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避免假期肥?
2024/01/02 17:28:38瀏覽179|回應0|推薦5

你知道,全球十大死因排名第五是肥胖?而且肥胖與流行慢性病,與糖尿病、心臟病和某些類型癌症的成形關係密切。

近期「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提及,來自羅馬尼亞的專家觀察發現,人們如在寒假期間過度放縱自我大吃大喝,恐怕會對肥胖問題造成長久的影響力。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肥胖症患者對食物的看法與體重指數(BMI)較低的人有所不同,可能也導致增加熱量的攝入。

社交聚會攝入的卡路里是工作場所的三倍

所謂的寒假大致指每年11月的最後一周到翌年的第一周至第二周,根據研究發現,這段期間人們有過度食用高熱量、高糖食物的傾向,此外還有對於含糖飲料和酒精飲料的攝入也增加不少,再加上天寒地凍,相較於其他季節,體力活動明顯減少,因此體重隨之增加,此等現象在肥胖症身上更為顯著。

為何寒假會使得肥胖問題越發嚴重?

更早之前的研究顯示,美國人每年假期期間,平均體重增加近0.45公斤,且不會因為假期結束而恢復原來體重,這個數字可能占比可能超過全年增加體重的50%,因此假期越多越長,體重也跟著上升,年復年,體重有增無減,持續循環上升。食物通常與舒適和快樂感覺悠息相關,因此更讓人難以抗拒。研究也發現,人們在工作場所和社交聚會場合所攝入的卡路里,後者是前者的三倍。

當然跨年也是一個誘因,將減重或少吃當成年度新年新希望,年終假期成為最後暴食的狂歡,不知不覺吃入更多卡路里,新希望卻沒能確實開展,一旦開啟這類錯誤的飲食習慣,漸漸也就難以修訂,肥胖也很難離身。

體重超重或肥胖可能無法用BMI判別

此外,賴在家中成為宅男女變成我們熟悉的沙發馬鈴薯也是累積肥胖的兇手之一,通常在感恩節和元旦假期期間,非常可能增加3-5公斤,尤其太多甜食和懶得活動確實是造成肥胖的主要成因。

這類的習慣讓肥肉上身且難以剷除,姑且可以稱為「假期肥」,研究人員篩選全球各國2013-2023年期間,以18-65歲的成年人為對象所做的研究報告發現幾項結論:

1、各研究期間,約有半數的人體重增加,且肥胖的人比體重正常的人的體重更容易增加,因此想要在假期之後減少也變得更為困難。

2、假期到餐廳吃飯與BMI增加也呈現正比關係,寒假飲食模式讓本來BMI正常或偏高的人體重增加。

此外,研究人員自己也提出以下疑問:

1、10年的研究時間長度是否足以支撐上述理論。

2、數據缺乏對老年人的研究

3、BMI可能不是決定人們體重超重或肥胖的關鍵因素。

然而無論這份彙整10年相關研究報告後所得的結論是否具有決定性的效能,可以確認的是,以激烈、極端、不可持續進行的方式避免體重的增加肯定有礙身體健康。

透過呼吸練習、冥想、運動避免壓力暴食

基於此,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建議,可以減緩「假期肥」問題:

1、如果平常一日多餐,可將分量減少或僅吃一餐。

2、吃大餐時,以沙拉當作開胃菜,喝黑咖啡、無糖飲料取代甜點。

3、多喝水。

4、找一些自己喜愛的活動,轉移想吃的慾望和衝動。

5、不要邊吃東西邊滑手機,讓自己全然享受吃飯(吃東西)的美味。

6、養成減持食物標籤脂肪和含糖量的習慣,自然就會減少熱量的攝取。

7、可透過呼吸練習、冥想、運動管理壓力,避免因為壓力而暴食。

8、好好睡覺,讓自己睡得好睡得飽。

9、找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彼此提醒千萬不要再假期放縱暴食。

儘管這份研究報告和提醒針對的是歐美國家的假期,然而台灣是個愛過節的國家,無論是西洋情人節、復活節、感恩節、聖誕節、元旦等等都是人人不忘慶祝的節日,美食更是慶祝必備的選項之一,此外我們既有的農曆假期更是年度吃吃喝喝高峰期,尤其是親人團聚,不僅吃得豐盛豐富還有數不盡的各式各樣美味零食,教人欲罷不能,更遑論還有元宵、端午、中秋等三大節必吃的經典應景食物還有各種節氣的養生進補等美味……怎能不肥胖呢。

2024讓我們一起為健康把關,也許無法瘦身有成但避免肥胖至少是勢在必行的年度計畫。

你打算怎麼做呢?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ling.maggie&aid=18021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