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ric Carle~好餓的毛毛蟲
2006/04/19 18:11:29瀏覽1505|回應0|推薦2

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文.圖/艾瑞.卡爾(Eric Carle

譯/鄭明進

原版發行日期/1969

中文版發行日期/19961

上誼文化實業(股)公司

  之前曾介紹過艾瑞.卡爾的《神秘的生日禮物》,作者運用裁切技巧製造趣味,讓孩子們順便認識圖形。

  在《好餓的毛毛蟲》裡,他用到一些簡單的裁切表示一星期的五天,毛毛蟲星期一吃了個一個蘋果──在果實上挖了個小洞代表毛毛蟲鑽進去吃果實的蛀洞(翻過頁面,可以看到毛毛蟲從蛀洞爬出來的身影),一個蘋果只佔五分之一頁面,以下切掉,可以看到下一張的星期二吃的兩個梨子的其中之一(兩個梨子佔五分之二頁面,以下切掉),下面第二張的星期三吃的三個李子中的一個,下面第三張吃的星期四吃的四個草莓的一個,下面第四張的星期五吃的五個橘子中的一個。但雖然每天都有進食,毛毛蟲的肚子還是好餓好餓,所以星期六牠就毫無節制的吃了十樣食物,在這裡有介紹「量詞」的用法,如巧克力蛋糕是用一「塊」,冰淇淋甜筒是用一「個」,小黃瓜是用一「條」……。這天牠吃太多了,結果肚子好痛。(應該也有藉此警告讀者不可以暴飲暴食,吃東西要恰恰才行的意思吧。)

  所以星期天,毛毛蟲只吃了一片又嫩又綠的葉子,並覺得舒服多了。

  這時候,牠不再覺得肚子餓,也變成一隻又肥又大的毛毛蟲……接下來的情節就是毛毛蟲成繭變蝴蝶了。我特別數了一下作者所繪的毛毛蟲包括頭部一共有九節,變成蝴蝶後,扣掉身體這部份,兩邊的翅膀各有看起來像是四個部份,不曉得是不是刻意安排。

  再回頭來看故事的第一頁,情節是從「月光下,一顆小小的蛋躺在葉子上。」展開。感覺上攤開的兩個頁面上的圖畫用的好像是油畫的技法,作者以誇張的技法將躺著蛋的那片葉子畫的特別巨大(甚至看起來比月亮還大),有特寫的味道。

先前我去上宋珮老師的課,她曾說到作者採用橫幅的繪本形式的主要原因:橫幅繪本圖畫可以跨頁,故事、風景具有延續性。所以,主題、場景延續性強的圖畫書,通常會選擇橫幅的形式。《好餓的毛毛蟲》就有這個意思吧!

最後要補充,《好餓的毛毛蟲》裡除一般的數字概念,還有一星期有幾天,量詞,以及包含了毛毛蟲變成蝴蝶的生長過程,不僅是一本趣味十足的好看繪本,對孩子們也具有知識性。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ehin6648&aid=24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