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遊褒禪山記-以學習闡述之
2010/01/04 07:31:27瀏覽865|回應2|推薦24

一雙眼睛能看透多少事情?一雙腳走過的路能代表著怎樣的情感?一個留言或簽名能代表什麼意義?一張照片能夠裝載多少記憶?一篇文章能承載多少道理?一趟旅程能得到多少體體悟?

  人的一生有多少時間可以看透萬物?甚至有多少時間可以破完人生的各種關卡?唯有藉著文字或圖片所要傳達出來的意念,才能在短短的生命旅程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結局和一段又一段美麗的生命奇蹟。

  美麗的人生需要有美麗的生命陪伴,美麗的生命需要有美麗的旅程,一段令人難忘的旅行經驗創造了一段美麗的旅程,也創造了流傳千古的想法和意志,許多文人喜歡旅行遊玩,有些人是發自內心走進風景名勝,像是帝王和貴族,他(她)們不用考慮到工作的問題,只要有空閒時間即可隨時進入風景中;有些人是因為貶謫,像是王禹偁筆下的小竹樓、歐陽脩筆下的的醉翁亭;而有些人是抱持著逃避的思想遁入夢想,像是東晉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就拿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來說,即是以一段旅遊的經驗道出一段傳誦千古的道理,一段經由遊褒禪山得到的經驗,幾百年就這樣過去了,這文章還是在學生的課本上被看到、在一本本古文總集被看到、在王安石個人的散文集被看到,甚至在白紙黑字的紙面上被看到,無所不在。

  <遊褒禪山記>的故事主要架構在於王安石和四個同遊者一同遊玩褒禪山,

主要出場的人物有友人蕭君圭、王回,以及弟弟王安國和王安上,一共五人上褒禪山遊玩,在遊玩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事情讓王安石有感而發,這感發竟將這篇散文被收錄在後代的總集中讓後人欣賞,筆者猜想王安石應該沒想那麼多吧?

  文章一開始即提出了「褒禪山」這名稱的由來,原因是唐代有個叫慧褒的和尚住在此過,後來慧褒的生命也在此消逝,化成一顆閃亮的星星高掛在山上,庇護著褒禪山。後來大夥兒發現一塊倒在地上的老舊石碑,由上面模糊的字樣看出「華山」是誤傳的說法,「花山」才是真正的說法,大家以訛傳訛,誤傳了。原來以訛傳訛並不是現代才會上演的戲碼。

  這篇文章主要的重點是學習的努力,只是淺嘗則止的人就如同文中的第一部份-「前洞」,前洞有個地方流出山泉水,很多人在這裡提詩留言,原因很簡單,因為想要到這兒遊覽最輕鬆,也最快速,只來這參觀就轉身返回去的,心裡認為已經遊賞過褒禪山,而高興歸去的旅客,就如同只是翻翻書、看看翻譯,就自認為自己已經懂著文章的讀書人,沾沾自喜地覺得自己有學問,可以用張潮<幽夢影>的一句話說明之:「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第二部份-「中間」,這部份也是王安石他們五人到達的範圍,從前洞再進去五公里處,這棟越來越深邃、溫度也越來越冷,進來到此的人還是有,但沒有比只停留在前洞的旅客多,在這裡看到的景致比前洞更加迷人,再用學習相比即是喜歡該作品,也深入讀它了,不僅唸了翻譯,還將原文看了數次,別人問了他關於文章的內容,他回答得出來,但是只是片面性的,更正確的說法是只是吸收不會思考,像是讀了某某人寫的傳,就認為該經只有這一解釋,沒有其它的解釋,引用<幽夢影>的話即是:「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然而,當他們再繼續深入時,有個同遊者害怕,想要馬上回家,於是用了這個理由:「再不回去,火就會熄滅。」,這話王安石不認同,但還是一起回頭返回,但文章後有提到事實上他很後悔。

  筆者不打算忽略掉張潮<幽夢影>中的最後一個境界:「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這境界是最難到達的,若用本文中的敘述即是他們五人繼續拿著火把進去山洞到達最後,但由這篇文章證明,他們沒有到達此境界,這點也是王安石寫這篇文的重點。

  王安石在此用不少文字著墨這一個概念,他在文章上表示,想要深入遊玩必須有三個條件:「有體力、不懈怠、有外物幫助(在此是火把照亮)」,若是缺少了一項條件即不可能遊玩到盡頭,在文中他認為:他的體力夠、火可以照亮,但缺乏了前進的毅力,因為同遊者想出來,不想再待在洞穴中了!越深入到洞穴就越可以見到更稀奇的景致,但相對地,會比前洞的遊賞環境更差,不像前洞那麼容易到達,所以到的人少了。要說王安石他們沒有深入?其實是有的,只是「比下有餘,比上不足」,跟那些只停留在前洞者相比,他們更深入了洞穴是事實;跟超越他們,比他們更進去洞穴內部的人相較之下,又不是那麼深入,一切都是比較而來的,如同老莊思想中的「有無相生」。

  至於「火把」,也就是外物幫助這點,若是沒有火把協助,他們是不可能在幽暗的洞穴中安然進出,這也是外物的重要,想要達到「台上玩月」的境界不只要讀一家的傳,還要參考其他人的傳,然後再經過自己的思考,找到屬於自己的想法,在論語也提過「學而不思則殆」的觀念,等到思考過後找到自己的理解,即可以輕鬆自如地了解新的學問。

  學習如同拿著火把走進洞穴,不但需要體力,也需要外力協助,更重要的是毅力,有了這三個條件即可以讓自己的學習到達極致,但筆者不禁要問:「學問真的有極致?」,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到底岸在哪裡?老莊思想也提到這樣個觀念:「學問無盡頭,人的生命卻有盡頭,用短暫的人生追求遠大的學問,似乎追求不完,或許對於學問不應如此執著?」,每個時代對於學習都有著不同的思考方向,沒有哪種方向是絕對的,但每個方向都可以斟酌思考。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kimara&aid=3652341

 回應文章

岱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目前只想到此
2010/01/23 14:55

追求無止盡的學問是執著?

但起碼是對真善美的懇切執著,

靈魂深處會有過濾知識的密碼,

選擇適合自己脾胃的就夠了。謹提供淺見,小安很有進步喔!


岱靈^_^
辛小安_古來征戰幾人回(yukimara) 於 2010-01-26 22:18 回覆:

面對有些事情確實需要執著,學問可以追求,但不可太過偏執...

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人生有涯,學問無涯,用有盡頭的人生追求無盡頭的學問,殆矣"

學問的追求真的需要過濾呢!

謝謝岱靈姐姐的意見及稱讚...

小安留  0126


宇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文..!
2010/01/15 13:18

好友安喔^^   過的好嗎??

我們期末考   希望能ALL  PASS

已經快要放寒假了    超期待的啦><

有什麼寒假計畫嗎??

愉快唷^^!

辛小安_古來征戰幾人回(yukimara) 於 2010-01-18 15:57 回覆:

首先,歡迎拜訪。

期末考,我應該可以過吧?(心虛)

放假很好,真的!只是要多看點課外書倒是好。

寒假計劃:研究紅樓夢,背聲韻學,看一堆書,寫文章投稿,打工(?)。

也祝福你,假日愉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