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08 09:26:59瀏覽1364|回應5|推薦21 | |
*───────「獨 學 術」───────* 作者:日 白取春彥──譯者:張富玲/戴偉傑──出版:麥田
讀了本小小短短的「獨學術」, 篇章既少,排版又輕鬆,頁面簡短,幾乎是只翻了翻,也就讀完了。然而書中所說的話,倒是滿值得參考。雖然,很多該注意的事項,一般喜愛讀書的人,平時早已做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事即使實際上做了,卻也沒深思一下所為何來。
所謂的「獨學」,意思是「自我學習」,而不是在學校或上補習班之類的被動式學習方式。至於常言的「學習」,在作者眼裡都只能算是模仿的低層次的事。就像小孩習字,是一種模仿,即使成年人拿著字帖臨摹,也還是模仿。只有能寫出自我風格的,才稱得上書法。
能夠有足夠的熱忱,做到「獨學」這種自動專注的學習行為,才有自我提昇的可能,如果要治學,也才會有卓越的成果。即使學外語,能不能學得既深入又流利,能不能在對話時應用自如,重點也全在是否能夠做到「獨學」的程度。
只有自己一個人願意好好學習、真心欲了解什麼,那種學習才有實質的價值和收獲。一般人離開學校也就和書本bye bye了,寧可買車買衣,就是對買書這事捨不得。圖書館固然是為大眾而設,好好利用雖然沒錯,卻不應只從那裡借書閱讀。如果要對一本好書細讀或反覆思考,也只有自己的書,才有可能不計較時間次數地放在身邊。圖書館最大的好處,應該是可以廣泛查閱資料的地方。
作者所提的重點之中,我最欣賞也認為最重要的是──「觀察思考的方式」。意思是在閱讀的時候,要了解寫書的人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在思考,才會如是下筆或下如此的結論。這樣如果寫書的人觀點是對的、好的,理所當然值得我們學習;而如果寫書人的論點和思想方向其實是偏頗不全的,讀者就應該能夠點醒自己,別跟著一路錯下去。也就是無論讀什麼書,都「不能盡信作者的論點」,總得保持自我獨立清明的判斷才是上策。
他舉了馬克斯對資本主義源起的詮釋,是出自喀爾文教派努力工作的精神,所取的樣本太過狹窄。事實上還有很多其他歷史因素的影響,才會形成資本主義的發生和擴展情形。
我自己在閱讀「丈量世界」一書時,曾看到歌德這位大文豪是當時一位「水成論」的擁護者,這派學說認為地表之下只是一大塊冷冷的石頭。此說在歌德那個時代蔚為風潮,幾乎沒有人敢反駁這種論調,否則就會被排擠在高級社交圈之外。 後來還是由德國同時期年輕的實驗科學家洪堡,不畏艱險地在南美測量,才證實了這個理論的錯誤,讓後世的我們,知道地球的中心滿是融岩熱火的事實。
歌德在文學界和當時徳國的政治界,都是眾望所歸的頂尖人物,但是在科學方面,也未必能夠看得正確。而洪堡之所以能夠成功探知真相,就在他敢心生疑問,再以熱情去追尋答案。也就是作者所說「獨學」的最終目的,要能擁有自己的創見,不是人云亦云的鄉愿。
此外作者提到基督教「聖經」的重要性。他說,不了解聖經,就不可能對西方、甚至世界史的發展了解透徹。在別本書上我也看到過這個說法,因為西方歷史是和基督教的發展相行不悖的。猶太教算是最原始的,回教基本上是依循猶太教而成。至於佛教的影響範圍僅限於東方;儒家其實不算是宗教,它和道教所影響的,就只有華人社會。
這樣看來,小時候在基督教的氛圍之中成長,還真給了我不少未曾知覺的好處。對「聖經」的內容和涵義不至過於陌生。儘管成長之後對其神蹟未必認同,但對它普世博愛的宗旨,仍然抱持肯定。
據我所知,「聖經」有新、舊約之分,在「舊約」時期,上帝是很嚴厲的,有如家庭裡最嚴厲的父親。祂允許与不允許的事,都截然分明。他憤怒的時候,甚至可以毀掉祂所創造的人類。現在正在上映的宗教電影「諾亞」<講述聖經裡諾亞方舟的故事>,就可以明白看出,當時人類對耶和華神的懼怕和敬畏。
到了「新約」時期,有了神子耶穌的出現,祂是溫和的,體恤人類的懦弱和無能,於是人類以祂之名來祈求上帝的救贖。基督教的質氣於此整個改觀。而西方世界的日漸講求民主人權,是否也是從這個階段的改變而逐漸開始?
至於回教教義,我也曾約略讀過一些書本的介紹,是一個最喜愛潔淨与秩序的宗教。食物必定是正常潔淨的才能入口,像怪異變形的,絕對不沾。並略知現下不少回教世界的政爭、甚至男女不平的待遇,其實都是後來的人為因素,与其基本教義並無密切必然的關係。
而佛教的教義,我認為是東方人的一種哲學思想和生活態度。原則上應該不離眾生平等和慈悲為懷。如果可能,還真想多讀幾本佛經,不為信仰,而是了解。而這份希冀了解的欲望和興致,應該就是本書作者所說的,「獨學」最根本的啟動力量。
書中還說到,一定得多讀幾本「經典之作」。雖然經典讀起來沒那麼輕鬆,但如果讀一抵十的話,就收獲滿載。再說,又怎知不是讀一抵百呢?讀書原則上是件耗時費神的事,一定要值得我們耗那個時間和精力才好,否則豈不等於浪費自己的人生?而選讀經典,很可能就事半而功倍了。
作者建議閱讀經典的重要,然而這本經典卻又正是一本艱深難懂的好書時,該用什麼方法才能奏效?他說,最好是採用一種「遠眺」的態度。首先是別被這本經典好書嚇到,且把它放在你房間的任哪個角落,只在有空的時候瞄它一眼,翻它幾頁,讀它幾行。千萬別為它正襟危坐,而是以一種不經意的、全面綜覽的心情和眼光,慢慢發現它的魅力。老天,這樣是不是滿有那麼點追求心目中美人的味道?
待你和那本艱深難懂的經典慢慢有些熟稔了,下回可能就有興味多翻兩頁或多讀兩行。這樣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之中,竟然就把一本看起來很難啃得下的經典,輕輕鬆鬆的翻完了。而你對它絕對不可能沒有半點印象或心得,該算是意外的收獲,得來全不費功夫?還真是個別致有意思的建議。
至於多讀書可以改變氣質、增添教養、見解會不同於一般層次等等,平常論及的已經不少,這裡就從略不再重複。
日本人在很多方面都能夠注重到細節問題,這本書也不例外,讓人讀起來很親切也很實用。有點像和朋友聊天聊得正開心呢,奇思妙想就此源源不絕的進入心田。當然這本書並不僅僅是談論細節而已。
有人說,越能把學理融會貫通到十分的人,說起話來就越是能夠深入淺出,少有賣弄艱澀文字的時候,這點我相當贊同。雖然這本書沒有什麼色采斑斕的文字之美,可是娓娓道來,既實際又條理分明,算得上是本袖珍的好書。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