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14 09:03:11瀏覽498|回應3|推薦41 | |
「思鄉病 Home sickness 」或稱為「鄉愁」,對一般人來說這也許只是一個偶而會聽到的名詞,但在以前交通不便、音訊無法傳遞的年代,長時間遠離家鄉當 旅人、留學生、僑胞、服兵役或派駐國外的工作者而言,「鄉愁」確實是一種很深沉的心靈負擔和磨難,非親身經歷的人實在是很難想像也難以感受「思鄉」的情懷。 自古以來思鄉的詩詞多如牛毛,例如大名頂頂的詩仙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及唐代詩人與畫家的王維大師「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等詩篇大家都耳熟能詳,這個就是典型旅人的思鄉情愁,而且不論中、外類似的詩詞多到不勝枚舉,對於一個旅人而言,若是長住一個地方,再美的風景到後來的感覺也只會是「好山、好水、好無聊」。 1962年我考上「台灣省建設廳水利局第六水文站」助理工程員的工作,當時我一則是喜,因為有了固定收入的公職,一則是憂,因為服務的地點遠在「台東縣鹿野鄉」偏遠山區的「鹿鳴橋」旁,我家住新竹市,當年交通不發達,一天的時間是到不了指派的工作地點,為了報到我從新竹搭台鐵的「快車」到達高雄,那時侯台鐵還是採用「燃煤蒸汽」的火車頭,不但速度慢、無空調讓人灰頭土臉,我到高雄住了一個晚上,隔天早上再搭台灣省公路局的「南迴公路金馬號」班車(那時候巴士沒有空調)到達台東鎮,下車後又再轉乘台東開往鹿野鄉的公路局汽車到達鹿鳴橋頭站向水文站報到開始上班。 (台灣鐵路局1960年代初期使用的「燃煤蒸汽火車」,照片取自網路) (台灣省公路局1962年時沒有空調的「金馬號」汽車,照片取自網路) (台灣省公路局的「金馬號小姐」和其後的「普通車」,照片取自網路) 水文站的辦公室建在鹿鳴橋附近的邊坡上,風景優美有壯觀的(鹿鳴橋)吊橋、四週群山林木蒼翠、溪谷景色如畫,但辦公室四週除了一間原住民開的小雜貨店外,少有人車往來,辦公室沒有自來水、沒電也沒有電話,引用的山泉水管線若損壞我們就必須去鹿野溪挑水及洗澡,到了晚上作息看書都必須點蠟燭,生活極為不便,生活就像古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裡平日會有一部賣菜(也賣豬肉)的小車前來做生意,颱風豪雨時常因道路中斷,賣菜的無法來,日子就會過得很艱難;辦公室有六個同事及一位煮飯的小姐,站長是台北人娶了當地人已落地生根,另外有三個是當地人,只有我和另一個同事是外地人,我們的工作是負責台東縣主要河川各種的水文測量(水位、流量、含沙量、雨量、蒸發量⋯等等工作),有時候我夜裡睡不著心想不如放棄工作回家吧,但因家裡經濟不好而且工作也不好找,何況這次的公職是自己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只好咬牙忍耐的過日子,「過年」、「端午」、「中秋」等重要節日我都會請幾天假回家,但最怕的是過其他節日,那種讓人思鄉的感覺真是欲哭無淚的「錐心之痛」非筆墨所能形容;很幸運的是後來我又參加一次考試順利的調派到台北市的青島東路上班,離開了那個工作了一年八個月的台東山區生活;後來該地附近新建了一座「鹿鳴橋」,我們原本的鹿鳴橋被改稱為【舊鹿鳴橋】被台東縣政府列為「鹿鳴吊橋景觀遊憩區」,也被國家文化資產網列為台東縣的「歷史建築」」。 (台東縣鹿野鄉景觀遊憩區及歷史建築的 舊「鹿鳴橋」,照片取自網路) (鹿鳴橋吊橋與溪谷景觀,照片取自網路)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