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26 01:02:53瀏覽1658|回應4|推薦71 | |
好的文學作品不分類別我都會想讀一讀,不過我不是科幻小說迷,所以對這類小說比較後知後覺.去年有一個科幻電影《異星入境》(Arrival,2016年)轟動一時,看了簡介之後得知是改編自美國華裔科幻小說家姜峰楠(Ted Chiang)的短篇小說集《你一生的故事及其他短篇》(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裡的一篇,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本小說集出版於2000年,當年頗獲好評,得到不少科幻小說獎,馬上去買來.
先介紹我最喜歡的兩位科幻小說作家來說明我科幻小說的口味: (一)第一位是科幻小說界大名鼎鼎的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年-2008年),他的故事都有科學理論為基礎,故事發展很有邏輯.舉個例子來說明他的寫作風格,他的名著《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是我知道的唯一先有電影劇本才有小說的例子)裡的太空船飛行時需要自轉,目的是仿造重力效果讓太空人能在無重力的太空裡和在地球上一樣的行動工作.有趣的是真的太空船也需要自轉,不過不是為了仿造重力效果,而是怕太陽老是照射同一邊而讓一邊過熱.聽說當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佈第一艘太空船的飛行影片時,他的粉絲為這個巧合大為驚嘆. 克拉克是個特殊的科幻小說家,他早在1945年就想像在太空裡以適當距離的安置4個與地球同步的衛星,全球各處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越洲通訊,不須要靠麻煩的海底電纜.日後證明他的理論是對的,雖然4個衛星會有很多死角,需要較多的衛星才行,不過這個細節無損於他的遠見. (二)第二位是狄克(Philip K. Dick,1928年-1982年),他也享有盛名,很多小說改拍成賣座電影,例如:《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年),《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1990年),《關鍵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2002)等等. 狄克的特點是他有超人的想像力,所以很適合拍成電影,可惜電影為了通俗化通常都忽略了他原著裡暗藏的哲理.光從《銀翼殺手》的原著名稱就可以說明狄克的小說與眾不同,書名是《機器人會夢見電動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1968年).他問如果人會夢見羊話,那麼機器人夢見的是電動羊嗎?還是和我們夢裡一樣的羊?他要探討的是如果機器人有和人一樣的思考能力,甚至也有同理心,我們如何來判別?這些不是一般科幻小說會討論的題材. 回頭來談談姜峰楠,《你一生的故事及其他短篇》給我的印象是他和克拉克一樣的注重科學理論與邏輯,例如第一篇《Tower of Babylon》講的是古代巴比倫人造通天塔的故事,他在不影響大局的細節上都不含糊帶過.結局也很有意思,讓我想起小時候讀過一個有關宇宙形狀的科學理論.這理論不屬於科幻,拿它的慨念來做科幻小說的結尾倒是很恰當有趣.姜峰楠的另一個優點是他有和狄克一樣的豐富想像力,故事也都很有深意,特別的是他要探討的問題很切身,不像狄克的那麼「遙遠」,有些人讀科幻小說是為了逃避現實,可能會覺得太嚴肅了. 姜峰楠說電影《異星入境》超過他的期望,不過從他的話「had dare to hope」來看,期望並不高.順便提一下,姜峰楠曾說科幻電影改編自小說最好的是《銀翼殺手》,有趣的是美國《連線》(Wired)雜誌說「《異星入境》讓姜峰楠成為美國電影界的另一個狄克」,狄克就是《銀翼殺手》的原作者. |
|
( 不分類|不分類 ) |