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尼拉古老的建築物
2016/01/10 11:35:23瀏覽396|回應0|推薦6

  先父藍天民一九三七年在《華僑商報》開闢「新潮」副刊,被公認為菲華第一新文藝副刊。《華僑商報》社址歷經幾次遷移,在我開始舉筆塗鴉時,社址位於「大橋頭」(Jones Bridge)附近的Trade and Commerce大廈(簡稱T & C大廈)。

  我學業空餘的時間,先父經常偕同我到報社,讓我學習校對副刊大版稿。《華僑商報》社佔地甚廣,前門位於範倫那街(Juan Luna St.)而後門則處於港邊,基本上佔有T & C大廈底層的一半左右。

  T & C大 廈是一座古老的水泥大樓,我對這座大樓頗有好感。它每層樓層高度雖然不大,但由於設計不錯,空氣流動無阻。《華僑商報》社址是把營業、編輯、工房、印刷全 部應用空間集中在一個樓層,但即使暑季時室外的氣溫在三十五度左右,室內仍然一片陰涼;上班時僅須打開電風扇,一點也不需要冷氣機(空調機),這現象在今 日新型大樓是不可思議的。

  我與這座大樓結緣不僅是幫先父校對副刊要到報社,還有其他原因——

  我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時愛上攝影,即拜菲華當代攝影大師蘇季友先生為師,蘇老師成為我啟蒙、也是唯一的影藝老師。

  當年他開設的人像影樓「季友影室」在T & C大廈的四樓,我常在他辦公時去打擾他,觀察他為顧客拍攝人像時如何打燈光,下班後蘇老師經常帶我進入影室的暗房,教我沖洗放大的技術,包括如何局部加減曝光、木刻、浮雕等技藝。

  去蘇老師影樓要從《華僑商報》旁T & C大廈前門廳乘坐一座老式的Otis牌電梯上樓,老電梯速度雖然緩慢且以人工操作,沒有電梯員則乘不到電梯,但電梯員非常敬業且電梯空間頗大,上下樓甚為舒適。

  類似T & C大 廈這種年代較為古老的樓房,在馬尼拉僅遺留下屈指可數的幾座。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反攻日軍佔領下的馬尼拉市時,美軍一貫的做法就是先以空軍瘋狂 轟炸,待目的地一片瘡痍後,陸軍才施施然進駐。馬尼拉巴石河兩岸被炸毀的樓房不計其數,保存得較完整的是巴石河南傍前商業中心依示古沓(Escolta)街的一些大樓。

   我之所以提到這些舊樓,因為我感到這類樓房樓層間距離較高:雖然有因梁巨柱粗樓板厚而浪費建材旳缺點,尤其整座大廈因承重增加而必須增大增固地基設計 外,但在炎熱氣候佔一年歲月一半以上的菲律濱,有它節能的優點。同時因為它建築時不偷工減料,實在比一些新樓鞏固得多。試問馬尼拉市數次大地震,倒塌傷毀 的樓房,豈不大部份是建築年代不太長久的新樓。

  我的辦公室也設在此類「舊樓」中,雖然房間的位置處於靠「天井」的一傍而無直接室外空間,但因樓層高、樓板厚而很陰涼,我採用的冷氣機,也較同等平面面積的新樓馬力較小,而且在停電期間,也不似新樓的酷熱令人難以忍受。

  唯一的缺點是:可能因為樓板、牆壁很厚,因此手機的信號非常不好,也可能是水泥屬絕緣體,尤能擋住電波。除這一點較不方便外,其他方面我感到還稱心。

  附上的照片是一些馬尼拉市舊樓的資料,其中有郵局為舊樓而發行的一套郵票、報紙上對舊樓的一些報導等(上圖)。另一組照片仍美術家多年前繪製與新拍攝的舊樓外貌的對比(下圖)。

                                                                                                         - 2012年5月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nhe&aid=42875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