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31 11:31:35瀏覽1944|回應7|推薦87 | |
***────── 音樂講座之外 ──────***
從小對音樂著迷,聽過不少曲子的精彩片斷,其抑揚頓挫的旋律和節奏,好像就此深印腦海,經常以之哼唱自娛,但對音樂常識与樂理卻知之甚少,十足外行。如今一聽說什麼地方有古典音樂講座,即使地點遠一些,只要有時間,總會興致勃勃去聽講。能有機會聽聽有專研的人解說,多少了解一點也自覺收獲滿滿。雖然市面上介紹音樂的書籍不少,畢竟難免枯燥,講座一般都會搭配DVD來增加樂曲給人的印象,就不是一本純文字的書籍可以解說得清楚了。 冠狀肺炎還沒漫延之前,有便聽了場音樂講座。有關匈牙利主題的主講人很年輕,邊講邊放音樂DVD示範說明。古典音樂十分講究格式,如果作曲人才華不足,等於跟著個模式依樣畫楜蘆,沒高潮沒感情,要感動人就不容易。 匈牙利原本是奧匈帝國的一部份,他們民族組成的成份相當複雜,其中有來自東方的突厥民族、吉普賽民族、也有猶太民族,在音樂表現上,多少不同於純粹西方的神髓,傳承上有不少本質上的差異。又由於是游牧民族之後,浪漫氣息特別濃重、熱情隨性,豪放之風尤為特色。而匈牙利週邊地區的景致特殊,与音樂表現上的風格也交相融會影響,以致民謠之風非常盛行,成為匈牙利音樂創作中一項頗具特色的根底。 在諸多匈牙利音樂家之中,最為一般人熟悉的首推鋼琴奇才李斯特,他的曲風就相當獨創又浪漫激情。他八歲能作曲,登台演奏,獲得不少好評。一生演奏會一場連一場的,幾至瀰蓋了整個歐洲。當時連貝多芬對年少的他都十分寵愛重視。 除了介紹音樂風格,主講人所說的一些話,也頗得我心。她說:「音樂的創作表現,並不僅僅在音樂本身,更不只限於技巧。想創作得有深度,必須對人生各方面的領會和接觸多一點,才能有雄渾的內涵。而學音樂,也不僅在訓練那點技巧的運用表現,而該多體會音樂本身所傳達的精神。」 她說,匈牙利音樂,傳統上比較隨興,緩慢和快板總是成間歇性出現。不像德國的音樂,講究絕對乾淨的聲音,完全遵守嚴謹的格律。從音樂的表現上,可以明顯看出一個民族的內裡精神。 古典音樂講座雖然不少,要打進年輕族群好像並不容易,去聽課的都至少中年以上。熱門流行音樂就与年輕人合拍得多,這似乎与代溝問題脫不了關係。代溝也不是目前當下才有的現象,像一般很受歡迎的圓舞曲,剛剛出現時根本不為當時的上流社會所接受,經過好一段時日才能登上台盤。有部電影「翠堤春曉」,對圓舞曲之王小史特勞斯的生平和這些故事,詮釋得既浪漫又詳實。 流行的熱門音樂看字面就可了解其意,而究竟什麼是古典音樂?也來看字面解釋吧。既有個「古」字,年代一定久遠一點,「典」則和經典、歷史有關。一般而言,古典樂指的是西方世界幾百年前開始盛行的音樂,特別講究記譜、格式和特殊的樂器,多呈交響樂形式出現,和弦的聲部很多,樂器更是很大的組合,銅管樂器、弦樂器、打擊樂器、鋼琴、甚至管風琴都不可缺,和流行音樂相比,的確顯得特別陣容壯觀。而流行音樂,最著重的還在歌唱,歌手自然就成為整個樂團的焦點;古典樂中,除了歌劇中的聲樂部份,唱的成份相對也少那麼一點。 也有人說,欣賞古典音樂不只用聽覺,連帶的還得用思索,我想,那應該是對樂理已很有概念的人。在我個人而言,喜歡就是一切。即使如此,當年還很有意願報考師大音樂系,不過在得知至少要先嫻熟兩種以上的樂器才有報考資格<這完全得依賴從小的投資才行>,而我一樣樂器也不會,只好放棄。 