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06 10:26:57瀏覽2970|回應8|推薦52 | |
今年的夏天很熱,大家都躲在冷氣房內,卽使出門搭公車、客運、捷運、高鐵或是到各大、小商店也都有冷氣;1963年我到台北市上班時,台北市還不是很現代化的都市,不要說一般人家裡沒有裝冷氣,就連公家單位的辦公室也都只有使用電風扇或大吊扇而已,台灣各地的公車、客運、火車 也通通都還沒有裝冷氣;1970年我被借調到「台灣省交通處氣象局」參加該局與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 合作的「聯合國防颱防洪示範計劃」,第一次在上班時吹冷氣,因為那是一件國際合作的示範計劃案,有世界氣象組織(WMO)派來的外國籍計畫經理和專家,所以「台灣省氣象局(1971年才改為中央氣象局)」就只在那個辦公區裝上了冷氣機,我的同事很羨慕我去氣象局上班可以吹冷氣,其實剛開始我對於忽冷忽熱的環境還很不習慣呢! (1969年台灣氣象局的辦公廳,照片取自網路) (1970年參加「氣象局與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合辦講習班」的結業證書) (被派參加「聯合國防颱防洪示範計劃」的公文) (「聯合國防颱防洪示範計劃」的計畫主持人「鮑耿」,隔了40年後再次拜訪氣象局,照片取自網路) 現在幾乎人人都離不開手機、電腦,1960年代台北市連家用電話都還不普及,誰也沒料想到後來會出現「手機」、「電腦」這類的東西,電腦在1960年代才剛萌芽,一部 IBM 360 的「電腦」比一間教室還大(據說裡面還有使用「真空管」,因為IC晶片才發明不久),我在1969年參加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代辦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電子計算機在水利工程之應用講習班」,才第一次接觸到「電腦」,講習班的課程是教學員如何使用 Fortran 2 的程式語言及應用方法,程式設計的每一行(statement )要用打孔機器打一張卡片,完成一個程式設計就得打上一疊厚厚的「紙卡」,我第一次上機,是把辛苦打好的一疊「紙卡」請電腦室的操作員幫我輸入電腦(要進入台大的電腦室必須穿上防塵衣帽還要套上鞋套),我在電腦室外面等侯,電腦室很快就傳出「卡、卡、卡」的列印聲,我以為作業已經大功告成了,不料電腦室小姐把我的紙卡和電腦列印紙交還給我,列印紙上密密麻麻的標示我所寫程式中的一堆錯誤問題,我實在弄不清楚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只好去請問助教,他要我檢視程式設計內是否少了括號或是多了括號,要不然就是我的程式設計邏輯有問題,經過我詳細的檢查果然少了一個括號,修改後一下子就完成了作業,電腦有時候還真的「很笨」啊,那個時代學電腦的人很少,我的同事都笑我在浪費時間呢! (參加台大電腦程式設計講習班的結業證書) (IBM360電腦,照片取自網路) (IBM電腦的打孔機,照片取自網路) (IBM電腦程式設計使用的「紙卡」,照片取自網路) (程式設計打孔完後一疊的紙卡,照片取自網路 ) (IBM電腦研算後將成果列印出來的機器,照片取自網路) (1970年參訪日本「富士通」贈送剛開發的「IC」晶片所製作的領帶夾) 1960年代要製作出資料統計表,數字用到 加、減、乘、除,都靠「算盤」或「手搖計算機」處理,如果遇到要開 2/3、3/8 次方之類的數字就得靠「計算尺」或查對數表了,現在年輕人可能沒有看過「算盤」、「手搖計算機」與「計算尺」這類的東西,「算盤」這個使用了數千年歷史的東西,在1960、1970年代是上班不可少的工具,市面上還有 珠算(算盤、心算)補習班,打算盤是有分等級的,尢其是銀行業的新進人員還規定必須要通過某個「等級」才可任用,「手搖計算機」是一部比老式電話機稍大的銅或合金製作用手搖的計算機器,算盤能力比較差的人多喜歡用手搖計算機,而「計算尺」則多應用於工程方面的計算,當年大學工科生還常把計算尺掛在身上(炫耀)呢,計算尺在袖珍小計算機普及後才逐漸的消失。 1960、1970年沒有影印機的時代要發出一份以上的資料或文件就必須要「刻鋼板」,現在年輕一代的人大概都不知道「刻鋼板」是什麼玩意兒,鋼板要如何刻?刻鋼板需要有三種東西,一、刻鋼板專用的圓形尖筆,二、刻鋼板專用的臘紙,三、油墨印刷機,例如主辦人要發出一份通知單請同學回校開「專題討論會」,那發起人擬好草稿後就必須要刻鋼板,他要準備「尖筆」、「鋼板」(鋼板的表面有點像「沙紙」),專供刻鋼板用的「臘紙」,接著他把文稿用尖筆在鋼板上的臘紙書寫,然後把寫好文稿的臘紙裝在印刷機的網子上,用油墨滾過臘紙,一張通知單就完成了,然後換紙再繼續印下一張,「刻鋼板」也是學校老師出考劵必須要做的事情,一直到影印機普及後才逐漸被淘汰(1977年我在美國讀書時,台灣同學會的名冊還是使用刻鋼板印成的)。 (算盤,照片取自網路) (手搖計算機,照片取自網路) (計算尺,我曾經有一把同款的計算尺後來就不知去向了,照片取自網路) (計算尺後來被專供工程使用的袖珍小計算機取代) 「刻鋼板」專用的鋼板與尖筆,照片取自網路) (刻鋼板專用的「尖筆」,照片取自網路) (刻鋼板專用的「臘紙」,照片取自網路) (將文稿寫在臘紙上,臘紙下是鋼板,照片取自網路) (刻鋼板後使用的油墨印刷機,照片取自網路) (刻鋼板印刷後的印出單,照片取自網路) 註:因年代久遠,有許多照片大、小不一都取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取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