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01 09:04:58瀏覽1630|回應7|推薦73 | |
***──────── 也 說 書 店 ────────***
多年前朋友介紹了一家書店「若水堂」,名字看來別致,滿有流水琤琮的意趣。位於新生南路台大對面,既然鄰近最高學府,想來大約也頗有可觀吧,忍不住找了一天特意去逛逛。 它隔壁的樓下竟然就是誠品,當時沒進去轉轉,回想起來頗覺可惜。應該進去了解一下,誠品開在大學旁邊會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和敦南以及信義旗艦店的氣氛、裝潢,有沒有一貫相通?或是僅僅著重在賣書的商業氣息?去買書的學生又是個什麼樣的態度?不過誠品在很多地方都開店,每家都要去研究探討一番可就得費不少功夫了。 「若水堂」不止台北一家,全台開了不少分店,以賣簡體書為主要業務,書種相當齊全,一向吸引不少人去找些特殊的書種,像建築結構、中醫或哲學之類。看新聞報導,在台經營了18年的「若水堂」,九月即將全面熄燈。現在網路訂書越來越方便,可能多少影響到營業的利潤?雖然我也只不過去過那麼一次,還是禁不住有點惋惜。 我去的這家,店租應該不算貴,入口在大樓側面巷子裡,只有一部電梯上下。上二樓一進門,就面對著名副其實全是書的場面,除了給人留下夠寬的走道選書之外,一眼望去,整個室內空間蜿蜒曲折的都是最簡單不過的書架,排得滿滿的。沖鼻而來濃濃的一股味道,或許就是前人所說的「書香」? 那裡書架排列的方式除了實用,就是昭然若揭地宣示「我這裡就是賣書,你來,就是買書人,別無其他。」還須要什麼額外的裝點?若不真是為選書找書而來,實在也沒人有待下去的意願,書店本身也不準備以任何方式引誘來人停留。讓我不自覺的想,這真有點像古早時期農村的婚嫁,就是為了娶媳婦,單刀直入,哪像都會裡還興什麼談戀愛之類的前戲?最後不也就是那麼回事,所以之前的什麼花俏都是可免則免。 這種氛圍,還真坦率得讓我一時有點不太適應。看來這些日子是被敦南誠品和信義誠品給寵壞了,到書店的目的,未必就是為某一本書那麼簡單,而是生活中的一點放鬆和尋求那麼一份寧謐自在。好像身處在同為愛書人的摩肩擦踵之間,甚而只是偶爾不經意的眼神交錯,瞬間就可覓得雖不相識卻又互為愛書知己的微妙感應。至於它所附設的咖啡廳,當你在喝咖啡或喝茶的當下,很有身在百花之中薰染的舒爽,為日常行色匆匆的生活來點穩定的力量。那份無以名之的感覺,在街上、在百貨公司的空間,都無以感受,不論那裡的裝點如何燦亮、時興或雅致。 其實以往在整個新加坡,除了後起之秀的那間美國連鎖書店<穀倉>之外,不都是標榜這種「我就只賣書」的調調?可那家後起之秀即使在美國本土也撐不下去而整個倒店。誠品能夠一家接一家在各地開店經營,應有獨到的手法?雖然重慶南路的金石堂後來也加上了窗邊咖啡座,最後還是提早收攤,原因是什麼不得而知。在我個人而言,不想爬樓梯才不得不少去光顧,當然不會是它熄燈的原因。紙本書正日漸步上沒落的夕陽大道,由電子書取而代之,或許才是最根本的因由。 目前國內外還是有很多獨立小書店存在,似乎也都經營得活色生香。好像各有各的看家本領,有些偏好某個專題,有些專賣二手書或已難再見到的絕版書。也有的書店一次只擺放一百本,賣出多少,補進多少。吸引愛書人每星期必逛它一次,順便看它是否真的補換了新書。 國外也有人,只因為整個城鎮一間書店都沒有,就敢敢地為當地文化點燈而開上一家又一家各具特別主題的二手書店。店主除了自己愛書,還具備超人一等的熱忱和勇氣,把書店的存在看成一種使命感和文化內涵有無的標竿。書店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書迷,生意好自然不在話下。但能賣出多少,大約也不是店主最在意的事情。 儘管誠品上半年已關了6家店,但敦南誠品關店最後一晚,還是很多人到現場「送別」,陳文茜還特地唱了這首歌,只是把開頭改成「誠品外,街道邊」,適情適景。可我還是覺得建商和地主差勁,把幾乎市中心這麼一塊人文匯萃的所在一筆抹掉,為什麼不能在新建大樓裡留兩層讓誠品繼續匯聚人潮?不也可以給不管將做什麼用的新大樓作個招攬?除非誠品沒那個意願。 反正阿拉不是生意人,想什麼都天真,容易偏向自己單方面的設想和興趣。然而把信義旗艦店改成24小時營業,地點上是否適合?那裡一向不都是帥哥辣妹夜遊開趴的熱門地點,會有人改行逛書店? 以後如果電子書大行其道,不須庫存也無須展示空間,同時又廣受年輕世代喜愛,那這些紙本書店又該何去何從?在我們華文世界,由於字體本身有象形、形聲等原素影響,可能對紙本書會比西方多點診惜。除非在旅行途中圖個攜帶方便,才不至對電子書完全排斥。 聯合晚報也在6月2日停刊,和敦南誠品一樣經歷了三十年寒暑,撐不下去了。可見紙本讀物的漸次沒落,而電子讀物真是方興未艾的逐日成長嗎?那也可算是世代交替。也有可能是沒落的歸沒落,而另一方卻未必成長,那就顯示閱讀的人口在遞減,電視電腦手機的影音逐日替代了傳統的閱讀,可以不須用腦就有現成的音色呈現,豈不方便?人類開始變得被動,是一群甘於被人控制左右的族類,只不過自認為有選擇与決定的主導力而已。
就像有調查顯示,未來十年即將沒落的行業一樣,在業的人不趕緊琵琶別抱,到時肯定被甩得不知所以,因為那些行業都會日漸被機器人所取代。在整體人類進化史上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不捨是必然,但替換也一樣是必然。從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機器在生活之中的重要性日增,沒有回頭的餘地。惟有發明和創作,才是人腦所可專擅,但是如果機器人也會自動進化又該怎麼辦?啊!離題太遠,就先別操心吧。看電影「雲端情人」,連情人都可以被電子取代,那還有什麼是不能被取代的的?人類的未來可能就像今天我們所飼養的寵物,什麼都不須操心,全都被餵養的肥胖可愛,除了不具大腦。已經有卡通影片「瓦利」把它表現得面面俱到。 是否之後的紙本書得猶如古董珍品一樣,封面包裝上得特意別出新裁,以別於電子書之外,還會讓愛書人更加珍之惜之,回返到古代手抄本那種罕有狀況,才比較有生存競爭的空間?雖然目前台灣大部份的讀者還是緊抱紙本書不放,鍾愛有加,但時代的腳步卻是向另一個方位走的,奈何。 說我老頑固?大約有那麼點,能抵得住大勢所趨嗎?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