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我探索
2010/04/26 08:44:17瀏覽222|回應0|推薦1

 

 

 

 

最近剛好因緣際會參加一連8堂的「自我探索」課程,這是台北市文山區北政國中邀請心理諮商師鄭素芬老師主講的課程,也因為有多餘名額,所以我和其他義工媽媽一同參與課程,老師以較為輕鬆的方式去分享,而不適用專業的術語和知識來教課,也因此讓家長們都覺得收穫良多。

 

 

 

「自我探索」為何人需要自己去探索自己呢?

有人或許會說:「難道我不瞭解我自己嗎?」

然而,究竟你有多瞭解自己呢?你有多大的把握呢?

因為環境的渲染讓人忽略以往失去已久的真實自我,有些原有的本質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所以我們需要去探索。

 

 

 

打個比方說:「一個銅板敲不響」當孩子犯錯時,大人總會說你要切記「一個銅板敲不響」只要你不去反應他能如何呢?

但反觀相同理論放在不同事件上,一對夫妻結婚多年,有一天老公實在受不了抱怨,我……最最生氣的是….「每次我生氣時,你漠視你閃開」而妻子也有怨言,妻子委屈的說:「我只是聽從媽媽的囑咐,你呀!千萬別跟先生吵架,因為男人在外工作壓力大很辛苦了,所以即使有抱怨,發脾氣你都切記!一個銅板敲不響的道理這樣夫妻不會因為爭吵而讓感情破裂」

 

 

 

好玩吧!相同的理論放在不同事件或是不同天平上,結果卻不同!

所以理論或是道理一定是絕對的嗎?而單一事件性只有一種結果嗎?或是只能有一種答案嗎?

探討這些疑問很有趣,因為可以發現不同的自己,也可以發現不同的觀點。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不同,生長環境不同,所以,養成不同個性,也正因為這些不同讓世界變得熱鬧非凡!

認知不同來自於~價值觀&信念不同;每個人所養成的習慣&反應,造就出你不同的行為;也因為以往的經驗影響你的情緒。

有太多的不同造就出不同人格特質,但往往人總喜歡別人依照自己認知的方式,但~這方式真的跟你所認知的相同嗎?

或是你看見對方的行為不是你能接受的想法,就直接認定「那是錯誤的行為」而其原因呢?標準呢?是根據你的自我標準?還是大眾定出來的標準呢?而…..何謂標準呢?標準不也是那從古至今由人所訂定的不是嗎?那為何定標準的人絕對是正確無誤的呢?

 

 

 

人總習慣用自我觀念去「推論」而往往這種「推論」與事實有「差距&距離」,如果對於事件可以抱持不同的想法,接受不同的認知,那才會成為有趣的對話,彼此間相互成長,而不會淪為批判與指責,我想運用批判&指責,應該對幫助人沒有多大效力,因為沒有人愛聽教訓。

 

 

 

探索自我的過去是希望與現在的自我有所「區辨」,並非是要與過去牽扯不清,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因為取決於個人的偏好,這並沒有對錯呀!

比方說:「有人就愛出國去日本,因為我愛日本的風景」也有人說:「我就只愛去法國,因為我覺得這是全世界最浪漫的地方」

這兩個國家兩種說法大家可以認同也可以完全不認同,因為這是取決於個人偏好,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重點在於,你開心嗎?你有真正享受其中嗎?這才是重點,只要將問題簡單化,不要牽扯過多的變數,其實,答案就只是如此的簡單而已。

 

 

 

而自我探索的路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歷程,不同時期可以看見不同的自己,不同的觀念也能看見身邊旁人,不同的面向,將所有觀點&眼光放寬放廣,你才能更仔細的……看得更清楚,無論是看見別人或是自己。

 

 

 

 

 

 

……………………………………………………………紅櫻桃(宗員媽)2010/04/26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不錯,不要吝嗇
您也可以引用給好友看,請別忘了幫我推一下喔~謝謝您!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ehchen0809&aid=397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