱載垕的第3子。1572年登基時才10歲。在位48年,為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陵墓於1956年5月開始發掘,於1957年打開玄宮。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被發掘的帝王陵寢。在遊人如織的北京十三陵大家都可以去參觀他的地下玄宮定陵玄宮(俗稱「地下宮殿」)。雖然貴為天子,但是皇帝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萬曆一生中雖然不離酒色財氣,但是對於寵妃鄭氏確是死心塌地的。1581年萬曆18歲那年,認識了小他4歲的鄭氏。當鄭氏介入皇帝的生命後,他們的熱戀竟終生不渝,鄭氏之所以能贏得萬歲的歡心,並不是具有閉月羞花的美貌,而是由於聰明機警,意志堅決,喜歡讀書,因而符合皇帝感情上的需要。這個浪漫的相遇最後竟由此埋伏下了明朝的一個極重的政治危機,也就是動搖大明王朝根基的「國本之爭」。 對於封建王朝而言,最重要的事莫過於「立儲」,也就是政權移轉給皇帝的子嗣;本來依明朝律例應立皇長子即太子位,但是萬曆偏偏不喜愛這個皇長子-朱常洛。時間往前推到萬曆9年,萬曆皇帝在向太后請安途中臨幸一名宮女,生下了長子就是朱常洛(就是後來的短命皇帝明光宗)。因為朱常洛是宮女所生,神宗不喜歡他,且有意立愛妃鄭氏所生的朱常洵為太子。萬曆14年群臣上奏請神宗即立常洛為太子,萬曆以常洛尚年幼體虛未定,拖延不決。萬曆21年,皇帝變本加厲,下手詔要將皇長子朱常洛、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同封藩,以後再選擇其中適合人選為太子。朝臣聽聞一片譁然,紛紛上奏神宗。如雪片般飛來的摺子使神宗倍感壓力,迫於眾議只好不得已收回前命。直到萬曆29年,神宗才立常洛為皇太子。而長久以來的國本之爭引發出了兩次妖書案、挺擊案、紅丸案及移宮案,這些案件即是朝廷大臣內鬨的縮影,可說是東林黨爭。 所謂明末三案,中間過程曲折離奇、錯綜複雜之程度一點不輸今日之肥皂劇,絕對教人拍案驚奇,荒謬之處在於滿朝文武竟無人從此鬧劇中覺醒,因為明王朝歷經數十年的黨爭與傾軋早以無是非可論了。 反觀今日之國民黨自從經歷2014年臺灣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9合1地方選舉,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挫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執政版圖大幅縮水,正陷於亡黨之禍,黨中央對於民意的反彈可說慌亂無章法、毫無勝算可言的氣氛下,又打算於10月17日召開臨全會進行「換柱」,而挺柱鐵粉又將號召將前往抗議,洪秀柱兩岸政策顧問、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於10月15日則投書平面媒體,「別讓臨全會變籌安會」,直批朱立倫是袁世凱。另外,資深國民黨員、佛光山開山宗師星雲10月14日也投書《中國時報》,質疑「國民黨的腦袋在哪裡」;他說,「亡黨的時間不遠了,因為這是搞分裂啊!」中國國民黨一百多年的歷史,就以現在最為「亂七八糟」。現在換柱的問題,事關重大,這不但會造成國民黨分裂,甚至造成亡黨的可能。這一切的亂象,與明末三案的背景卻又如此似曾相識! 第一、無論朱常洛、朱常洵任1人為東宮太子,應該都無法讓大明王朝躲開灰飛煙滅的下場。第二、東林黨與閹黨的惡鬥早已不論是非曲直,僅僅是為了鬥而鬥,孰人關心女真人叩邊、農民揭竿而起。第三、崇禎皇帝中後金反間計,冤殺袁崇煥自毀長城。 國民黨則是早已喪失了政治話語權;從兩蔣以降,先是失去了反攻復國的神主牌、又遭遇了日籍台人李登輝與陳水扁父子倆的去中國化、台獨政策謀略,又遇到了蓋世英才的馬總統提出了:「不統、不獨、不武」的新三不政策,台灣人民早就失去國家認同與政治靈魂了。復以粗糙的年金改革手段與刪除年終慰問金等舉措,企圖以斬殺公部門人員福祉方式來獲得勞工階級的認同未果,反而導致傳統軍公教票源大幅流失,原支持族群或是坐壁上觀、另起爐灶甚至投靠其他陣營,時至今日,失敗氣氛瀰漫,朱上洪下、殊有何異?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前車之鑑、後世之師,歷史原來是一直在反覆上演又如此相似,教人不勝唏噓。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