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出格入格之間
2007/09/10 05:03:27瀏覽526|回應0|推薦5

出格是入格的金鑰匙,道德是維繫在格的法門。

 

某中央機構院長一向重視幹部素質,覓才若渴。他有鑑於時代轉輪快速,歷來政治幹部都是拿著開國元勳的教材當範本,閉門造車而出門合轍,已經不合時局,因此下令成立訓練班造就俊傑,培養忠貞。

訓練班如期開班,果然濟濟多士,朝氣蓬勃,該院長不辭辛勞每週親自前往訓話,講的都是聖哲典故,四維八德。

光陰似箭,學員結業,院長親自頒發畢業證書,吩咐人事局安排分發。同時還召見了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的學員。此人年輕俊逸,思維清晰,思慮單純,尤其讓院長激賞的是,他把院長的每次訓話都一字不漏筆記成冊,口誦心惟,念茲在茲。

院長龍心大悅,與他合影。印象深刻極了。

大家恭維這位學員為「狀元」,都認定他前程似錦。

狀元被分發到秘書處,工作十分努力,但是不久他與上級因追蹤考核的深度問題發生爭執,他認為上級沒有落實院長的訓示。院長知道了,把他調去財稅局。

他在財稅局幹了幾年,年年因賦稅問題面見財政部長,引用院長在訓練班講過的話,力諫要改變現狀,使財政部長極度困擾。院長知道了得意門生的狀況,就調他去工程局。

他在工程局幹了幾年,洞察利弊得失,平均每年舉發三件工程弊案,兩件工程設計疏失案。攪得工程局長寢食不安,胃痛如絞,申請英年早退。院長知道了,除了立即慰留工程局長,同時把他調去榮民之家負責檔案管理,每天千篇一律地做著建檔編目和歸檔入庫的單純工作却仍然與同仁時有爭執。

一晃眼又幾年過去了,他四十好幾歲却一事無成又前途黯淡。

某日,院長又召見了他。

院長還是愛惜他的,用家長的口吻開導說:「狀元呀,你的年紀也不小了,經過的歷練也夠多了,為什麼依然處處與人格格不入呢?」

「我百分百是尊照您當年在訓練班的講話認真在做呀!您信不信,我現在還是能一字不漏的背誦您的所有訓示」。

院長當場垮下臉色,自顧自地走出辦公室。

一年過去了,院長再也沒有提過狀元的名字。他不明究理,非常苦悶,於是去拜見當地頗負盛名的高僧請求開示。高僧聽完他的委屈,慈眉善目地說:「如果院長都照他自己所說的話行事,他早就跟你一樣混不下去囉!」。

 

既然院長的那些談仁說義「大話」行不得,他為什麼總要滔滔不絕地講?這就是維繫「在格」的微妙法門了。

 

所謂的文明文化,就是給既登寶位的人架設一個用「道德」材料做成的框框。不管他手上沾有多少鮮血,或是口袋裏掖了多少不義財,只要躦進了這個框框就是成了正果。是謂「入格」了。

想躦框框必須先有資格,就是「成功」,在通往成功的奮鬥過程中,「出格」(不道德)是捷徑,「道德」是阻礙。但是當有了「成功」資格又能躦進框框「入格」之後,就非常需要「道德」的包裝掩人耳目了。

 

唐太宗李世民為圖登上皇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兩個哥哥,是標準的「出格」。成功擁位後創造「貞觀之治」昂揚「入格」。在翠微殿向陪臣自詡的五大統御特色:古帝王多妒嫉勝過自己的人,朕見他人的善,像自己有的一樣、【別人的品行與能力,不能兼備,朕常棄去他的所短,採用他的所長】、【人主多惡正直,所以陰誅顯戮,每一個朝代都有;朕即位以來,正直之士比肩於朝,從未黜責廢處一人】、【自古都貴重中華,輕視夷狄,朕獨愛他們像自己的家人一樣;因此,他們的種落咸依朕如父母】,就是用「道德」安全包裝住權位的典範。

當今之世,台灣就頗有人以欺瞞拐騙,魚肉鄉民的「出格」手腕起家,但富貴後捐鉅款創辦公益基金會,就安然「入格」,儼然慈善家的實例。 

道德是立言的記錄,不道德是立功的基石,理想人生的境界,就是坐著天使和魔鬼併駕的車,快速到達「成功」旅館,隨即順利轉進「道德」套房。

 

當然,也有人活到成了人瑞還不明瞭「入格」之道,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只能假設他是孔子投的胎。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gene8&aid=12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