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01 10:59:29瀏覽902|回應0|推薦1 | |
哈娜,你會吹口哨嗎?(Kan du Vissla Johanna) 文/沃夫.史達克(Ulf Stark) 圖/安娜.賀格蘭(Anna Hoglund) 譯/宋珮 原文出版日期/1992年 中文出版日期/2005年6月1日 遠流出版事業(股)公司出版 本書的副標題是:「小男孩找爺爺的故事」。「小男孩」指的是以「我」為第一人稱敘述的尤夫的朋友貝拉(雖然是尤夫的第一人稱敘述,卻是他站在旁觀者的立場看貝拉和找到的爺爺尼爾斯的相遇、相處過程)。 七歲的尤夫和他的朋友貝拉一起玩兩人做的翹翹板(看到畫面時,頗佩服兩個孩子的巧思,不過貝拉被翹翹板打到時,很替他痛呀!)時,談到要去爺爺家幫爺爺過生日,以及和爺爺相處的點點滴滴。貝拉聽得很羨慕,他沒有爺爺,渴望能像尤夫一樣有個爺爺。尤夫於是出主意,帶他去養老院找了一個爺爺,也就是尼爾斯先生。 《哈娜,你會吹口哨嗎?》這個書名是源於尼爾斯以口哨聲吹給貝拉和尤夫聽的一首歌曲名,貝拉好不容易學會吹,想吹給爺爺尼爾斯聽,尼爾斯卻已經過世,貝拉只好在葬禮上吹奏。 整個故事充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溫馨,沃夫.史達克是歐洲頗富盛名的作者,他為年輕讀者寫過十幾本小說,其中幾本被拍成了電影,或是編成舞台劇,文字幽默而深刻,多次獲得兒童文學最高獎項──國際安徒生獎的提名。 他曾說:「就因為有悲傷,喜悅才會如此可貴。」,這句話充份反應在《哈娜,你會吹口哨嗎?》裡。結局令人感傷,不過作者並沒有讓主角沉浸在傷心裡,彷彿尼爾斯爺爺只是去旅行。貝拉更說:「至少我們一起做過很多好玩的事。」,更有珍惜曾經擁有的樂觀胸懷。最後以「我們來放風箏,今天的風剛剛好。」做結束,兩個孩子望著尼爾斯親手做的風箏在空中飄揚,像是在送他們所喜愛的老爺爺遠行。 其實從故事一開始,作者和畫者都為最後的結局留下伏筆。 當尤夫約貝拉在隔天一塊去為貝拉找個爺爺,兩人先是走過麵包店、樹林、教堂,這時看到一排靈車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然後才到了老人之家。畫者安娜.賀格蘭在畫面上以一棵大樹來代替樹林,就位在麵包店和教堂之間,接著是靈車,和位於畫面最右上角的老人之家。 教堂、靈車和老人之家靠的這麼近,不就意味著老人之家有多接近葬禮嗎? 當尤夫和貝拉來到老人之家,他們穿過一條暗暗的長廊,在一扇微開的門裡遇見了尼爾斯。他們之所以選擇這扇門,是因為門是微開著,而且亮著光,象徵著歡迎,這也是貝拉跟老人尼爾斯的緣份。巧合的是,貝拉在前一天撞到翹翹板而在下巴貼了塊繃帶,老人則因刮鬍子而受傷,也在下巴貼了繃帶。 而當貝拉把預先準備好的一朵花獻給老人,稱呼尼爾斯為爺爺,尼爾斯並沒有拒絕,反而接受他為自己的孫子(這裡也透露出老人的寂寞,需要孩子的陪伴),而且也像貝拉憧憬的爺爺一樣地慈祥待他,請他們喝飲料、吃蛋糕,給零用錢,還做了個風箏給貝拉,教他吹口哨。 貝拉的回報是和尤夫一起為老人籌辦了個充滿刺激、冒險的生日,儘管老人不一定是那一天生日,仍配合著孩子們。這一段非常的感人,尤其是對應著之後的葬禮,對尼爾斯而言,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孫子貝拉,無疑地在他生命將終之時給了他最幸福的回憶。 而在過程中,扮演著祖孫的尼爾斯和貝拉,都對彼此付出真感情。貝拉不是想喝咖啡、吃蛋糕、要零用錢才認爺爺,他是真的想要一個爺爺。為了幫尼爾斯過生日,他打工,拿出所存的零用錢,買雪茄、領帶做為生日禮物,還籌畫了一場讓尼爾斯永生難忘的生日慶祝會,這番付出令人格外感動。 而一路伴隨著貝拉經歷這些事的尤夫,雖是小小年紀,卻以情義相挺,先是出主意帶貝拉去老人院認個爺爺,還跟他一塊陪伴尼爾斯,就連打工買生日禮物他也算一份,真是個可愛的角色。 圖畫方面畫得淡雅而溫馨,以粉粉的彩筆生動地繪出這個溫暖的故事,也很可愛。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