一直最讓我著迷的其實還在聲樂唱的部份,不管什麼樣的交響樂,在我這個不會玩樂器的人,都是自組單人樂團以哼唱表達,當然就時或模仿鋼琴、時或模仿提琴的聲音特色,有時自任指揮,也可自得其樂。小時候看德國女星羅美雪尼黛在電影裡高歌「聖母頌」一曲,讓我印象深刻,在睡夢裡也有樣學樣地高歌,在標到最高音的剎那突然醒了過來,心頭還蹦蹦跳個不停,夢中一定正在運用我的橫隔膜呢,可見喜愛的程度。音樂有份特殊能耐,只要愛上,此後就生死不渝了。 一位比我高兩屆的學長,專長於電子音樂,凡是聲音都是靠寫程式來制作表達,算是時下比較新穎的音樂觀念和表現手法。即使人聲的部份,不論哭泣、喊叫、低吟或高歌,也是以電子程式呈現,不須用到人類天賦的歌喉。他在閑聊時說得頭頭是道,我則聽得暈頭轉向,他和我只差兩屆而已,不該歸屬年齡的問題,似乎代溝也可呈橫向水平發展?這些代溝形成所涉及的面向,也許是一時潮流的起落、或是環境、族群的影響,只要世界上的一切呈現進行的模式,相信直向、橫向的代溝都隨時可能發生。 古典樂和流行音樂可以相互融合嗎?好像也不是絕無可能。像20世紀最名重一時的大聲樂家帕瓦洛第,晚年不是經常和流行音樂歌手們聯合舉辦大型室外音樂會?捧場的觀眾簡直人山人海。即使只看DVD<The Pavarotti & Friends Collection>,也讓人熱血沸騰,不只因為場面熱鬧,最鼓舞人心的是現場的聽眾既捧現代又捧古典的,讓聲樂家笑得好開心,眼神明顯地表達出他內心的感動。
這和一般古典音樂會那種行禮如儀的正經八百,氣氛真有天壤之別。帕瓦洛第身形厚實,天然的共鳴箱體型,又經過專業訓練,一張口歌聲可以高亢得力震山河、溫柔如溪水流過,隨他發揮。而一般流行歌手都是用自然聲,所以兩倆合唱時,可以明顯看出他盡量的「輕聲細語」,免得搶光了別人的風彩,至少也讓「朋友」的歌聲可以被人聽見。這時他那份細膩體諒的心思,就特別顯得可愛。 最近「荒野大飆客」的配樂大師莫利克内仙逝,這部電影是五十多年前拍的吧?時間上半個世紀過去,但凡聽過這首曲子的男女老少沒有不喜歡的,代溝似乎從來不干它的事。所用樂器稀奇古怪都很少見,據說全是印第安人所獨有。曾有朋友從Line上傳來幾個衣裝隨興的大男生在野外拿著口琴、哨子、皮鼓之類的冷門樂器合奏這首曲子,神態動作整個融入,有股特殊的節奏和風味讓人幾乎要隨之起舞。 另外也有身穿燕尾服的傳統樂團在室內演奏,氣氛凝重,味道卻完全及不上戶外的那組四人樂隊。 前兩年美國流行歌手巴佈狄倫破例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大約是諾貝爾獎有史以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意外」事件。其所寫歌詞意象深刻感人,毫不遜於出色的文學作品,吟唱的同時,也低迴於其意境之美。 不變的定律幾乎是:昨日的前衛,今日就成了古典。由此看來,硬要將音樂劃分出古典、流行的類別,多少有點多此一舉之嫌? 如果每個人都醉心於音樂之美,是否就此可以大大減低瀰漫社會上爭利、鬥狠的殺伐之聲?這句結尾,有點像美國選美活動總要標榜的「希望世界和平」一樣^-^。 你相信嗎?其實帕瓦洛第在他的演唱會裡也講過這句話,可見人人心同此理。 愛聊天的人就愛胡扯,一扯十萬八千里,離題遠了,就此打住。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