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0 12:25:23瀏覽3726|回應2|推薦2 | |
拼景觀 人、車同陷危機! 人孔蓋、補丁一個不少 路平沒門! 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陳玉梅今日(8/20)召集北市都發局、新工處與民政局於保安宮前舉辦現場會勘時指出,北市府為讓景觀徹底改造以強化地區文化特質,提升商圈行銷實力。自民國88年起,以3億2千餘萬經費,在全市22個地區,將原有車行道路柏油路面全面改為地磚鋪面。但相關路段自設置以來,不是被嫌太滑,就是被嫌不平。而也因地磚不耐車輛重壓破損頻繁,維護相對不易,現在破損、補丁的地磚路面也讓民眾行車安全與市容景觀同受威脅。 據了解,北市府為強化整體地區或商圈文化特質與形象,提升商圈行銷實力,北市府自88年起在都市發展局主導下,陸續投入3.2億(320,263,634)經費,在全市22個特色地區或商圈,將部份經評估兼具有人行空間需求的車行道路,由原有的柏油路面車道改鋪設為地磚鋪面,希望能徹底改善特色街區的整體景觀。各路段工程完工後,依道路規模不同,分別交由市府民政局各區公所或市府新建工程處進行後續維管。 然而在各地磚鋪面陸續設置完成後,地方對於此項新設施批評不斷。不是因為地磚材質過於平滑,容易造成行經車輛打滑、摔車,就是因為地磚為不規則石材鋪面,較不平整,讓車道顛簸變車震路段,甚至行人也常因高低差而絆倒。此外,也由於地磚路面容易被行經車輛壓破,但市府都發局當初在建置完成後,卻未移交足夠備料予後續負責維管的新工處及民政局,結果導致在地磚破損後回補只能以柏油、水泥或相似地磚取代,形成另類補丁,反而有礙都市景觀。 而經現場勘查,目前包含有皮鞋街之稱的沅陵街、有家具街之稱的文昌街,以及寧夏路、貴陽街與哈密街等路段,地磚鋪面全都因為長期車輛重壓而破損嚴重,而西寧南路段更是整條路像被潑過硫酸一樣坑坑疤疤。此外,像是六、七條通、武昌街、西昌街與東園街路段,也有零星大範圍的路面塌陷、破損問題。只不過上述路段,除寧夏路目前正進行全面分段重新鋪設,貴陽路正進行大規模修補外,其他路段道路現況還是在放牛吃草。 而更離譜的是,包含迪化街、萬華夜市廣州街(西園路西側)與梧州街路段更因當初採行「軟底施作工法」無法承受車輛長期重壓破損嚴重,而已經整條刨除改鋪回柏油路面外。位於南機場夜市內的地磚車道也因常發生機車打滑事故,現在整段道路地磚也早已不見蹤影,全改回鋪設柏油。三路段加總下來,市府等同浪費了4172萬公帑。顯見錯誤的施政比無能還可怕,現在全體市民的損失要向誰追討。 此外的問題還有像是西門町內的漢中街路段,則是由於長期修補,現在已成「地磚補丁大道」,部份路段補丁面積甚至還大於正常路面面積。而士林夜市內與關渡宮前的地磚鋪面,則因地磚材質較滑,路面傾斜,整個街區又充斥了人、手孔蓋設施,大北路段更是平均不到 陳玉梅議員批評,當初市府為改善地區景觀,決定將兼具有人行空間需求的車行道路改成地磚鋪面,根本是矇著頭硬幹。結果由於規劃時未充分完整考慮各地方民眾使用習性、交通需求與後續維管問題下,現在地磚鋪面車道是「太平怕滑、太粗怕震」,就連行人行經該處都有腳滑或是絆倒問題,讓每個用路人都提心吊膽。而今又因後續維管單位地磚備料不足,結果破損車道不是乾脆放著擺爛,就是拿柏油、水泥或是其他規格地磚混充填補,景觀與市民安全堪慮。 陳玉梅議員指出,道路設施的規劃設計應以道路使用壓力作為依據,在車道畢竟應以車行需求作為主要設置目的下,市府都發局悶著頭硬做地磚鋪面車道,卻因後續維管無力,反讓民眾行車安全與市容景觀同受威脅。現在這些路段「連走路都困難」,更何況是騎車經過。現在北市各路段地磚鋪面道路幾乎是所有問題都有,但卻因為無法納入路平專案整個重新進行銑鋪,最後這些當初為了美化市容的地磚車道,就只能陷入「破了又補、補了又破」的無間地獄中。 針對北市目前所有地磚車道現況維護問題,陳玉梅議員除要求市府相關單位應就破損部份盡速予以修復,以維護市民交通安全,並回覆原有市容景觀。此外,陳玉梅議員也要求市府相關單位,應全面對於北市所有地磚鋪面車道政策進行檢討。評估所有現存地磚鋪面車道存廢需求,並予以徹底改善。而後續,在維護不易問題未有辦法徹底解決前,不應在貿然將柏油路面車道改設為地磚鋪面,以維北市民眾交通安全與都市景觀。 針對本次會勘,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維護科科長李文芳現場承諾表示,會於下週發包,兩週內將哈密街現存所有破損地磚予以修復完畢。而後續,也會本於權責範圍盡速查明本市所有地磚路面現況全面進行查察,如仍有破損或其他缺失,會再盡快予以修復。 此外,都市發展局都市更新處更新工程科科長張坤海也表示,本市現存所有的地磚鋪面車道設施,當初皆有各自不同的時代背景,如今隨著時勢變遷,很難追究當初的責任歸屬。而就後續維護,也會再請新工處與民政局現存為管機關再行協助處理。 張坤海也承諾,未來都市更新處再進行類似的地區景觀改善工程時,一定會協同後續養護單位,充分與地方溝通,了解在地民意需求,已使未來所有地區景觀改善工程都能切合地方所需,並讓後續維管,都能更符合地方期待。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