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12 00:03:26瀏覽1256|回應3|推薦6 | |
請參考2012/10/01的新聞「核四廠錯用金屬導線管 台電自稱智能不足」(網址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001/109012.htm),讓我原本對台電的信心打了折扣。而前一陣子因台電工會「讓台灣黑暗」的不妥言論,我寫了一篇「台電通訊公司 – 讓台灣再現光明」的文章。但該篇文章不是要說台電壞話,而是希望能藉著成立新公司來更有效的整合國家資源,也將此建議提交總統府與行政院參考。不過,在我收到台電公司的回覆後卻感到錯愕,因為回答與我的建議牛頭不對馬嘴,我認為台電不是敷衍草率就是智能不足,兩者都不應該。在此先摘錄回函內容如下:
李沅海先生:您好!
102年1月9日 台端發送至「院長電子信箱」之大函(信件編號:00110200363)敬悉。您所提藉著光纖與電力線共構而建立另一組「最後一哩」的到府網路連結,智慧電表可扮演中繼器、微型基地台、無線熱點等角色之建議。謹就您所提問題說明如下:
1.本公司目前智慧電表建置尚處於測試與評估階段,未大量建置,同時電表設置位置與微型基地台、無線熱點等位置亦不盡相同。另外智慧電表亦非全部用電力線通訊,尚需經過嚴謹評估與測試。
2.電力線雖然可用來通訊,但目前國際上電業大多用來進行自動化通訊等應用,因為電力線網路通訊恐怕無法應付網路頻寬需求越來越大之應用。
3.目前電業法並不允許電業兼營通訊業務。
4.感謝指教。
5.本案承辦部門本公司綜合研究所電力研究室,聯絡電話:(02)8078-2308。
如我部落格文章標題所言,我是建議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台電通訊」,該公司可由其他電信業入股,這與電業法台電是否可兼營通訊業務有何關係?而我所謂的「電力線與光纖共構」的意思明顯不是用電力線傳輸資料,如果單純以電力線傳輸資料則何必需要光纖?就像台北車站是台鐵、高鐵、捷運共構,意思是共用空間而不是高鐵、捷運都走台鐵的軌道,這應該不是很難理解的道理吧?前面的意思理解錯誤,後面的一切就不用說了!限於部落格的性質,我沒有把細節寫得很清楚,顯然我的文筆不好且認知錯誤,所以在此解釋得更清楚一點。
首先是我認為台灣的無線網路頻寬不足,因此各電信業者要再擴充基地台、無線熱點,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投資,且很可能要挖馬路架線路。台電本身電力線會有線管或高架的多餘空間,光纖又不怕電力線干擾,因此如電力線能與光纖共構(共享空間)則可以節省許多成本,且能分擔維護費用。
光纖網路的頻寬較大,可以構成骨幹網路,而台電的其他設備本來就會佔空間,因此加掛通信設備會比另外佈線要划得來(但仍可額外佈線)。也就是說,台電出的是本來無法獲利的「空間」,但卻可在新公司占有股份,可說是無本生意。而智慧電錶及LED路燈汰換是政府的現有計劃,推不推與我無關,我只是建議它們與通訊模組共構(還是電源及空間分享的意思),由通訊模組扮演中繼器、無線熱點的角色,這部份其實與台電無關,只是要在設計時考慮通訊模組與其拼接的可能性就好了。智慧電錶不是傳統電錶,一棟樓假設有28戶,難道一定要裝28個電錶?人人都知道一台電腦有多個USB埠,智慧電錶的中央控制模組與功率讀取模組本來就可一對多,通信模組也可以任意搭配,我不相信工程師會不懂這些!我想說的是一棟樓一定有電錶,也一定有電,很可能延著電力線的線管就可以拉光纖連到骨幹網路,這使得台電通訊在佈線上有一定的優勢。如果電錶的位置好,則直接通訊模組就與電錶共構;電錶位置不好,難道不會牽一條線到適合通訊模組運作的地點?活人不該被尿憋死,難道一定要我把細節說得這麼清楚,自己不會想嗎?企劃案如果成功了,賺錢的不是我而是台電,節省到的是國家的資源,我一毛錢都分不到。我很忙,要賺錢養家糊口,也拿不到高額年終獎金,沒時間也沒義務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我喜歡用科技來解決問題,一貫的原則是支持「安全」的核能,只要核能安全我願意支持它。但一葉知秋,現在不禁會質疑核四的安全性,並希望反核四人士可以支持我,將我的提案讓多一些專業人士知道。我寫部落格純粹只是興趣以及對歷史負責 - 之前一直都有些想法,但限於工作繁忙無法發表,且發表了也沒人看,所以都只是放在心中而已。我的想法不一定對,但萬一真有不錯的地方卻又沒發表,進而造成社會損失,我是否有責任呢?舉例來說,我的退休金解決方案有提交給政府,雖然政府不可能直接採用(因還要考慮許多現實面),但中間有許多創意、亮點絕對可供參考,可惜的是從來沒有媒體摘錄部份創意報導。如有不對之處,也希望有專家能予以指正,但至今從無下文,讓我有點沮喪。「台電通訊公司」的提案也只是盡力而為,台灣雖然有言論自由,但大眾並不喜歡討論較深入的事務,這讓我想退回過去的模式 – 寶貴的時間應該拿來賺錢改善家人生活,公共事務是給有權力的人玩的,沒權力說什麼都是放屁。罷了,年紀不輕不要學憤青!我還是會繼續發表文章,就當是寫心情週記吧,有空再見。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