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紅玫瑰
2009/06/18 20:12:16瀏覽512|回應2|推薦0

     《紅玫瑰》(LeRosier Rouge)是天主教救援會創始人侯丹蒙席() 1973年七月一日所成立的巴黎病患親屬接待所。

紅玫瑰》所在地,原是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女會的印刷廠會院,該會許多文獻與年鑑都在這裡出版。為了福傳,與支助福傳所需,高瞻遠矚的創會人真福苦難瑪利亞修女毫不猶豫地在巴黎的Vanve地區買下一塊土地,並在房子建好後,購置一批精良的印刷設備,可能甚至超過當時一般印刷廠的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活應簡樸,但設備不可簡陋。許多修女就在這裡工作、生活。在2000年中華殉道列聖品的七位外籍修女中,有五位被派往中國之前,曾在Vanve印刷廠生活過。因此,《紅玫瑰》是侯丹蒙席為紀念這五位為中國福傳殉道的瑪利亞方濟各傳教會修女而命名,在Charantin地鐵出站後,可看到Le Rosier Rouge路標,此外,現在聖堂的玫瑰花窗也是為此,而在改變用途時換上的。



 時代在變,答覆使命的方式必須改變,關閉印刷廠及另組符合現時福傳所需的團體勢在必行。然而,偌大的房子,與其空間的利用的方式,如何處理才能符合福音精神,且仍繼續教會的福傳使命呢?可不是賣掉,有錢拿就好!

教會的優先服務對象之一是窮人與邊緣人,而天主教救援會具體答覆此任務。侯丹蒙席買下了這塊地與地上物,這不只是皆大歡喜,可以預見即將有數以萬計的人從中受益,這更重要。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說,有人看顧、探視的病患康復得快,有精神上的支柱,很重要。生病住院除了疾病本身的不適,還有經濟上的心理負擔,而病患家庭成員的陪伴,往往牽涉到舟車與住所的可觀花費;常常,我們在小說中,看到貧病者死於貧病,死於人情冷漠,(當然不否認,也看到社會公益團體在呼籲救急濟貧)。印刷廠成為病患親屬接待所的主因是他的周邊有很多醫院,不只是因為他有很多居住空間,不太需要大的變動。根據1970年的一個觀察,法國70,000病人,其中10,000~15,000人因為旅社費用龐大,沒有任何親屬的探望,而面對這樣的狀況,政府方面始終沒有下文。


《紅玫瑰》的費用是按登記住宿者的收入來收費,例如月收入1,297歐元以下,家有一個孩子者,一人一天住宿費用為10.28歐元,包含早餐,而午餐、晚餐是一餐5.80歐元。想想!這是在高物價指數的巴黎喔!不論透過電話傳真或網路或郵寄預訂房間,醫院的證明是必要的,已確保低收入者蒙其益。


 


 進到《紅玫瑰》的庭園,即可感受到一種安靜、款待的氣氛,接待人員的態度真是沒話說。他的服務不只是住處與餐飲,有九十二個房間,一百一十個床位,有為行動不便者特別設置的空間。還包括聆聽、支持、甚至學童的課業輔導供識字課程,此外還會安排一些社交及慶典活動。

        
            
        

                                                                          

 

每週三與週六早上有彌撒,有神父負責宗輔,有時他們還辦基督徒合一祈禱呢!聖堂的寧靜、乾淨很助人收斂心神,在一個角落放置病患祈禱集,A4規格,大大的字體,真是很貼心!我個人很喜歡來這裡作小避靜。這樣,更具體與病患及其家屬在祈禱中連結。

在寫這篇文章時,很好奇侯丹蒙席 (Monseigneur Jean Rodhain)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從他成立病患親屬接待所的意向可以感到是個從心裡所發出的一種深度關懷上網搜尋到他的生平介紹,特別是與天主教救援會的緊密關係,而救援會與窮人與急需幫助者又密切相連!他發動人們去為人們服務。他雖然於1977安息主懷,救援會仍繼續這仁愛使命,最近幾年,該組織更是讓尋求協助者站起來,走出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愛德真的是信德的具體表現!且要懂得運用理性思考,評估事實,找到可行有效的方法,助人離開絕境,實現夢想。不是止於憐憫
 

天主教救援會(Le Secours Catholique)1946年創立。創始人侯丹蒙席曾是職工青年神師,在二次大戰期間任德國戰俘宗教輔導。戰後,法國百廢待興,大量被棄養的兒童、不堪居住的處所、因戰爭導致殘障的人,因戰爭而傷的軍人。獲得主教團首肯,他立即成立天主教救援會。侯丹蒙席同時是國際愛德運動(明愛會)的重要成員。
 

 

 

 

 

 

( 創作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musique&aid=304988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glad you are still here!
2009/06/20 18:58

記得您曾說「貼文不要刻意討好」,我深深記住,多少也實踐了。

感覺基督徒在網路世界裡真是勢單力薄啊!與普羅網友大眾沒有共同語言。天主教的教友更少!

這對我們發表文章「限很大」!

其實,基督徒的「格主」們可以組一個城邦,名字就叫「新耶路撒冷」或「新天新地」,肯定會不少人。在那兒可以分享讀經心得,彼此代禱,多好啊!

我也貼文推動成立網路團契,根本沒人呼應。

有時感覺非常挫折!真想收攤不玩了!也卻曾收過攤,刪除所有文章。

感覺您比我好太多了,心理成熟多了。

不如啊!


小河(ymusique) 於 2009-06-20 22:23 回覆:

呵呵!三年多的經驗累積吧!

剛開始時也是很熱,很想作些什麼。

最後是being,開闢一個讓自己與別人相遇的空間。

這個空間讓自己、讓他人覺得自在,沒有壓迫感。

如果漫遊族看到能有一點共鳴、

一點inspiration、

一點平安、

一點亮光、

那就值得了!

慢慢來!


客旅貞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信德
2009/06/20 09:03
這見證真是信德的具體表現﹐又有愛心為基石。一些援助貧窮人的事工﹐如果不是教會主動作﹐等著政府出面是枉然的。
小河(ymusique) 於 2009-06-20 22:29 回覆:

這就是教會的先知性。

早期都是教會為窮人開設醫療診所、或在教育、人文方面拓荒開墾。

我想慢慢地,教會要走向社會上心靈精神上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